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梅
记得在高一开学之初10天的军训,教官在每一天的训练中总是牢牢盯着他,对他的各种表现颇为不满,公开批评他,甚至还惩罚他,让他在阳光下独自站军姿。他也寻找借口请假休息、逃避训练。军训结束时,教官悄悄对我说:“老师,你这个班80%的同学没问题,但最难制服的就是那个‘刺儿头……”不用说,“刺儿头”指的就是他。
高一第一学期,他的故事就像连续剧天天上演着。比如,经常迟到,而且每次迟到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有3次吸烟被发现的不良记录,而且每次被发现后,我和他都有一番“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他还有一次在教室里违规使用二部手机(学生准备的常用手机之外的备用手机)的记录,那是在我出差的时候,被校学生会查到的,好在这次他的认错态度出乎我的意料。我出差一回来,他就主动找我认错,我为他的认错态度高兴了好几天,还在班里表扬了他。
我还是想细说他的一件事。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班长提前领回了手机箱。我让班长与负责手机管理的生活委员去我办公室把全班同学的手机逐一检查一遍,很快就发现了4个模具手机,6个无卡二部手机。当时,我让这些同学立即回宿舍拿自己真正使用的一部手机。不承想,他既没有离开教室,更没有回宿舍,原来他的真手机,即一部手机就悄悄带在身上。趁同学们把拿来的手机放在讲台时,他也浑水摸鱼地把自己的真手机放了上去。当时,同学们忙着做作业,我给几个同学答疑解惑,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行为。
下课后,我请模具、二部手机的持有者主动到我办公室认错并认领手机。10分钟后,同学们分别认领了自己的真手机、二部手机,并贴上了写着各自名字的标签。我把真手机如数锁在了手机箱里,二部手机归到了纸箱里。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真手机如数收齐,可还剩一个模具手机无人认领。这就表明这件事有人做了手脚,想乱中“捣鬼”,掩饰自己的错误。
我当时有些后悔和自责,我太相信孩子们了,事前竟然没有做任何标记。不过,转念一想,绝大部分孩子还是值得信任的,有个别心存侥幸者也属正常现象。于是,我静下心开始琢磨这个模具手机的主人可能是谁。目标渐渐锁定,但我又不能完全确定就是他。我利用晚自习找了他们宿舍3个同学分别到我办公室谈话,包括他本人,他信誓旦旦说这个模具手机绝对不是他的。我又找了专职负责收发手机的生活委员、班长谈了这件事。我了解到的所有结果都指向了他,但当晚的他态度极其坚决,始终拒绝承认这个模具手机与他有关。承认错误这种事不能逼迫,那样即使嘴上认错,心里也不会服气;那样的认错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影响同学间的关系,更会使犯错同学颜面扫地,以后很难在班里抬头做人。
当晚躺在床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主动认错,也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最终,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是周六,我们正常上课。一大早,同学们有的在值日,有的在背书。我就在教室前边的大白板上用红、黑两色水笔画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大圆圈,每一个圆圈中分别套着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大红圆圈中的圈与圈的间隙都打上了整齐有序的红对勾,大黑圆圈中的圈与圈的间隙都打上了齐刷刷的黑叉号。画完之后,我在教室里平静地转了一圈,不时看看白板上两个极其醒目的大圆圈。此时,同学们好像感觉到了异样,都不约而同地抬头细看那两个对比鲜明的大套小的圆圈。
7点整,宣誓开始。同学们全体起立,当天正好是他负责领誓。他快步走上讲台,声音洪亮而严肃地带领大家宣誓。宣誓结束,就在他准备走下讲台的一刹那,我轻声对他说:“孩子,请留步!我想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对这两个图的看法或者是联想。好吗?”他一下子怔住了,呆呆地定在原地,死死地盯着白板,然后又把目光投向了我。一瞬间,他的双眼充满了悔意,脸上写满了尴尬。缓缓低下了头,轻声对我说:“老师,我明白啦……”此时,我无需再说什么,只是向他挥手,示意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晨会一结束,他就跟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进门就说:“老师,我错了!那个模具手机是我的。我昨天不该欺骗您,请您原谅……”
我笑着问他:“今天你怎么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呢?”
他不好意思地说:“刚才,我看到那个大黑圈就想到了我的未来,看到一个一个的叉号就想到了我做的错事。如果我有错不认,有错不改,未来是不是就会掉进黑色的无底洞里,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
周一早晨升旗仪式结束后,他又来到我的办公室。把他写的《假手机违纪说明书》交给了我。看到他惭愧的神情,我迅速把违纪说明书看了一遍,语调深沉地对他说:“孩子,只有敢于承认错误,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看着他难为情的样子,我接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必须学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老师,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我相信你!先去吃早餐,安心上课吧!”我用慈爱的眼神望着他。
那件事之后,他變了不少,看到我时脸上经常会露出笑容。即使偶尔犯错,也会及时、主动承认错误,且态度诚恳。其实,就是那一次巧妙借助心理图表才改变了他对待错误的看法和态度。
放假前距离期末考试近1个月,他整体表现比较好,迟到次数越来越少,上课犯困现象也日渐减少,学习态度也有所端正,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正如他在《成长日志》里所写的:“说实话,如果不是老师一次次地宽容我、尊重我、引导我,如果不是同学们一次次地帮助我、安慰我、鼓励我,如果不是大家一次次地给我不断改变的机会,我真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
读着他这段发自肺腑的话,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一直缺少的就是被认可、被肯定,接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大都是批评、否定。如果我们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需求,能够用爱和尊重来积极引导,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他是会非常珍惜这些正向评价的,也会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调整并改变自己,而我恰好就顺着他的内心需求,耐心地、持续地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终于,量变引起了质变,他彻底改变了,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他”了,脱胎换骨地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他”……
班主任的工作实质上就是用爱和尊重去打开学生的心结,与他们共同成长。
(作者系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处副主任兼心理咨询室主任)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