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劲娟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 玉林 537800)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之一是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机械化插秧移栽速度快、移栽质量均匀、能够节省大量人工。手扶插秧机1 天可以作业15~20 亩,高速插秧机每天作业面积甚至能达到60 亩[1]。
(1)标准化育秧
机插的关键是秧苗,需符合插秧机要求。播种量要适宜,播种均匀,插秧时切下的小秧片株数要符合栽种要求。每盘播种量一般为干种110~130 g,催芽种136~160 g,每穴株数4~6棵。秧盘内需土层均匀,土厚2~3 cm,水分适宜,秧苗粗壮不徒长、无病虫害、长势均匀,机插以秧龄25 天左右、叶龄3.0~3.5叶为宜。
(2)精细整地
高性能插秧机采用中小苗移栽,对大田耕整质量要求较高。一般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 cm,表土硬软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秸秆压旋至土中。田面泥浆需沉实后插秧,砂质土沉实时间为1 天左右,壤土一般沉实2~3 天,黏土沉实4 天左右[2]。若整地及泥浆沉淀达不到要求,栽插后泥浆沉积将造成秧苗过深,影响分蘖,甚至出现减产问题。
水稻收获季节,外地联合收割机纷纷来到兴业县进行跨区作业,为当地水稻收获提供服务,抢收、抢种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统计可知,2020 年兴业县水稻机收面积48 万亩,机械化收割面积达97%。水稻收割时利用联合收割机自带或加装的秸秆切碎装置,在收获时将秸秆切碎,切碎的秸秆均匀抛洒在田面后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蓄水保墒目的,秸秆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兴业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富硒水土资源特色突出,土壤肥沃无污染,为发展稻田种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高效利用土地、光、温、水、气等资源发展稻田种养生态种养模式,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早晚稻一般选择熟期适中的优质品种,冬种作物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水利条件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一般冬种马铃薯、竹筒青、白萝卜、油麦菜等本地特色优势蔬菜,一般在春节前后上市,近年来卖价较高、销路较好,增收明显,纯收入平均达1295 元。比较干旱的田块冬种油菜花等绿肥作物,油菜花在第2 年春季开花,不但能够开发油菜花休闲观赏项目发展农旅结合产业,而且可以直接翻压还田当做第2 年早稻的有机肥料,达到提升耕地地力、带动化肥减量增效、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目的[3]。
2020 年兴业县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分别在大平山镇大苏村和卖酒镇乐泰村建设面积200 亩的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基地除种植有机优质稻外还利用稻田养鸭。根据鸭子的生活习性投放适当数量的鸭子在稻田里喂养,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能减少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稻田养鸭必须同时兼顾水稻、鸭子的正常生长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选择肥沃的稻田,给排水方便且多浮游生物,无洪水灾害。水稻品种选择分蘖能力强、茎秆粗壮、叶片紧凑、抗倒性强的优良品种。鸭子宜选择成年后1.5~2.0 kg 的品种,过大活动不便,且会压死禾苗。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入稻田,投放10~15 羽/亩。水稻开始抽穗灌浆后及时将鸭子赶出稻田,稻鸭共生时间为60~70 天。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量大,一般体型较瘦,需在室内适当育肥后再出栏。
稻田养鸭节约了种稻成本和养鸭成本,经测产验收,稻鸭共生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晚稻平均产量459 kg/亩,亩产值1790.1元,亩纯收入940.1 元;共收获鸭子4600 羽,平均1.85 kg/羽,共8510 kg,产值20.424 万元,亩纯收入95.7 元。
化肥是粮食连年增产的重要保障,但也存在着氮肥施用量过多,氮、磷、钾配比不合理问题,不但造成了肥料浪费,还会引起水稻徒长、病虫害增多,最终影响水稻产量。测土配方施肥能根据作物品种、土壤肥力制定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方案,确定施肥量、施肥时期,解决水稻生产凭经验或盲目施肥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促进土壤养分平衡,为水稻奠定良好基础。
兴业县广西畜禽养殖大县,常年出栏三黄鸡1 亿羽以上;同时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常年出栏生猪80 万头以上,生猪和家禽是兴业县的两大支柱产业。根据本地畜禽养殖业发达的产业现状,大力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企业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2020 年全县生产商品有机肥18.11 万吨,使用处理猪粪、鸡粪18.81 万吨、木薯皮、淀粉渣、酒精废液等有机资源3.55万吨。
推广增施有机肥。一般水稻在施足基肥(化肥为基肥)的基础上,亩增施有机肥40 kg,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可以适当改善稻米品质。
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腐熟剂稻田使用技术等,逐年提高秸秆还田的有机质养分。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利用冬闲田发展绿肥生产,保证第2 年早稻高产。利用稻田轮作、间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豆科作物固氮肥田。
2020 年兴业县选择蒲塘、石南、龙安等3 个镇13 个村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1 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全面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其中,建设2 个核心片,分别位于蒲塘镇石山村1000 亩、石南镇新村1000 亩。经测产验收,实现优质稻亩产459 kg,比非创建区亩产量433.5 kg增收25.5 kg,约5.9%。节约人工、肥料、农药等支出134.65 元,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挖掘水稻生产潜力。
技术路线:早稻+晚稻+冬种作物。
水稻技术措施: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冬种作物技术措施:选择优良品种、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及时除草、科学施肥和排灌、及时防治病虫害。
技术路线:晚稻混养鸭子。
水稻技术措施: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养鸭技术措施:选好鸭种、放养时机、放养密度、水稻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鸭子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疫病防治等措施。
技术路线:早稻+晚稻+稻草翻耕还田。
水稻技术措施: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稻草翻耕还田措施:晚稻收获后,及时组织大型拖拉机进行稻田翻耕,将稻草翻压至稻田土壤下。
技术措施:机械化插秧、精细整地、统防统治无人机作业、机械收割等措施。
按照优质稻、马铃薯种植技术方案要求,增施有机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水稻每亩增施生物有机肥40 kg 作为基肥;马铃薯亩增施普通有机肥46 kg 作为基肥。
兴业县水稻栽培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深入研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明确其集成式应用方法,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与种植质量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兴业县农业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