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银
(甘肃省高台县友联水管所,甘肃高台734300)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田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使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质量。
高标准农田的建立能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农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能够有效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应建立规模大、标准高的农田[1]。
我国拥有上亿的农户,不仅数量多,且生产方式具有相似性[2]。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地退化更加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地区的耕地投入逐渐减少,有的地区虽然进行了大范围的开发,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此外,年轻人普遍去城市务工,具备创新思想的农户较少,无法加强协作和交流,留守老人对耕地仍持传统观念,缺乏对深耕重耕的认识,无法将现代化的设备和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
虽然我国在水利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但没有充分重视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3]。有些地方虽然已经建立了农田项目,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护机制,无法合理统筹乡(镇)和村集体,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农田水利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阻碍,农民无法在资金方面为农田水利提供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帮助,使农户能够正确认知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对于相关设施有着较大的需求,如果缺乏相关设施,将会直接阻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
我国已印发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为各地区部署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了准确依据,并增加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投入,确保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农田抗灾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粮食生产基地[4]。要实行一体化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配套系统,提升灌溉效益,从容应对旱涝灾害。田间道路及机具配备等也非常关键,应配套建设机耕道和土壤改良项目,以精耕细作的方式实施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要组织农户参与培训,大范围推广良种,使农户能够正确认识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只是前提,最为主要的是将项目的后续维护管理工作做好[5]。为了有效提高农田建设质量,各地区应针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立完善的制度,并加强管理。首先,要不断提高建设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要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聘请专业的技术队伍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将群众及农业等部门的意见汇集到一起,确保项目规划的准确性。其次,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力度,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为项目建设招标,确保建设工作由专门的企业负责。建设过程中聘请监理单位,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准确把控工程建设质量。将验收所需要的资料收集到一起,为验收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确保验收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最后,要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管理机制落实管理工作,为工程的使用提供便利,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一些偏远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短缺或各地区资金投入不平衡。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部门要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也可通过对外招标或拍卖的形式引进外部资金。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施工难度相对较高、施工环节比较复杂,建设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相关部门要根据施工环节进行分层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同时要完善相关考核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加大施工材料抽查力度,完善施工材料管理方案,从源头上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要随时关注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发展形势,引进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备,科学预判洪涝干旱等自然灾情,如安装灾害风险预警装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所提出的标准,能够为农田建设提供根本性的保障,应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维护广大农户的根本利益。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确保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