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分析

2021-12-05 18:35:24张丽华
畜禽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氏杆菌牛羊

张丽华

(甘肃省庆城县熊家庙办事处,甘肃 庆城 745100)

0 引言

牛羊养殖作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对保证我国人民的日常饮食需求和推动畜牧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中,牛羊细菌性疾病是危害我国牛羊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只有逐渐减少细菌性疾病带来的风险,才能有效降低牛羊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收益,保障肉食品安全,有效推动畜牧行业发展。

1 主要类型

1.1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作为牛羊养殖过程中对幼畜危害较大的一种细菌性疾病,这种疾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具有很强的散发性和感染性,在牛羊的细菌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牛羊在患有沙门氏菌病后主要会出现发烧,腹泻等症状,同时部分牛羊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并且在牛羊幼崽阶段发病率较高,牛羊幼崽一旦感染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死亡。

1.2 巴氏杆菌病

牛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表现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等特征。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细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在季节、气候发生改变、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患寄生虫病等不良条件使畜体抵抗力降低时,会导致带菌的健康羊扁桃体和呼吸道内存在的病菌毒性增强,从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另外,通过污染病菌的空气、饲料、饮水、器具等,可经由外伤、呼吸道、消化道引起外源性感染。本病多为散发,绵羊可大量发病。巴氏杆菌病分为肺炎型、急性败血型和水肿型。牛羊患病后出现反应缓慢、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现象,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1.3 羊梭菌性疾病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该病主要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4种类型。

1)羊快疫主要是病羊在放牧时突然在牧场上死亡或者清晨在圈内死亡,通常是体况比较肥胖的羊容易发生。

2)羊肠毒血症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或者出现症状后在2~4 h内就发生死亡,有些病羊还会发生腹泻,排出深绿色或者黑色稀粪。

3)羊黑疫病程持续非常短,羊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体温升高达到41℃~42℃,且大部分会迅速死亡。

4)羔羊痢疾具有1~2 d的潜伏期,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达到40℃左右,最终排出血便,病死率达到100%。梭状芽胞杆菌往往都会形成芽胞后在土壤和污水中存在,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1.4 肉毒梭菌病

肉毒梭菌作为牛羊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麻痹性病菌,主要症状是牛羊一般情况下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瘫软等现象,同时部分牛羊在发病过程中会伴随出现食物吞咽困难,牛羊舌头长时间伸出,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这种病症对牛羊的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但是该病传染性不强,不会造成大范围传播,发病初期牛羊会出现食欲不振现象,同时病症经过不断发展,会对牛羊的神经以及精神造成损伤,导致牛羊出现行动困难,最后对牛羊的呼吸系统造成破坏,导致牛羊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1.5 羊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作为牛羊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病症,这类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在绵羊或者山羊的养殖过程中发病率较高。这种病症主要发病原因在于牛羊养殖人员疏于对牛羊圈舍的日常管理,牛羊长时间处于潮湿、闭塞、通风不畅的生长环境中,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会使牛羊的患病率增加。在患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牛羊的体温变化波动明显,同时部分牛羊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胆囊肿大、喉咙发肿疼痛等症状,同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牛羊会出现高烧难退,反刍停止、四肢抽搐等现象,最后导致牛羊死亡[1]。

2 治疗措施

2.1 沙门氏菌类疾病

沙门氏菌类引发的疾病由于这部分疾病具有扩散性,并且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牛羊幼崽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对牛羊圈进行消毒,及时对牛羊粪便进行清理,保证牛羊处于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沙门氏菌类疾病的感染方式主要由牛羊的口腔进入,在治疗过程中保证饲料质量,同时在饲养过程中要对牛羊的饮水进行定期清理,并对饮水工具及时消毒,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沙门氏菌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反复,为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牛羊幼崽期进行疫苗接种很有必要,通常疫苗选择主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在进行牛羊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注射土霉素进行治疗,土霉素注射剂量为10~30 mg/(kg体重),注射2次/d,同时也可以口服,口服剂量为30~50 mg/(kg体重),连续治疗2~3 d就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2]。

2.2 巴氏杆菌类疾病

巴氏杆菌类疾病具有发病速度快以及感染性强的特点,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注意,由于这类疾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为牛羊增加饲料有效提升牛羊的抵抗力,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对牛羊肌肉注射诺氟沙星,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规格为2.5 mg/(kg体重),连续治疗2~3 d。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假如发现牲畜死亡,一定要对死亡牲畜进行及时处理,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以免因为细菌扩散导致大量牛羊被感染,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4]。

2.3 羊梭菌类疾病

羊梭菌类疾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牛羊患羊梭菌类疾病后,会导致牛羊短期内死亡,而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在牛羊的治疗过程中,如治疗不当很容易引发瘟疫,从而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定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病牛羊进行隔离,避免发生大面积感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加水灌服土霉素和胃蛋白酶,2次/d,土霉素的规格为0.2~0.3 g,胃蛋白酶为0.2~0.3 g,同时还需要服用10%的石灰乳50~100 mL,连续服用1~2次,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5]。

2.4 肉毒梭菌类疾病

肉毒梭菌会对牲畜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牛羊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牛羊进食不卫生会导致这类疾病发病概率升高,所以在牛羊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牛羊圈舍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牛羊的粪便,并且在饮食中注重钙、磷等养分的添加,对怀孕的牛羊进行疫苗接种工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牛羊的免疫力,该病部分症状与沙门氏菌病类似,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辨别,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在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保证牛羊草料的干净卫生,尽量保证草料的新鲜,天气寒冷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先加热草料,然后再进行牛羊的喂食工作。在牛羊患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注射抗毒素,注射剂量为4 mL/次,连续注射2 d后,再注射硫酸卡那霉素进行治疗,注射剂量为5万IU/(kg体重)。同时在这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一般对牛羊主摄5%的葡萄糖与5%的碳酸氢钠,采用这种补液治疗的方式对患病牛羊也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3]。

2.5 羊链球菌类疾病

在羊链球球菌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这种病菌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并且在羊群中发病概率较大,假如羊群长时间处于潮湿,脏乱差的环境中就会导致这类疾病发病概率升高。这类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治疗过程比较难控制,要对患病牲畜及时隔离再进行治疗,同时隔离周期要以一个月为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注射青霉素类的抗生素,也可以选择口服复方新诺明药物,在规格选择上,青霉素注射100万IU左右,需要连续注射2~3 d,口服药物约25 mg,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崽体重适量减少药剂[6]。

3 结语

为了保证牛羊肉质量的同时,给养殖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每一个养殖户,在日常牛羊养殖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牛羊细菌性疾病的类型,对有传染性的细菌性疾病,掌握治疗措施,做到勤观察、早治疗,尽早隔离患病的牛羊,使细菌性疾病不至于大面积传播。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牛羊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效率,有效保证牛羊的正常成长,为我国民众的日常肉类需求提供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氏杆菌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12-05 01:46:23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食品与机械(2019年1期)2019-03-30 01:14:36
牛羊各几头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5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3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4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