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霞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林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效果是影响人们生活品质和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成为现阶段林业生态保护中相关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就自然因素而言,我国部分地区土地含沙量较高,沙质土壤易受风力等侵蚀,形成风沙,导致土地荒漠化。部分地区由于降雨量减少而易遭受旱灾,对当地植被的自然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加重土地荒漠化,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林业生态资源消亡。改林为耕、过度开垦、砍伐林树及过度放牧等则属于人为因素,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威胁[1]。
生态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是构成生态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的当下,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对改善特定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建设完善的林业资源体系、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保护工作,并进一步扩大林业资源种植规模、开拓林业项目渠道,以达到林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成为防沙治沙任务的指导思想及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石,为最终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现阶段,在林业生态保护中影响防沙治沙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较为完善的利益机制。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中,防沙治沙思想理应贯彻至社会各界,而不是单一引入某一独立的群体。因此,在落实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时,需要建立合理化、体系化、科学化利益机制,以便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林业保护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激发社会群体参与造林防沙的积极性,并主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目前,随着我国各类经济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大范围林地征用现象日益加剧,进而导致植被面积大范围缩减,给防沙治沙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当下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港口建设、工厂厂房、河道整修、道路铺设、城乡整改、农业种植及民众住房等均为征用林地面积的主要建设项目。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的林地覆盖面积减少,城市外围的防护林遭到破坏,增加了林带防护层变窄和断裂的潜在风险,使土地荒漠化愈加严重,阻碍了林业生态保护中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
我国政府一直对沙区工程造林项目给予补助,金额为7 500元/hm2,但没有针对造林项目前期投入和后期保护提供相应的补偿,导致实际获得的补助金小于造林投资金额,沙区造林工程无法获得实际收益。立足现代林业生态保护现状不难发现,我国现有的部分林业保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使造林过程中所需的实际成本高于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因此,可能使本有意愿服从调动或参与沙区造林的工作人员失去热情,进而导致造林工程进度延缓,且质量失去保障[3]。由此可知,造林补助标准过低会对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工作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造林欠缺资金保障,使在岗造林人员数量越来越少,增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另一方面,较低的造林补助会降低造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林业保护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进而阻碍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4]。
在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保护机制之前,需做好林业生态保护理念和治沙观念的宣传工作。林业生态区域内植被健康生长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为在保护区实施禁牧令。然而,禁牧令生效后,林业生态保护区域内牧民的生计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加剧牧业和林业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牧业养殖以区域散养为主,随着牧业的不断发展,散养区域逐渐扩大,虽然将现行的养殖形式转变为舍饲养殖可以降低林业遭到破坏的风险,但不符合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便考虑牧业的养殖饲料,禁牧令生效后也不再允许林区牧业养殖人员擅自采集自然草料。由此便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即秸秆饲料被大量消耗。而秸秆饲料需要当地牧业养殖人员自费购买,如此既提高了牧业养殖人员的养殖成本,也增加了牧业牲畜营养补给的难度。
为使社会各界意识到林业环境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氛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以生态学为指导,制定了高标准且长远的区域建设规划方案,即从生态立县出发,排除消极心理,建立长期有效、妥当务实的防沙治沙机制,宣传森林在蓄水保土和防沙固沙方面的作用,从而保证防沙固沙工程顺利实施。该方案逐步增强了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愈加重视生活环境,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地方政府需要妥善处理林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之间的矛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广退耕还林措施。为尽量保证地方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实施以林业产业和沙产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这需要凭借系统的理念、整体的统筹和现代科技,通过市场化运行等手段,对沙漠进行绿化改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此外,地方政府应规划林地资源保护区域,加大对于放牧、乱砍滥伐行为的管控力度,从而达到保护林地资源的根本目的。
鉴于现阶段造林补助标准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造林补助标准体系。一方面,政府需要强化造林补助的资金供给,根据以往的造林补助实际需求,结合下一年度的造林计划,将造林补助划为政府财政支出项目,以确保造林补助资金供给充足;另一方面,可根据造林区域的造林难易度以及造林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确定造林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禁牧令的落实对林业生态保护区域内牧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包括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成本的增加等。考虑到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小规模区域散养的传统模式势必成为历史,而舍饲养殖方式推广与否则应根据产业规模来决定。在优化牧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养殖户的整体规模来决定具体的养殖模式。如果养殖户的饲养规模较大,可以在规定范围内继续实行散养模式,养殖所需的草料均需要由养殖户自行种植[5]。如果饲养规模较小时,则应以舍饲养殖为主,由地方村级、镇级单位统一采购秸秆饲料,再由养殖户根据自身养殖需求领取,这对于降低养殖成本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侵蚀着我国本就稀缺的土地资源,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威胁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林业生态保护中,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