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后城市形象的重塑
——以后疫情时代的武汉为例

2021-12-05 18:57朱丽丽方增泉
关键词:城市形象武汉肺炎

殷 鹤,朱丽丽,方增泉

城市形象不仅包括城市的外在景观,更包括城市的精神内涵,是一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象和最深刻的感受,是人们对城市进行评判的根本指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深受其害,武汉则首当其冲。为应对疫情,武汉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赢取抗疫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1)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7期。然而,在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尊敬的同时,武汉及武汉人民也遭到了不少无知者与偏见者的中伤及不公正待遇,这些都为武汉城市形象重塑与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武汉城市形象重塑的必要性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一种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2)Foot,John M,"From Boomtown to Bribesville: the Images of the City,Milan,1980-1997",Urban History,vol.26,1999,pp.393-412.,其中任意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人们对城市印象的改变,这就决定了城市形象的不稳定性与可重塑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给武汉人民带来了恶劣的生活环境,更给无数人的经历与记忆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并成为各种传播媒介争相报道的焦点,武汉的城市形象受到了挑战。为正本清源、弘扬精神、推动发展,疫情后的武汉亟需重塑城市形象。

(一) 回击城市污名化的需要

突发公共事件后,往往会由于信息沟通的不畅影响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认识,甚至出现城市污名化现象。城市形象的确立与重塑归根到底是城市客观现象在人意识中的反映,是人对城市的整体认识,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人的认知能力、所处环境、知识背景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人的认知能力,它直接决定了人们认识的正确与否。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受个人局限性影响,人们往往不能接触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这时候媒介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代替人的双眼与双耳去感受远方的事物,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媒介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局限,使得很多认知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人们对城市形象的感知往往也是通过媒介,特别是大众传媒完成的。然而,媒介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现象?能否如实地展示城市本来面目?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他认为“媒体报道所构成的信息环境是现代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尤其是自己无法体验的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3)童兵、陈绚:《新闻传播学大辞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第134页。,然而,它却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外部环境,是经过媒体加工后的拟态环境。可见,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内容加工可以对城市形象进行重塑,并为受众所接受。

媒介可以塑造完美的城市形象,同样可以毁掉一座城市的形象。塑造城市形象是一个包含“传播+认同”两步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进行传播,而受众则负责认同,不被受众认同的传播是起不到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的。通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举办,“以良好的人际互动展现城市气质”“以浓郁的楚风汉韵诠释城市形象”“以精致的外宣产品传递城市魅力”(4)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在世界军运史上留下中国印记——武汉借“军运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案例》,《对外传播》2020年第3期。的武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城市形象遭到了不少不明真相者和无知偏见者的扭曲。在病毒被正式命名之前,不少媒体甚至直接将该病毒性肺炎称之为“武汉病毒性肺炎”(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正式命名前,国内外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直接将其称为“武汉病毒性肺炎”,如:2019年12月31日《武汉晚报》刊文《五问武汉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2日《华西都市报》刊文《武汉病毒性肺炎未现人传人现象》等。,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武汉城市形象被污名化。然而,病毒究竟来源于哪里?世卫组织结合多位科学家意见确定新冠病毒源于自然界,并强调“应避免涉及地域的污名化语言,没有任何益处。”美国医学家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发文,指出:“武汉那里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6)Kristian G. Andersen, Andrew Rambaut,"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Nature Medicine,http://www.nature.com/naturemedicine.由此可见,将武汉与病毒源头画等号是不正确的,也是严重影响全球疫情防控大局的,应该坚决抵制。鉴于目前媒体上已有的污名化武汉的行为,武汉有必要在疫情结束后重塑武汉形象。

(二) 展现城市抗疫精神的需要

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突发公共事件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在拉丁文里,“城市”(civitas)与“文化”(civilization)同源,人们在城市这一空间之中进行生产生活实践,通过反复的交往形成文化,城市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物化为城市形态。可以说,精神文化已成为塑造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地方’‘人’和‘价值观念’影响印象的产生,但均有机会被设计成为更易被接受的模样”(7)菲利普·科特勒:《地方营销》,翁瑾、张惠俊译,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页。。也就是说,城市形象可以通过对城市规划、城市居民以及城市精神内涵的改变进行重塑,城市的规划更加合理了,城市居民思想素质提高了,城市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了,那么城市的形象也就更加完美了。在我国,每一个城市都会总结自己的城市精神,作为一种文明素养和价值追求的综合反映以及城市居民意志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如作为我国政治中心的北京形成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可以说,城市精神与城市的历史、现在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凝结于城市改革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挑战、遇到的各种难关。城市精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表现出新的内涵,但无论如何变化,它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内涵。通过对城市精神的总结可以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可以展示城市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武汉人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8)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7期。,展现出了崇高的抗疫精神,让“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家国情怀、“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大局意识以及“古为今用、坚韧创新”的文化自信成为确保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动力,成为激励武汉乃至全国人民继续奋勇拼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相互碰撞,物质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前进方向,成为社会发展、人民精神境界提高的巨大阻碍。这些更显得武汉人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弥足珍贵并具有持久价值,应该被不断发掘并进行具体展现,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疫情后武汉城市形象的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与实现途径。

(三) 推动城市发展的需要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然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冲击,而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机遇。城市形象包含外在景观与内在精神两部分,可以通过城市视觉、城市行为和城市理念三个系统进行识别。城市视觉是在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行为作用下的直接结果,是城市形象的最基本因素。良好的城市视觉不仅可以给市民以美的享受,更对吸引人才与资本有着重要作用。城市行为是城市理念的外在表现,通过政府行为和市民行为体现出来,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关键手段。良好的城市行为不仅可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还能增添城市发展动力。城市理念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决定着城市行为的方向和城市视觉的表现。只有良好的城市理念付诸实践,才能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才能真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见,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政府的重要经营领域,通过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能够提升城市市场化程度,吸引大量外部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重打击,为应对不良影响,武汉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除此以外,抗疫过程中展现的城市视觉、城市行为、城市理念也都将有利于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武汉市委市政府严格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9)《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人民日报》2020年1月21日,01版。,展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城市发展理念。其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武汉市紧急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用于救治重症患者,还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十余所方舱医院用于救治轻症患者,确保患者“病有所医”,用脚踏实地的城市行为践行城市理念,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再者,疫情结束后,武汉市必然会留下诸多抗疫“景观”,如雷神山与火神山等,都将成为对疫情中牺牲的烈士与逝世的同胞的最好纪念,成为武汉特有的城市视觉。城市视觉、城市行为与城市理念共同重塑了武汉的城市形象,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挖掘,才能重振武汉形象,才能促进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 武汉城市形象重塑的可能性

一场军运会使武汉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展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让“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和楚风汉韵的特色文化印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提示着武汉城市形象重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国人民的持续努力下,在武汉人民的默默付出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一个全新的武汉呼之欲出。英雄之城、健康之城、希望之城将成为武汉的全新标签,为武汉城市形象的重塑提供了可能。

(一) “立足岗位,顽强抗疫”成就英雄之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英雄的产生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源于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敏锐捕捉到了疫情防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领导全国人民率先在武汉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数以万计的武汉医护工作者冒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坚守在工作岗位,投身新冠肺炎病患的救治工作中去,无论生死、不计报酬;成千上万的武汉建筑工人放弃节假日休息时光火速驰援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的建设,创造了中国速度;还有千千万万的武汉医疗物资生产者,昼夜不停与时间赛跑,生产出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等,以满足人民群众防护所需……武汉人民不仅使自己“立足岗位、顽强抗疫”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展示了全新的武汉城市行为和城市理念,为武汉在这次重大公共事件中重塑城市形象提供了可能性。

“立足岗位、顽强抗疫”是英雄形象的写照,也是武汉成为“英雄之城”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是崇尚英雄的政党,中国人民是崇尚英雄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10)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3日,01版。新时代的英雄并不一定要肩负起轰轰烈烈民族战争的重任,新时代的英雄精神也并不一定必须包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雄心,新时代的英雄甚至只是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有着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可以说,爱岗敬业已成为新时代英雄应具备的品格,职业精神已成为新时代英雄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与资本主义职业精神有着本质区别的存在,它绝不仅仅是通过劳动获得生存的空间,而是以奉献为核心要义,通过劳动来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种奉献精神则贯穿了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了每一位立足岗位、舍死忘生、奋力拼搏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武汉城市行为与城市理念之上。

(二) “服从大局,积极防控”成就健康之城

武汉还以率先封城的城市行为和服从大局的城市理念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着眼大局、把握当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处事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世的重要启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当代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表现在与其他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备大局意识。在我国,党是总揽全局、领导一切的,其政治智慧与治理能力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大局意识必须建立在“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政治前提之下。疫情中的中国已然成为所有人民命运休戚与共的共同体,任何个人的疏忽都可能成为传染病肆虐的直接原因。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武汉率先封城,武汉人民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以阻断病毒传染。在居家隔离过程中,全体武汉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自觉让渡个人一时的行动自由,配合做好个人有效防护,以此保障了自身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最大利益,换来了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顺利进行,也造就了武汉这一健康之城。

建设健康之城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健康的体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必要条件。人民群众不是无条件地去“创造历史”,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并且是必须被满足的需求,他们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如果这些被忽略了,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然将人民的身体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卫生健康工作的总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2)《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01版。,人民群众拥有健康权,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工作着力保障人民群众这一权益的实现,并将这一权益融入我国所有政策之中。经历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武汉展示出了特有的城市行为与城市理念,让“健康之城”成为武汉城市形象重塑的又一支点。

(三) “传承文化,坚韧创新”成就希望之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给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成为破坏世界繁荣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在武汉人民进行的疫情阻击战中,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家国情怀为武汉乃至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提供了群众基础;作为国粹的中医药文化更是在病症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武汉是革命的城市,这里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曾召开中共五大,传承了视死如归、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武汉城市的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同样也积累了改革创新文化,对加速推动疫情防控阻击战顺利完成具有关键作用。可以说,中华优秀文化贯穿了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始终,为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疫情防控过程中,“传承文化、坚韧创新”的武汉城市理念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和发展的整体,“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13)韩振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经济日报》2019年9月12日,12版。,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而这种希望又与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息息相关,特别是最广泛、最深厚的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页。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消极思想的批判、积极思想的融合,使得“中华文化浴火重生,实现了从近代衰微向今天自信的历史性跨越”(15)殷鹤:《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重意蕴》,《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集中展示了在应对人类社会共同难题时较于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突出优势。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长达百年的民族解放斗争史砥砺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品格,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更是赋予了中华文化以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资本,都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力量源泉。越是艰难时刻、越是危急关头,越能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指引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可以说,武汉在这次突发公共事件中展现出的城市理念使之成为一座“希望之城”,也为其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可能。

三、 武汉城市形象重塑的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大大阻碍了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武汉城市形象。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疫情阻击战的成功开展将武汉变成了一座英雄之城、健康之城、希望之城,为其城市形象的重塑奠定了基础。为此,我们要将武汉城市精神与抗疫精神深刻结合,展现武汉城市新魅力;加强和改进城市宣传工作,提升武汉国际国内话语权;拓宽城市形象传播渠道,推动武汉城市新形象全方位多角度传播。

(一) 不断丰富城市精神新内涵

城市精神是城市价值体系和精神品格的综合体现,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中属于城市理念范畴,是对城市行为和城市视觉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16)《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01版。从空间范畴来看,城市精神属于区域化概念,是地区文化的体现;从时间范畴来看,城市精神具有历史属性,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城市精神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会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城市精神会主动服从城市改革发展的需要,从而对自身定位和表述进行不断调整。

2011年,武汉市确定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并首次将其写入党代会报告。在近十年的发展中,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国内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6 500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16 223亿元,位次也从全国第13上升到了全国第8。特别是顺利举办世界军运会、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的城市精神有理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城市形象的重塑是一个传播学概念,目的是让崭新的城市形象为人们所接受,那就必须从传播内容上下功夫,给城市形象增添新内容。为消除人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对武汉的误解,重塑武汉城市形象,有必要不断丰富武汉城市精神新内涵,将抗疫精神融入武汉城市精神,让武汉的对外形象由疫情高发地变成抗疫胜利纪念地。当前,城市精神塑造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对城市精神的提炼也不够准确,缺乏创造性、独特性”(17)魏然:《走出城市精神的塑造误区》,《人民论坛》2018年第31期。,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精神提炼的过程没有抓住城市最本质的特点,没有适应城市发展的最大要求。武汉人民的抗疫战争足以让武汉再次被载入史册,其体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大局意识以及“古为今用、坚韧创新”的文化自信,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武汉人民前进,将这些重要品质融入武汉城市精神,作为武汉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重塑武汉城市形象的需要,更是推动武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 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硬实力

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越是危急时刻,越是紧要关头,越是需要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8)殷鹤:《重大疫情中的宣传工作:问题、原则及策略——以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工作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以早日克服困难,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关乎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地方党委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宁曾指出,党的“一切组织和团体每天经常进行的全部工作,即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都是为了加强和扩大同群众的联系。”(19)《列宁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页。城市形象的塑造正是为了增进人们对城市的了解,促进人们更好地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同时还能够增进外界与城市的联系,为人才和资本的引进起到推动作用。

一方面,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宣传观,在城市形象的宣传工作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首先,宣传武汉人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情怀和英雄斗志,将英雄的城市与英雄的人民相结合,激励武汉市民继续发扬风格,开拓进取。其次,宣传武汉人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和大局观念,让大局观念成为武汉人民的闪亮名片,使大家乐意与武汉人民接触、交往。再次,要积极发掘武汉的对外形象,了解武汉以外人民对武汉的真实想法,从而通过权威渠道消除隔阂、消除偏见,并吸引外部人才和资本来汉。

另一方面,在做好国内宣传的同时也要做好国际宣传,积极讲好武汉人民的抗疫故事。首先,要正本清源,有力回击国际社会因为疫情对武汉的偏见与污蔑,积极鼓励武汉科研机构开展疫情溯源研究,并借助国内外权威医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消除国际社会对武汉的指责。其次,要积极宣传武汉的疫情防控成果,积极宣传武汉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武汉这一“英雄之城”“健康之城”“希望之城”的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再次,要积极巩固武汉承办世界军运会展现给世界的良好形象,武汉还是军运会时候的武汉,新冠肺炎只会磨砺武汉人的意志、激励武汉人奋勇前进,武汉将继续为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 不断拓展形象传播新渠道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态的不断丰富,可用于城市形象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首先,大众传媒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它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与看法,“是构建城市形象的核心场域”(20)刘丹、李杰:《文化符号与空间价值:互联网思维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与塑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城市形象有着天然的优势,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最主要渠道。其次,城市与市民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的发展源于市民的努力,最终也以一定的形式回馈给市民,使得市民对城市往往有着天然的情感,总是不由自主地从事着城市形象的传播工作,成了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渠道。再者,城市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政绩考核,使得政府必须对城市的形象负责,必须充当城市形象传播的推动力量,于是,城市形象的传播又迎来了新的渠道。除此以外,城市里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也担负着城市形象的传播责任,它们不仅通过对外交流传播城市形象,而且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理念也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的好坏。

一方面,在汉大众传媒要切实履行社会职能,做好武汉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成果的真实记录者,通过生动的文字、清晰的图片、独特的影像展示党和政府在抗疫战争中所做的努力,展示武汉人民顽强斗争、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武汉市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疫情防控工作所做的贡献。大众传媒不仅“通过运用技术以提高利益的方式,克服非媒介的(‘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21)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董洪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2页。,还要通过最权威、最真实的声音粉碎网络上如影随形的谣言,让自己的传播内容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让武汉的城市形象不断巩固和发展。

另一方面,武汉市民与企事业单位要充当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自媒体,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讲好武汉抗疫故事,传播武汉抗疫精神。随着武汉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在国内及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与企事业单位都有了走出武汉,甚至走出中国、面向世界的机会。此时,每位市民和每家单位都应该传承武汉城市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成为武汉形象的最好解说员,要让更多人认识武汉、了解武汉,为武汉城市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再一方面,作为武汉城市管理者以及形象策划者的政府部门要承担起武汉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责任。首先,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发声,从科学的角度传播事实真相,及时回击恶意诋毁武汉及武汉人民的言行;其次,可以制作武汉城市形象宣传片,讲述武汉人民抗疫故事,传播疫情防控真相,并及时通过国内外权威媒体进行发布;再者,要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大型活动的举办传递武汉人民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并积极争取更多的对外合作空间,通过合作的开展传递武汉城市精神,展现武汉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武汉肺炎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