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性原虫病,主要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肠道,引起消瘦、贫血、下痢,甚至死亡,对幼龄羊更为严重。随着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和发病率逐渐降低,成年羊一般为带虫者,存在携带和散播病原的威胁,自身无症状。
山羊感染球虫发病初期,排粪便较为松软,但精神及食欲尚无明显变化。病重者3~5 d开始下痢,粪便由粥样变成水样,黄褐色或黑色,混有坏死黏膜、血液及球虫卵囊,食欲减退,随之精神萎顿,被毛粗乱,迅速消瘦,可视黏膜苍白,体温正常或稍高。急性经过7 d左右,慢性病程长达数周,严重感染的最后衰竭而死,耐过的则预后不良,该病的病死率在20%~50%。
2021年3月20日,育成培育场7只羊开始发病。刚开始病羊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可视黏膜苍白,腹泻,肛门处沾满稀粪。根据病羊症状,初步诊断为羊痢疾,先后注射安乃近、痢菌净等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并且发病羊只逐渐增多且出现死亡。
对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小肠黏膜上有淡白或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有粟粒至豌豆大,成簇分布。十二指肠和回肠有卡他性炎症,有点状或带状出血。
采集病羊新鲜粪便带回实验室,取3g粪便置于容器中,加饱和盐水至60mL,充分研磨混匀后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静置5min,吸取表层液体置于载玻片,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圆形或椭圆形的球虫卵。
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100mg,连用4 d,停药4 d后再次取粪便镜检,粪便中未发现球虫卵,发病羊只陆续恢复健康。
球虫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受品种、日龄、环境卫生状况、应激、垫料、管理措施、气候条件及饲料等的影响较大,多在雨季流行,4—9月多发,7—8月最严重。羊球虫发育无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寄生虫。发现球虫时,需及时进行隔离饲养,饲养场地及时清扫,地面、饲槽及用具可用3%~5%的热碱水或1%克辽林溶液进行消毒,也可用火焰进行消毒,圈舍保持干燥,粪便、垫草等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药物预防,氨丙啉每千克体重5mg,连用21 d,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