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龙,王 菊,侯月云,杨春莲,季泽鹏
(1.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500;2.东营市垦利区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东营 257500)
为用好清梳联设备,不仅保全工应精心维护和修理,而且要求运转值车工应认真操作和正确使用[1]。因为1套清花流程由多台清花机组成、供应多台梳棉机,若其中有某台清花机发生故障而未能及时修复,就会影响整套清梳联的开台,最终影响整个车间的生产[2],所以,清梳联设备运转效率及保全工的维修效率,是保证车间前后供应稳定的关键。
1.1在设备维修周期内为赶进度、提产量,不按平修计划对设备进行正常性维修,造成设备失修。
1.2使用不合格的劣质机配件,更换后易损坏,且会连带损坏其他机件。公司曾经更换的一批除尘刀托脚,当棉层稍厚就会损坏,还造成除尘刀、刺辊金属针布损伤,甚至挤伤了锡林金属针布。最初认为损坏是因返花或其他问题造成的,因为此托脚购进时符合标准要求,但观察发现频繁损坏的均是新更换托脚的质量问题,更换为优质托脚后问题解决。
1.3维修人员不按平修工法进行设备平修,造成机件安装不良;交接验收时不按质量检查表和交接验收条件检查,实际维修质量差。
1.4设备机件本身制造不良、精度差。
1.5运转操作工操作、使用不当,不按操作法和清洁图表规定执行,造成清洁不良,缠、绕、挂、堵问题严重,导致设备故障。
1.6保养修理工不按周期检查,加油不及时或加油量不当。
2.1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练兵,不断提升个人技术水平;对所用设备做到“四懂”“三会”,即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工作原理、懂设备性能、懂设备用途,会正确使用设备、会维护保养设备、会排除设备故障[3-4]。
2.2严格执行设备巡查制度,采用“耳听、手感、眼看、鼻嗅”八字法,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并排除,具体细分为:① 耳听各机台转动部件、设备运转、设备故障报警器有无异响;② 手感各高速轴头、齿轮箱、轴承座等部位的发热振动;③ 眼看各传动带、齿轮、链条等松紧情况,有无跳齿、打顿、断裂的异常问题;④ 鼻嗅设备有无摩擦引起的焦糊味和电机异常引起的特殊气味。同时,巡查中经常询问挡车工关于设备运行及使用情况,听取挡车工的使用意见,做好记录、及时修复。
2.3严格按维修周期进行设备平修,平、揩、修工作应认真按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并严格维修交接,认真按照交接技术条件逐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维护保养的质量。
2.4在设备运行中,操作使用人员发现异常应立即向班长和维修人员反映,做到立即修复、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2.5操作人员严挌执行操作法和清洁图表的规定,随时保持设备清洁、运行状态良好,严防各传动部件和输棉通道出现绕、挂、缠、堵问题。
2.6做好设备润滑以减轻机件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润滑工作是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5]。
a) 严格执行加油周期加油脂型号,杜绝少加、漏加问题。
b) 加油时应剔净油眼,防止油眼不通、缺油而造成机械故障,当打手、罗拉、电机、风机轴承加油时,先用煤油或汽油将其清洗干净再加润滑油。
c) 加油量宜根据机件转速高低掌握,以加足又不溢出油眼为标准。
d) 润滑脂及加油工具应干净,无灰沙、水等杂物混入,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回收油。
e) 加油过程中发现机器有异响、发热等问题,应立即停车检查修复。
f) 滚动轴承应定期补加润滑脂,宜半年补加1次,加油量控制在轴承室容积的1/2~2/3为宜。
g) 加润滑油和润滑脂不应过量,过量会损坏密封垫或油污零件表面、造成纤维附着其上,不利于清洁,还会造成油污纱。
h) 各齿轮箱加油量为其容积的2/3或以油标的1/2为标准,每次换油间隔时间约为2500 h。
设备维修包括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维护保养是依保养计划按维修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平车、揩车、加油和专业维护等。故障排除是靠员工个人技术和实践经验快速排除设备机械故障,要求维修人员有较高技术水平、掌握专业的维修方法。
3.1清梳联设备故障排除时,一般以1人为主、他人配合为辅,共同找出故障位置和原因后进行修理。
3.2根据故障表象进行逻辑推理,观察PLC输出模块的输出点和输入模块的输入点情况:当输入点正常、输出点不正常时则应手动试车以判断状况,有可能是“飞”程序问题,这时需要进行PLC清零[6];当输入点和输出点均正常时,则检查有关外围电路元件是否正常(输入点不正常也可查找外围电气元件是否正常)。
3.3故障排除应从简到繁、逐步深入,根据事故原因逐项排查,一般顺序是“电源→传动装置→转动部件→联锁控制→电子元件”等。
3.4熟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工艺要求和各机台的机、电、气控制之间的联系,是找到问题的基础。
3.5排除故障要追根求源、以点带面,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否则,类似问题还会发生。如:同类型机台某部位的故障,应联想到其他机台以做到早发现、早排除,免得因小问题带来大故障。
3.6当设备发生故障难以确认故障机件好坏(主要是电器元件)时,简单有效的做法是用替代法进行判断,即用新件或已知的无故障机台上的相同件进行替换;但不能将被怀疑的机件安装到正常设备上,以免正常的机件也被损坏。
3.7熟悉设备上各部件使用的电压,更换元件时要确认元件型号与原件相符。
3.8有时同样的故障,问题的原因却不同,如通讯故障在显示屏上各数据为“#”号,可能是通讯电缆的问题,也可能是PLC电源的问题等;也有相同的故障原因,反映出来的故障表象却不一样。
排除过程:检查输棉风机、滤尘排风、多仓角钉帘传动、压力传感器联锁及输棉通道均正常;进一步观察,发现运行的棉层易在多仓第一仓出口处受阻形成断层,断层棉运行到角钉帘处时造成角钉帘抓棉量变少,前机台要棉信号连锁反应使输棉帘速度加快;又因断层处棉花松散,造成角钉帘抓棉量瞬间增多,主除杂机上给棉罗拉又不能及时将棉送给开松辊而造成管道堵塞、挤车问题。
解决方法:对多仓网眼板进行去锈、去毛刺、去棉蜡,并涂擦滑石粉使其保持光洁;多仓第一仓下口偏窄是棉层受阻的主要原因,将第一仓的隔板下端后移5 cm,重新打眼固定,使问题解决。
我们解决此故障时采用了逐步分析法,从通道、光电、传动、联锁部位,查找问题所在,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该机台有时出现“卷帘故障”报警,特别是在棉包两端处出现的次数多。
排除过程:检查卷帘测速及机械状态都正常,认为是因行走不正常出现“卷帘故障”;检查行走变频器工作正常,被动部分因传动机构不正常而造成电机空转、小车不走,测速光电测不到脉冲几秒钟后就会报警“卷帘故障”;分解行走双排链轮即发现轴上的定位键“滚键”、链轮内套开裂,以至造成电机无法带动行走机构运行。
解决方法:更换定位键和双排链轮内套。在此过程中观察小车运行状态,发现在棉包两头向回返时无缓冲而快速停下、快速返回,加上行走速度设定较高、行走机械受到很大的惯性冲击,使链轮内套开裂、定位键“滚键”,检查发现行走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过短,重新设定后故障彻底排除。
生产实践表明,排除故障要彻底,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JWF1203型梳棉机开慢车生头正常,快车就断头或存条而不能正常开车,原因有:大、小压辊隔距配置不当,造成输条速度配合不当;压辊轴头塞花、回转不灵活;给棉罗拉传动电机测速接近开关损坏。
解决方法:设置0.15 mm~0.25 mm为大压辊隔距,0.2 mm~0.3 mm为小压辊隔距;清洁压辊轴头塞花;更换给棉罗拉传动电机测速接近开关。
生产实践表明,造成1个故障的原因很多,维修时要认真分析、仔细观察,才能及时找出问题所在。
JWF1009型多仓混棉机护罩门难开、难关,门锁、钥匙易坏。
故障原因:因防护门较大,防护门开、关都用门锁关闭,使用中门锁及钥匙损坏频繁,有时因防护门变形难以关闭,影响风量和设备安全防护,使挡车工操作不便,也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和费用。
解决方法:将原门锁拆掉;在多仓门框上安装长6 cm、宽25 cm、厚0.5 cm的强磁铁,利用原门锁孔安装门把手,使多仓门一拉就能打开、轻轻一合就能关上,方便好用。
生产实践表明,对设备使用中的某些问题,应善于分析、勇于创新改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过程:发现JWF1203型梳棉机自动换筒装置出现换筒时不推筒故障后,先更换了新电磁阀未解决故障,然而更换气路管、换电磁线圈、推筒气撑后问题依然存在,最后又换了另外的新电磁阀才使问题得到解决。
生产实践表明,解决此故障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即换上新电阀后故障未排除即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而走了弯路,费时、费力,忽略了新产品也有疵品。
排除过程:观察发现因生条变细造成断头,进一步检查发现自调匀整仪给棉罗拉电机运转几分钟后停转;检查电机和变频器都正常,重新开车后给棉罗拉又可转动,但一会又停下来;当发现棉层过厚则将其倒出、适当减小标准棉箱压力则故障消除。
此故障是因筵棉太厚使给棉罗拉转速减慢,当棉层进一步加厚、2 min后给棉罗拉即停转、梳棉机断条停车。
生产实践表明应正常使用工艺参数。
解决过程:先调整吸风罩位置,又处理罗拉表面毛刺,再调节吸风量,均未解决问题;当借鉴老式无刺辊低压罩梳棉机防罗拉绕花措施时,在吸风罩内放置1根直径为20 mm的铁管,虽然暂时解决了给棉罗拉绕花问题,然而短绒飞花又绕在铁管上,增加了挡车工清洁工作量。最后,发现是因吸风罩上的密封皮变软所致。虽然该密封皮看上去与罗拉密封良好,但开车时由于吸风罩内压力大、密封皮被吹起,短绒随空气溢出绕在罗拉上,于是用双层耐磨的薄尼龙平皮带做成密封皮以替换原橡胶密封皮,其使用效果良好、问题彻底解决。
纺织设备技术飞速发展,其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多家纺企已建成无人车间、开启关灯运行模式。为了发挥先进设备的最大效能,技术人员需要持续学习提升,掌握先进工艺流程、先进设备的结构原理,结合生产实际、大胆创新,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加油润滑的工作质量,才能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效率的提高和梳理质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