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虫防治策略

2021-12-05 19:58:04李立煌
乡村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药瓶诱剂薯块

李立煌

(惠安县净峰镇政府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福建 惠安 362142)

甘薯小象虫隶属鞘翅目象虫科,俗称甘薯猴、臭虫、臭香虫,是危害甘薯的重要害虫之一,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福建省惠安县早期被称为“甘薯县”,甘薯既是该县重要的旱地作物,又是群众的主要口粮。由于长期旱作和连作,且农民在药剂选择、施药时期选择和施药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当,以及该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当地甘薯小象虫泛滥成灾,甘薯年均损失率在30%~60%,而且甘薯品质严重下降。

1 甘薯小象虫的形态特征

甘薯小象虫(Cylas formicarius)属鞘翅目锥象科,其形态狭长,与蚊类似。成虫长度5.0~7.9 mm,触角、前胸、足等部位呈红褐色或橘红色,其余部位呈蓝黑色;头部向前伸出,似象的鼻子;复眼为黑色半球形、略向外突出;鞘翅重合呈长卵形,有22条模糊纵向纹路,后翅宽且薄;足细长,棒形腿节。其卵呈椭圆形,表面有不规则凹点,壳薄,通常为白色或黄白色。末龄幼虫与成虫有较大区别,其体长5.0~8.5 mm,头部为浅褐色,两端略小,略弯向腹侧,腹部、胸部长有少量白细毛,胸足退化,幼虫共5龄。蛹长4.7~5.8 mm,呈乳白色,长卵形,复眼呈红色。

2 甘薯小象虫的生长习性与危害特点

在惠安县,甘薯小象虫1 a可发生6~8个世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越冬现象。该害虫具有假死性,耐饥饿能力强。干旱少雨为其发生的主导因素,高温干旱有利于甘薯小象虫生长发育甘薯小象虫4—6月危害薯苗,7—10月危害成薯;气温25~30℃时该害虫最为活跃。甘薯小象虫成虫和幼虫均能产生危害。幼虫蛀食粗蔓和薯块形成隧道,并把粪便排泄于其中,不仅致使受害薯块产生恶臭和苦味,不能食用或饲用,而且会引发甘薯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坏;成虫咬食茎、叶、幼芽、露土薯块和贮藏薯块,影响甘薯正常生长和贮藏[1]。

3 甘薯小象虫预防措施

3.1 合理轮作

倡导农民对有条件的田块进行水旱轮作、不同作物轮作,但应尽量避免与番茄、马铃薯及辣椒等作物连作。可以选择与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1 a以上,从而破坏甘薯小象虫的食物链[2]。

3.2 清洁田园

收获甘薯时,应把坏薯块收集起来并及时销毁,减少次年虫口基数。根据实际需要,将坏薯切碎后制成堆肥,并在肥堆内混合石灰粉,以杀灭其中的越冬虫口。甘薯收获作业完成后,应对剩余的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进行彻底清理,采取深埋、烧毁、制作堆肥等方式,使染虫甘薯得到循环处理,降低清洁成本。

3.3 严格检疫

为规避虫害大范围蔓延,应避免从虫害区调运种薯,调运时应加强检疫,防止虫害跨区传播。针对带虫薯苗,一般用溴甲烷熏蒸,用药量为20 g/m3,将其密闭在22~27℃环境中熏蒸24 h,防止虫害扩散。

3.4 选用抗虫品种

甘薯组织疏松、含水量多、淀粉少的品种最易受甘薯小象虫危害,因此,应选用抗虫性较好的甘薯新品种进行种植,如近年来大力推广的鲜食型普薯32(西瓜红)、广薯87,优质高产新品种福薯604,优质淀粉型品种泉薯19等。

3.5 勤培土,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中有机质缺乏会造成薯田保水力差及土层薄、易龟裂,不仅不利于甘薯生长,而且会加重甘薯小象虫成虫产卵而增加危害。因此,应加强薯田管理,勤培土,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合理施加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水肥性能良好,创造对甘薯生长有利而对小象虫发生不利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虫害风险。

3.6 毒土法预防

栽后7 d左右,在追施边肥和培土的同时,可以将3%辛硫磷颗粒剂3kg与细沙土25~30kg混合后覆盖于薯蔓近地周围,表面盖一层薄土,以避免小象虫繁殖危害。同时,施边肥时,可每667m2用5%辛硫磷颗粒剂1500~3000g拌沙土20kg,制成毒土撒施于藤头周围,可有效预防小象虫的发生与危害[3]。

3.7 药剂浸苗

可用10%吡虫啉微囊悬浮剂100g兑水1000g,充分搅拌摇匀后掺少量红土,充分混合搅拌,之后浸苗0.5h,可有效预防甘薯小象虫的发生与危害。

4 甘薯小象虫治理措施

4.1 冬诱与春诱

可以将小鲜薯、鲜薯块或者新鲜甘薯茎蔓作为诱饵,配制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40%乐果乳油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将诱饵在药液中浸泡约24h,取出晾干后埋入土壤,并在表面盖草用以诱杀成虫。通常,在甘薯收获后第2天,气温在12℃以上进行冬诱,可在田块四周挖穴放置鲜薯块,每天捕杀1次,或者用浸过药剂的小薯块放置穴中进行诱杀。初春气温为13~15℃时,可在田块挖穴,每667m2挖60穴左右,穴深0.13~0.17m、宽0.10~0.13m,然后放置浸过药剂的小薯块进行诱杀。

4.2 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是防治甘薯小象虫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采用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杀甘薯小象虫成虫效果极好。性诱剂的防治机理是诱杀甘薯小象虫雄成虫,使雌雄两虫不能正常交配,使雌虫产的卵不能孵化出幼虫,以达到防治目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性诱剂大面积连片诱杀甘薯小象虫,能有效遏制该虫危害,综合防治效果在8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该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准备1250mL大可乐瓶1个、20.0cm的铁丝1条、剪刀1把、锥子1个。在洗干净、无异味的大可乐瓶1/3(靠近口部)处用剪刀剪开一个长3.0cm、宽1.5cm的长方形小口,用锥子在可乐瓶盖扎1个小孔,以细铁丝悬挂,性诱剂。铁丝下端扎卷的性诱剂与长方形小孔水平对齐。先在可乐瓶底部放置略超过1/3容积的肥皂水,再把挂药铁丝放入,将瓶盖盖上,药瓶制作完成。选择7—10月09:00—11:00或15:00—16:00晴天无雨的时间段,由培训过的工人把药瓶带到薯田[4]。每667m2投放两三个药瓶,药瓶埋在薯田畦面上,埋土深度约为可乐瓶的1/3,应竖立、牢固埋入,不能倾斜。

埋药瓶后1min左右,由于受到性诱剂引诱,雄成虫便纷至沓来,从长方形小孔钻入,直接掉入瓶内的肥皂水中死亡。需每天派人到田间巡查,被风吹倒的瓶子需视情况补充肥皂水并重新埋好。每10d换1次肥皂水,换水前需及时处理瓶内的死虫(不能倒在溪池,会造成污染)。引诱剂使用一两个月后需更换。据统计,每个药瓶可诱杀400~800头雄虫,大大降低该虫危害程度。

5 结语

诱杀甘薯小象虫,务必联防联控、成片进行,需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以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应扩大联防联控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防范质量[5]。同时,预测预报务必及时、准确,各个镇、村政府应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两三个村设置1个监测点。最后,需进一步提高农户对该虫害的防范意识与能力。一是加强宣传,提升其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培训,增强其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加强田间指导,合理规范生产。

猜你喜欢
药瓶诱剂薯块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绝句
诗选刊(2020年3期)2020-03-23 13:34:35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今日农业(2017年7期)2017-02-02 07:57:35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河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2-01 16:25:21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蔬菜(2016年2期)2016-10-24 03:38:50
提醒你按时吃药的智能药瓶
大众健康(2015年6期)2015-06-16 11:01:52
新诱剂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
眼药瓶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