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其瑛
(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 河北 沧州 061000)
实验室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平台。随着“普九”验收与回访以及中小学督导评估机制的实施,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力度,实验室的数量不断增加,档次和功能逐渐提升,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基本上满足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实验室的管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1 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只重视实验的进程,不注重安全问题。二是实验室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模式落后。三是对危化物品的管理不严格,缺乏防护措施。四是对仪器设施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五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不完整。六是仪器管理员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影响实验的操作和使用。
1.2 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管理效率低下。实验室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执行力度比较低,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实验室管理员仅凭经验来处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跟不上教育教学的改革,导致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工作两张皮,不能协调统一。
1.3 实验室管理员专业技能不高。由于实验室管理员不被重视,自身也不重视,再加上实验室管理员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又不多,所以他们的管理技能非常有限,即使有的实验药品保质期都过了,或者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自主维修,这样往往会耽误实验教学开展,这也是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随着50 后和60 后大批教师退休,受教师招聘政策、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实验室专职管理员队伍人员不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2.1 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制。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实行分级管理监督体系。学校要根据教育局教学的需要及实验计划,立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编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配备标准,严格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形成科学、有效、有力的监管机制。各校制定更加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
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一是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历,优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二是尽可能的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预算开支,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定期充分调研教育教学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及时购置。四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定期维护检修,精细化管理,确保能够最大化发挥自身效益。
2.3 对实验室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工作相结合,会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还会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对实验室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包含3 个方面:一是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包括人员的基本信息、职称、学历、专业技能、管理绩效等,确保人员配备科学合理。二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突出体现在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同时,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实验设施设备的资产管理,以便有效的优化配置实验资源。三是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实验数据、实验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