评论者:卓长华(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福建福州,350014;E-mail:czhuo12@outlook.com)审阅者:池畔【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结直肠外科),福建福州,350001;E-mail:cp3169@163.com】
DOI: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1.06.020
[文献来源]MANCHON-WALSH P,DE LACY F B,PERA M,et al.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versus anterior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a propensity-score matched,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atalonia,Spain[J].Dis Colon Rectum,2021,64(4):380-388.
背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经肛与前入路(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设计:这是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设置:该研究包括加泰罗尼亚地区所有的公立医院。
患者:2015—2016年接受经肛或前入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或腹腔镜)治疗的所有原发性非转移性直肠癌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生存状态数据收集至2019年3月。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将患者组间基线特征差异降至最低。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患者全身和局部复发以及2年内死亡情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结果以95%置信区间(CI)表示。
结果:最终纳入分析了537例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经肛入路145例,前入路392例)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39.2(四分位间距33.0~45.8)个月。将死亡视为竞争事件,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局部复发之间没有关联(匹配的亚风险比为1.28,95%CI:0.55~2.96)。两组的局部复发率【(经肛1.77/100人年,95%CI:0.76~3.34)vs.(前入路1.37/100人年,95%CI:0.8~2.15)】或死亡率【(经肛3.98/100人年,95%CI:2.36~6.16)vs.(前入路2.99/100人年,95%CI:2.1~4.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2年累计局部复发率(4.83%vs.3.57%)和无病生存率(风险比为1.33,95%CI:0.92~1.92)均相似。
局限性:研究仅使用来自公共系统的数据,该研究是回顾性的,未报道外科医师个人的手术数据。
结论:上述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支持在加泰罗尼亚地区使用经肛、开腹或腹腔镜的方法治疗直肠癌。详细请参阅http://links.lww.com/DCR/B744上的视频摘要。
【评论】1982年Heald等[1]首先提出直肠癌根治术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它彻底地改变了手术理念和肿瘤学结果,在保证安全的远端切缘(DRM)、环周边缘(CRM),获得足够的淋巴结数目,降低局部复发率以及提高生存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2-4]。但是,开腹或腹腔镜辅助TME对于低位、系膜肥大、肿瘤位于直肠前壁的患者,尤其是对于肥胖、骨盆狭窄的男性或放化疗后的患者,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在这类患者中,由于不容易获得清晰、准确的手术视野,吻合器的切割角度也不够理想,可能需多次切割闭合而增加了吻合失败的风险,从而有可能导致局部复发[5-6]。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被认为是微创手术的终极目标。在直肠外科领域,Sylla等[7]于2010年率先报告了经肛TME(taTME)手术,使得外科医师可通过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的方式,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目前正在进行中的COLOR Ⅲ试验(NCT02736942)[8]和ETAPGRECCAR11试验 (NCT02584985)[9]均期望与LapTME比较,taTME可获得更好的DRM和TME标本质量、更多的保留括约肌的直肠切除机会和更佳的吻合质量,以及更低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但目前这些RCT仍处于入组阶段。
然而,挪威一项纳入于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了taTME的157例直肠癌患者的研究对taTME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10],研究中所有纳入患者中131例患者行一期吻合,18例患者行Hartmann手术,另有8例患者因技术或出血原因改行APR术。除了5例患者早期死亡外,12例(7.6%)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其中8例患者的复发为多灶性或广泛性的。20例患者为R1切除,其中4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另外,7例患者术中直肠破裂、2例患者尿道损伤和1例患者膀胱损伤。他们的研究还与挪威国家结直肠癌注册(NCCR)以及挪威胃肠外科登记处(NoR⁃Gast)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NCCR队列相比,taTME队列2.4年的局部复发率更高(11.6%vs.2.4%,P<0.001;调整后的风险比为6.71)。与NoRGast队列相比,taTME队列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更高(8.4%vs.4.5%,P=0.047)、30天内总死亡率更高(2.5%vs.0.4%,P=0.008)、有吻合患者30天内死亡率也更高(2.3%vs.0.3%,P=0.019)。在末次的随访中,taTME队列中共有56例患者(35.7%)携带造口,包括39例(24.8%)永久性造口。上述研究导致taTME术式在挪威全国范围内被叫停。
当然,近期也有一些研究显示taTME技术与传统的经腹TME一样是安全可行的。除了该西班牙研究外,Foo等[11]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比较了经肛(n=35)和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n=35)的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经肛组术后3个月LARS评分高于经腹组(37分vs.32分,P=0.04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ARS评分、LARS评分严重程度分级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oo等认为从长远来看,上述两种术式似乎具有相似的肛门功能和肠道功能。
而童卫东等[12]的一项回顾性单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显示,taTME组和LapTME组(每组各70例患者)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2.9%vs.15.7%,P=0.284)、吻合口漏发生率(10.0%vs.7.1%,P=0.546)、环周切缘阳性率(1.4%vs.2.9%,P=0.559)、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1.5%vs.1.6%,P=0.934)、2年DFS(88.0%vs.87.7%,P=0.832)、2年OS(94.0%vs.100%,P=0.137)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康亮等[13]开展了一项关于单一主诊医师团队施行的taTME与其他经验丰富(每年手术量超过100例)的外科医师施行的LapTME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切缘阳性率的对照研究(每组各171例患者),并通过CUSUM表(主要研究指标为手术时间)研究了3个不同阶段的学习曲线情况。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taTME组只有手术时间比腹腔镜组长;在第二阶段,taTME组的观察指标结果与腹腔镜组相当;在第三阶段,taTM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taTME组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有3例患者和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认为taTME组和匹配的腹腔镜组在短期结局和组织病理学方面结果均相似,t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也能提供了良好的肿瘤学结果。
姚宏伟等[14]代表中国taTME注册协作组(CTRC)于近期发表了共1 283例taTME患者的短期结局数据,结果显示共有849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taTME,腹部手术过程的中转开腹率为0.5%,而经肛时的中转开腹率为1.9%;共3例患者报告了尿道损伤;81.9%的患者TME标本完整度报告为完整。此外,远端切缘(DRM)阳性率为0.7%,CRM阳性率为2.8%。上述结果在国际taTME协作组中是很可观的,但该研究的主要不足是缺失数据的比例较高(总体为10.8%),此外出院后也未监测术后并发症,导致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的研究。
评论者认为,关于taTME的手术学和肿瘤学安全性,目前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中长期生存结局仍未揭晓,因此仍存在着巨大的学术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taTME能否真正地做到全直肠系膜切除?在肛提肌裂孔水平以上切断肠管,能否保证系膜切除的完整性?(2)能否真正地确保安全的远端切缘和环周切缘,从而降低局部复发风险?(3)taTME的病例和适应证选择,对于非经腹TME技术性困难的患者,可否使用改良的腹腔镜TME或ISR等技术完成和替代?(4)taTME如何优化技术和流程,降低尿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5)经taTME极限保肛的患者,如何进一步做到肛门括约肌的保护和功能保全?
池畔教授曾撰文[15]专题论述了直肠系膜终止线的发现及其临床意义,指出仅当低位直肠癌需行ISR时,才能满足TME的原则。他指出,taTME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克服经腹TME的困难,但目前看来手术难度远大于经腹TME,严重并发症多,标本质量远不如经腹TME,建议慎重开展和推广,对病例和适应证的选择应严格把关。对此,评论者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