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给教育教学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MOOC、SPOC等众多教学模式及辅助方法使体教融合持续深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健美操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在健美操课程中,改变传统的动作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课堂流程,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练习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健美操运动育体和育人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结合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实现了网络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相长可持续[1]。但是,线上教学不是简单翻版课堂的“讲授制”模式,不是简单的教学资源共享或教学地点改变。高质量的线上教学,从教师层面,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革,涉及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组织观察学生活动、科学研究和教评方式等;从学生层面,“启发式学习”“任务驱动法”等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接收和内化并进行碎片加工,直至更深入的探究[2,3]。
从课程定位出发,以智能化平台为依托,混合式健美操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对健美操基本技术的掌握水平,也要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运动技术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此外,还应配合各高校学生培养方案,如医科院校,将医学生综合素质、体医融合理念结合培养目标,将“运动专项能力与身体素质能力”“医学生身心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混合式健美操课程的始终。
新时期提倡的体教融合,即打破体育和教育的壁垒,信息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拓宽体育教学渠道。混合式体育教学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传统层面的健美操教学方式中“教”的手段单一,“学”的目标明确,教学环境稳定,但难以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缺少互动和共享。线上教学模式中海量的教学资源,可以提供共享和下载服务,各类APP、慕课、直播、录播等新媒体扩宽了课程的渠道,满足了学生对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的需求,形成了良性生态环境,师生关系自由探索、自主创新,呈现更加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
信息化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空间。健美操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和育体价值,教学内容应与其提高的审美需求相匹配,具有与时俱进的迎合度。例如,以冬奥会为契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迎合特殊时期特殊需要,如建国建党周年庆典,为特定场合服务等。既培养学生健美操相关技术,也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引起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交往贯穿于混合教学活动始终。一方面,避免教师在线上“讲授制”教学,要根据运动技术形成规律,结合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知识对健美操技术讲解示范进行精心设计,利用视频或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明确交流主体,设置问题情境,用提问、留言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另一方面,线上预习,发现问题和困难,教师鼓励其在课堂上讨论和探索,形成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氛围。
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利于观察学生个性化差异,优于终结性评价的教学效果。学生因先天遗传、体能基础水平、技能水平不同,单一的结果分析不能客观反映真实学习情况,而评价过程化关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项发展结果,视频反馈、技能测试、竞赛展示等线上线下途径考查学生对健美操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直观反映出学生每个阶段的进步关系,使学习过程充满期待,最终通过终结性评价更加客观地体现出来。
体育课程其本质是学生对身体的操练,与体育教师所传授的课程内容相作用,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课堂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其因有三:一是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指导要求,实践课程需保证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体育必修课课时,且具有一定的运动强度;二是对于健美操初学者,最直观的学习方法即模仿,形成运动记忆,进而习得运动技能,教师示范讲解是多年来一线体育教师经验总结,其优势明显;三是受体育场地、运动设施等限制,健美操课程必须依托原有条件进行身体练习,否则缺失“实践”的运动就违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育人育体原则,不能完成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教学目标。有研究表明,单纯的线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主导还是线下课堂体育教学,脱离线下实操必然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的工作缺失。
在社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构建混合式健美操教学模式包括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建设教学资源、组建学习个体和小组等[5,6]。教学视频录制包括健美操技术的成套动作、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设计等;制作微课和课件包括对技术难点和健美操基础理论进行讲解等;甄选网络教学资源,以扩充学校现有移动学习平台,可基于“雨课堂”或其他SPOC学习平台布置延伸内容和作业;设计互动环节,进行在线测试,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支持。这一过程,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主讲人,而是承担起更多的角色,如资源建设者和维护者、学习活动组织者和监督者、技术指导者和点评员等。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健美操课程为例,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突出混合式健美操课程自主学习的培养,将运动项目的专业度与创新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迎合学校育人目标,将体医融合理念贯穿于体育课堂(见图1)。
图1 混合式健美操教学流程
为确保混合式健美操课程建设的顺利展开,体现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结合健美操运动技术、运动素质、体育知识、综合素质等要求的客观教学目标,对原有教学大纲中的评价标准进行修正,突出过程性评价全程化,将其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见表1)。
表1 混合式健美操课程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健美操教学授课方式和评价方法,为促进其他体育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与课堂内外活动发生实质意义的变化提供了思路,同时具有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资源准入标准、内容监管等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