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张日喜,张晓莹
(宝应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州 225800)
龟鳖养殖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特种养殖业之一。龟鳖药食同源,是传统的中药材,在大健康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多元化,百姓对集药、膳、观赏于一身的龟鳖越来越感兴趣,对龟鳖养殖、观赏、食用和加工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宝应县龟鳖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宝应县地处江苏中部,龟鳖人工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民资投入、加大财政扶持,逐步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生态和有机龟鳖产品为特色的产业。
目前,全县有较大规模的龟鳖养殖公司5个,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1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个体养殖户200多个。龟鳖养殖面积达2 350 hm2,其中龟350 hm2、鳖2 000 hm2,年产值达8.2亿元,每667 m2效益0.3万~1.5万元,平均达0.5万元以上。宝应湖中华鳖现代养殖园区是宝应县面积最大的园林式龟鳖养殖区,占地面积超过667 hm2,建设有众盛生态龟鳖产销专业合作社、宝应湖龟鳖生态文化体验区、商品龟鳖养殖区、龟鳖亲本保种培育区、亲本提纯复壮区、控温孵化温室、苗种培育日光温室等功能区。宝应县还创建了“龟鳖苗种繁育技术传承工匠学苑”,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师徒结对、技艺传授、技能竞赛等活动,使乡土底蕴“厚”起来。2016年,宝应县被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授予“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县”的称号,山阳镇被授予“全国甲鱼生态养殖第一镇”的称号,宝应湖中华鳖获批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湖”牌中华鳖蝉联4届“中国名鳖”称号,这些荣誉提升了宝应县龟鳖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目前,宝应县龟的养殖品种有二十几种,包括巴西龟、中华草龟、黄缘闭壳龟、金钱龟、台湾龟、鳄龟及黄喉水龟等。养殖前辈毕文彩,又名毕善龟,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立了宝应县子婴河特种水产研究所,探索出低耗、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法,为世界首创。1991年,宝应县承担的“龟鳖人工繁殖和养成技术”(1986—199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水产科技进步奖”。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工培育的绿毛龟极具观赏价值;另外,引进繁育养殖了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金钱龟、黄缘盒龟、鳄龟、黄喉龟、中华草龟等18个品种,多个珍稀品种得到繁殖保护。
近年来,宝应县大力发展中华鳖生态养殖,先后推广了鱼鳖混养、菱角塘套养、菱鳝鳖混套养等养殖模式。2010年8月中旬,宝应县鲁垛镇“三林荡”牌中华鳖通过了北京、江苏生态农产品检验检疫,从而顺利“入驻”上海世博会,供世界人民鉴赏和品尝。宝应县“水产大王”、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龟、鳖、蟹营销)李永政养殖的“五朵金花”甲鱼荣获“2013年度第四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十佳魅力农产品”称号,无论体形、颜色还是口感,都可与野生甲鱼相媲美。近期,宝应县有近3 500 hm2“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正尝试将龟鳖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鳖(龟)”的“渔光一体”新模式,力争使全县龟鳖产业超10亿元。
宝应县孵化出的龟鳖苗种具有产量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生产成本低、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龟鳖苗种繁育养殖技术、养殖模式日渐成熟,为全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宝应县是全省龟鳖养殖规模最大的县,依然存在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没有深加工企业等问题。突破瓶颈,使宝应县的龟鳖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健康化转变,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面临着很多问题。
目前,宝应县的龟鳖养殖技术主要靠养殖户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进行口口相传,科研机构还没有深层次切入研究,尚未形成规范化的龟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对龟鳖的生理特性、养殖特性认知有较多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撑。从事龟鳖养殖的人才主要依靠亲戚朋友的经验传授和自己的摸索,龟鳖知识不够全面,有局限性。养殖技术、苗种繁育、病害防治、营养健康、文化创新、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深度加工等领域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
龟鳖经营主体大多是规模小、周期长、形式单一的农民养殖户。产品虽有品牌,但知名度不高,销售半径小,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不少龟鳖养殖户依靠传统的“二道贩子”销售,由于文化层次低,年龄大,无法进行网上销售,销售渠道不顺畅,市场被少数人掌控,形成了“养不如贩”的局面。
龟鳖产品因在养生、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良好的功效而得到消费者钟爱。曾经有一段时间,温室龟鳖对传统养殖的龟鳖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冲击。温室龟鳖的养殖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暴利),但产品的营养价值、肉质、口感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相差很大,使龟鳖的整体市场价格直线下降。温室龟鳖吃料多、生长快,但病害多、用药多,安全隐患大,破坏了传统龟鳖产业的产品形象。传统养殖的龟鳖应建立起一套更完整的质量控制、质量鉴别标准,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宝应县的龟鳖养殖户由于缺乏销售渠道和加工技术,大部分未受精的龟鳖蛋和龟壳鳖甲未被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龟壳鳖甲也是上等的中药材、保健品原料。龟鳖蛋和龟壳鳖甲的综合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引进、孵化。
宝应县在龟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仍是空白。宝应县龟鳖产品主要供应在餐饮消费方面,增值有限。龟鳖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龟鳖产品可进一步开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比如做成龟茶、龟胶、龟酒和耳熟能详的龟苓膏等。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宝应县的龟鳖产业需要在集约化、智能化、绿色产业上深入推进,以消费者需求数据驱动规模养殖定制生产,打造全价值链智能龟鳖行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龟鳖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龟鳖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水野保护、生态养殖、产业链构建、深加工、新品种引进、产学研创新等六个方面。
龟鳖是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龟鳖的繁殖、养殖、交易、消费,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各种生产行为既能起到物种保护的目的,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保障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凡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的龟鳖物种,各种行为必须一律严格禁止。龟鳖等水生动物繁育养殖应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平稳、健康、绿色、生态、协调发展,而不是简单一刀切地禁食、禁售。繁育和养殖是对水生野生动物最有效、最成功、最佳的保护,应大力提倡。人工养殖的龟鳖虽然在形态上保持野生种群的特征,但数量上能够成千上万倍地增长,是有些野生种群的补充,挽救了一些濒危物种,使之得到繁衍与发展。
龟鳖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需构建一套更绿色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是一根红线,可以将粗放养殖排除在外。龟鳖养殖户要实施水产养殖“五大行动”,科学规范用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龟鳖养殖可以通过优化模式实现产品品质提高,按照标准化、工厂化和产业化、信息化这个现代渔业发展方向,切实保障龟鳖产品质量安全,坚定不移地以质量求效益,坚决不能再走以产量求效益的高密度、大排大放养殖之路。
近年来,龟鳖产业各板块的深化发展,总体上呈现链条式延伸,产业合作化已势在必行。宝应县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应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组成包括科研、繁育、养殖、加工、文旅、销售的一条龙产业体系、专业合作社或者产业联盟,为今后增强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龟鳖产业联盟,在养殖端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机制;在市场开发端推行新市场环境下龟鳖产业化联合体的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机制,最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龟鳖产业联盟可以把损害养殖户利益的风险拒之门外,有效控制龟鳖的产销两端市场,使养殖户掌握市场话语权,积极促进龟鳖行业稳步发展。
宝应县应积极将龟鳖产业的发展融入整个健康产业大环境的发展中,促进跨区域、跨行业合作,联合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科研单位在龟鳖产业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下大力气,创办高科技的龟鳖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加快龟鳖养殖基地与药企、保健品公司等合作,开发出以龟鳖为原料的龟胶、鳖血精、鳖甲粉、无精蛋(未受精的)、龟壳鳖甲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龟鳖的附加值。
龟鳖产业要持续做好良种选育和良种生产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现有龟鳖良种的产品特性,提高品种优良性状和性能,选育出性状优良的龟鳖品种,有效地提高良种覆盖率,促进龟鳖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具有“珍贵、稀少、赏心、高效”4个特征的名龟养殖应积极推广。同时,大力挖掘龟鳖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等,推进品牌建设,开拓产业新市场。
宝应县的龟鳖产业,应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单位积极开展龟鳖产学研合作,为龟鳖养殖、下游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并推动现有的一些初步研究转向深入。另一方面,龟鳖企业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升级、完善生产设施,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科技研发为先的理念,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龟鳖产业具有良好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天生具有独特观赏性、历史文化性、健康养生等特点。该产业必须抓紧时代发展的机遇,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落实龟鳖生态园、龟鳖加工、龟鳖观赏、龟鳖品牌等方面的建设和打造,结合乡村旅游、乡土文化、龟鳖科普,进一步发展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龟鳖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