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果品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分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下,依然呈现出发展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产业规模较上一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扩大,水果栽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适度增长,采用新苗木、新技术的果业种植基地数量显著增加。全国果品市场运行情况大体平稳,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果品采收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以互联网、大数据融入果品产销为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日益深入发展,在品牌化经营和果品质量安全方面有显著提高。果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
一是果品供应总量充足。5 年以来我国果品产量持续稳定在2.4 亿t 以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果品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2019 年柑桔总产量4 584.5 万t,同比增长10.8%;苹果4 242.5万t,同比增长8.1%;梨1 731.4 万t,同比增长7.7%;桃1 599.3 万t,同比增长13.4%;葡萄1 419.5 万t,同比增长3.9%;香蕉1 165.6 万t,同比增长3.9%,果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果盘子丰产丰收、品种丰富多样,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019 年人均园林水果占有量136.2 kg/人,总量供应充足有余。
二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调整果品结构,柑桔和葡萄增长较快,苹果、梨、香蕉等水果面积相对稳定。2019 年柑桔面积2 617 330 hm2,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为20.9%;苹果园面积1 978 100 hm2,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16.1%;梨园总面积940 700 hm2,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7.7%;葡萄园面积726 200 hm2,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5.9%;香蕉园330 300 hm2,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2.7%。绿色、优质、安全、品牌果品供应增加,现代果品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果品产业加快升级,果品新品种不断涌现,其中柑桔新品种沃柑、春见、金秋砂糖桔,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梨新品种玉露香、秋月等,品质好,口感好,深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喜爱,不断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三是质量效益有所提升。坚持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质量兴果、品牌强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品生产逐渐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三五”期间主要果品效益提升,2019 年果品及其加工饮料、香料总产值14 537.9 亿元,其中苹果产值1 731.4亿元、柑桔1 600.1 亿元、梨609.9 亿元(2020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果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四是流通体系趋于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大型商超、连锁超市、便利小店、生鲜电商、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多渠道互相补充,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流通格局。其中批发市场的流通比重占70%,其他流通渠道占比30%左右。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以及优势作用不断显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中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六是冷链物流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无接触配送、社区电商物流、统仓统配,共同化、多频次的物流模式适应消费即时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转变。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即时配送等民生物流领域经受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保持较快增长并助力强大国内市场发展。
七是脱贫攻坚富有成效。果业是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在全国脱贫攻坚中担当重任凝集力量、深度参与果业扶贫。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兴建标准化规模基地和采后处理设施,发展现代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带动贫困户增收。优化产品供应链,扩大贫困地区果品销售,着力解决果品滞销积压问题,切实保障贫困地区果农的收益。全国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中,160 多个以果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