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 张俊林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贝,无论你以后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漂亮还是丑陋,不管成绩差成绩好,爸妈都会永远爱你、陪伴你、养育你快乐长大,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没关系。”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管学习好坏,长得丑俊,高矮胖瘦,个个都神采气扬,神气活现,都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存在。毋庸置疑,这些孩子都特别自信。而有的父母在孩子初来到世界的时候,他们也会这么说、这么想,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们的做法与想法就不一致了,开始行使起父母的特权,打着“爱孩子、为孩子的未来长远打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安排孩子进行若干学前教育,各种衔接班、早教班、英才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更有甚者,有家长在孩子一岁半左右就将孩子送到托育班学古诗、学英语、学计算。入学后,各种非儿童兴趣所在的兴趣班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为了升学,孩子被迫学习令人痛不欲生的奥数、文言文……小学没毕业,班级60%左右的学生视力下降,体育不达标,佝腰驼背,要么肥胖,要么瘦小,要么精神委顿,要么目光涣散……一个小升初就足以让家长和学生濒临崩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力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
父母对孩子的这一系列要求,目的是要迎合整个教育的要求,都是本着“上个好学校”这一目的。何为“好学校”?众人心中,毕业考试上线率高、重点率高的学校即为好学校。分数,长期以来都是权衡好坏的标尺,它不仅衡量学校,衡量学生,同时也衡量着教师,逼迫着教师以此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学校的课表可以看出文化成绩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多大比例,每周的语数课不仅天天和学生见面,午管和托管大多都是语数霸占,音乐、美术每周只有两节,任课教师频繁更换,足见学校对其他学科的不重视。学生的各项选拔活动中,总是成绩好的学生优先考虑,台上露脸的总是那些人。这样一来,能力强的被锻炼得什么场合都应对自如,能力弱的越发见不得世面;成绩好的犯了错叫失误,成绩差的犯了错叫惯性。一来二去,那些落在后面的孩子更加不自信,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们(成绩好的学生)分成了两类。这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但是,如何改变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呢?
“愉快教育”倡导了多年,对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学习愉快吗?学生会怎么答?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愉快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师生的头上,教育始终是为了考,为了分,而不是为了才,为了能。为了圆满完成“高考升学”这一人生第一大目标,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考核,考拼音、考算数、考英语,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提前灌输给学生。幼升小要考,小升初自不必说,中考直接就是一个大筛子,滤掉了“不合格”的,这种所谓优胜劣汰的选拔,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抑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因此,对于学校来讲,我们要思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淡化分数,发展能力”是学校应该坚持并努力的目标。呼吁强化音体美科学等学科的教学,重视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使之与语数英能平分秋色。调整课表,科学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将学生在校的其他时间如午管、托管合理地运用起来,用于大幅度的学生能力培养。在此时间段,增加特色活动,如形体、手工、摄影、花艺等。不让文化科目长期霸占着学生的时间,让这些学生喜欢且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科目不仅仅作为兴趣班让学生上兴趣课,而要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蒙台梭利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因此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我们都要注重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力。事实证明,听得再多不如亲自去看看,仅仅是看看也还是不够,动手做一做,有切身的体验效果更佳。这样一来,孩子才在能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享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学生之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能学以致用。那么,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就不能流于形式,用心地设计,合理地安排,大胆地放手,将实践落到实处,才能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不作秀,不炒作,扎扎实实的课程才是真正根据儿童意愿、重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
1.自信来自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肯定,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孩子的尊重,学校应强调并贯彻“鼓励教育”“尊重教育”,让学生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长处的比较而自卑。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数学不开窍,但是人缘好,有领导才能;也许作文不行,但是擅长绘画,有艺术细胞;也许不善表达,但是体育好,有运动天赋。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学校要想方设法搭建舞台,创造机会让学生的长处得以发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与比赛,充分肯定孩子的才能,放大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能使孩子开朗自信,从而积极创新。
2.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的教育观要一致。学校要着力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机械的受教者,他们更多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训练灵活的思维,培养独特的个性。传统固化的教育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唐三藏式”的说教必定被取代,科学地引领学生亲自体验、探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观点,而是要实施于日常。教师要改变“师者为尊”的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就。善学善思者固然是不吝表扬的,难得的是教师应竭力做到哪怕是后进生10 道题只对了1 道,也要在这正确的一道题上大做文章,让学生觉得“我还是可以的”“我也是厉害的”,从而树立学生坚持学习下去的信心。这样的尊重来源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源于教师对其所谓身份的摒弃。其实,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流露的一点赞赏很有可能就是某个孩子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由此看来,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甚为重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非常重要,无限放大孩子的优点,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开展活动时,不再“选拔”,不分“优胜”,用心针对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需求,聆听孩子的心声,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组织班级或学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渐渐地,孩子们会彰显优势,张扬个性,愈加自信。
3.“以人为本”中的“人”除了学生,还有教师。教师要致力于凸显学生的特点,学校也应该让教师彰显自己的个性。每所学校配备的教师队伍力量并不是均衡的,教师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学校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潜力,使之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呢?首先,学校对每一位服务于学生的教师应了如指掌,如教师的才能、优劣势、脾性、爱好等。其次,了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要发挥教师的特长,学校所提的要求、所定的规矩就不能是整齐划一的了,这就需要领导工作的细致与体贴。校领导要把握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合理地安排与利用,将教师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为了学生的培养,学校安排了一系列对教师的提升培训,由于部分培训没有针对性,教师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渐渐流于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也要及时“思变”,不能盲目地为着应付差事,为了资料搜集,而让这些无价值、形式上的事务持续下去,没有新鲜血液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当这些价值真正体现到教师身上的时候,他会想方设法让他的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尊重、自信与成功。当学校、教育者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更新变化时,当我们真正淡化分数,看重学生本身,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我们的学校才能叫作真正地进行了变革,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愉快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