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华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 天津 300072)
站在“两个100年”交汇点观察,新媒体战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各种现有和最新的传播手段宣传主张、动员群众、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掌握各种新媒体运用规律作为对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1],使掌握新媒体运用规律、掌握媒体领导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实践的具体体现和组成部分;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从而把适应、运用、掌控互联网提升到战略高度;更重要的是,把“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的思维和要求,深刻体现新媒体战略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程中的特殊地位[2]。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自觉运用媒体宣传主张,笔杆子与枪杆子并重;有效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传播,新媒体与老媒体并用;在战略层面推动网络强国,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系统探讨新媒体战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始就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但要使革命理论成为先进青年的思想武装,首先需要广为传播。李大钊在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5、6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志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多位早期领导人亲身从事新闻实践,不仅撰写文章,还创办报刊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7月,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这是毛泽东创办的第一张报纸,“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是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的四开四版周报。毛泽东所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从第二期起连载三期,开篇即提出:“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4]。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从1919年下半年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新青年》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2年到1924年,邓小平在法国参加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1933—1935年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红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让农民占大多数的民众接受并认可马克思主义,并继而起来为之奋斗,从而汇集最大的革命力量,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是必然的选择。包括媒体和平民夜校等渠道的有力宣传,实现了组织工人的目的,这也是二七大罢工、安源煤矿大罢工等得以发生的基础。
随着形势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但也同样把做好宣传工作放在与之并重的位置。1925年四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12月12日又将军事运动委员会改为军事部, 成为中共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组织。1926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建党以来的第一份《军事运动议决案》。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面对极度危急的形势,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了井冈山后,毛泽东同志更是把宣传工作放在政治生命线的高度。在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案的第四部分,就专门论述了“红军的宣传工作”,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5]
不仅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还亲自动手为新华社等撰写作品,以此推动革命斗争和各项工作。毛泽东同志亲自动手写消息、述评、社论、编者按等,留下不少新闻作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所编辑的《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收入了1919年至1970年毛泽东为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撰写的消息、述评、社论、评论、发言人谈话、答记者问、广播谈话、编者按等,共133篇。其中,既有毛泽东为所创办的《湘江评论》写的“创刊宣言”,有1934年7月31日所写的《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刊于1934年8月1日《红色中华》),也有著名的揭露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偷袭石家庄阴谋、以文破兵的3篇稿件《动员一切力量 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关于敌军拟袭石家庄的口播稿》《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还有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稿《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解放平壤的两则电讯》等在中国革命史和新闻史上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稿件。在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稿件中,最有影响的是评论作品,诸如《评战犯求和》《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①,在当时和之后的历史中,都影响深远。周恩来同志不仅为新华社修改、审阅了大量稿件,1948年7月6日还曾经为新华社撰写长消息《豫东大捷》[6]。邓小平同志1946年10月7日为新华社撰写了短消息《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刘伯承将军一笑置之》,都曾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运用媒体引导舆论、指导工作。1937年2月4日,毛泽东同志署名向“各电台和各团首长”发出《接收新华社广播党的政治方针的通知》,指出“新华社广播我们的政治方针,各首长均应指导电台按时接收”,而且要求“有未收广播的应报告”[5]41。即使是在党中央1947年3月18日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一年的艰险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身边始终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作战人员等组成的“枪杆子”队伍,另一支是由军委三局派出的无线电分队和新华社工作队联合组成的新闻通讯队伍,负责人是时任新华社副总编辑范长江。这支队伍称为四大队,是当时中央纵队因保密需要对外称“三支队”,下辖四个大队,范长江所率领的队伍就是其中的“四大队”。为保证新闻电讯接收不中断,四大队又分前、后两个梯队交替行动。其中后梯队收讯台要保障接收国民党中央社、苏联塔斯社、美国美联社及合众社、英国路透社的新闻。后梯队在廖承志率领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行动。我军取得青化砭大捷时,周恩来同志特别嘱咐:电头改为“新华社陕北电”,报尾加一段毛泽东主席致电西北野战军全体指战员,祝贺你们取得了首战的伟大胜利[7]。在战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利用广播、报纸指导工作、统一行动。1941年曾经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连续下发了关于广播工作的四个文件,指出“在现代无线电事业发展的情形下,以及在中国交通工具困难的情形下,发展通讯社的事业、无线电广播事业是非常重要的”②。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效运用媒体、引导舆论,还形成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观,集中体现为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5]271;“各级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5]194。基于中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在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高度强调报刊的宣传应当符合党的政策,强调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并基于此阐述了报纸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地位。毛泽东同志强调:“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5]188这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5]188。因而,毛泽东同志强调:“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5]189并强调,要“改正过去不讨论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的习惯,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5]139-141。在根据地和我党的武装分处各地的特殊环境下,毛泽东同志强调,应当“认识通讯社及报纸是革命政策与革命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这种伟大的作用”[5]139-141;并十分强调要善于通过报纸做工作,应当“懂得领导人员的很多工作应该通过报纸去做”,甚至强调“中央同志要善于利用报纸,要有一半的时间用在报纸上”[5]146。正是因为“报纸发出去就可以省得开许多会”,“许多指示信可以用新闻来代替”[5]157,毛泽东同志强调“书记要亲自管报纸,亲自写文章”[5]235。解放后,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毛泽东同志强调,新华社驻外记者“应该大发展,尽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记者,发出自己的消息”;并要求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5]226。为进一步壮大新华社记者队伍,还从全国抽调了一批干部。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毛泽东同志还特别强调“对外宣传不要夸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学”[5]233。对于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毛泽东同志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包括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要重视理论工作、要多登科学讨论文章、要重视典型报道、要培养出色的编辑记者,等等。
在百年光辉历程的各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都积极有效地运用最新科技工具与传播方式,向尽可能广阔的领域、尽可能多的人们更有力、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事实和故事,驳斥谣言和诬蔑,塑造更有利的舆论氛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于打破封锁、赢得更多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空间。1930年12月30日,以全歼进入龙冈伏击圈之敌,并活捉张辉瓒为标志,粉碎了第一次“围剿”,并缴获了一部通信电台、俘虏了敌方十余名无线电通信技术人员。虽然其发报部分被战士砸坏,但仍然可以用来收报,被称为“半部电台”。加上后来红军在东韶战斗中又缴获了一部完整的电台,这一部半电台成为“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基础。1931年1月6日用修复的半部电台收到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开始有了技术侦听能力和收听电讯能力,从而具有了给党中央提供参考消息的能力。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这天③,使用这一部电台以红色中华通讯社的名义向世界发出了第一批电讯,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运用无线电文字广播这种最新科技手段④,运用通讯社这种当时的新媒体形态⑤,向世界传播自己的声音。红色中华通讯社就是今天新华通讯社的前身⑥。
通讯社是专业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新闻机构,以电子通信技术和其他先进手段快速地向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机构发布新闻和信息。总体上看,通讯社在新闻业体系中处在上游位置,大体上发挥提供稿件、信息服务和信息确认三个功能。因为当年的媒体都是区域性媒体,很少能向本区域外派驻记者,因而高度依赖通讯社的稿件,会选用通讯社所发布的新闻稿件再广泛传播。因此,通讯社能够发挥引发大范围传播甚至撬动新闻传播体系的作用⑦。正是因为通讯社常常采用以无线电发送新闻稿件的方式,因而,通讯社的稿件常常被称为电讯。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讯社就是最先进的媒体组织形式,无线电文字广播就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中国共产党通过红色中华通讯社发出新闻、评论和一些政策、文件、声明等,不仅可以突破重重封锁,让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政策,了解红军的战果、发展和中央苏区的建设,也可以让从1927年到1931年发展起来的10块分散根据地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从留存至今的《红色中华》报可以看出,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也起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和社会动员作用[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曾把出版杂志、日报、周报等内容写入党的一大决议之中。正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讯社是最有效率的新闻媒体和组织形式,可以通过通讯社带动别的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曾创办、领导多个通讯社,包括:杨明斋所具体负责的1920年在上海渔阳里6号设立的中俄通讯社,陈潭秋1921年春在武汉创建的湖北人民通讯社,广东共产党组织1922年9月创办的爱群通讯社,1923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劳动通讯社,1923年9月16日中国共产党人在黑龙江创办的哈尔滨通讯社,1925年6月1日创办的、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密切相关的国民通讯社等[9]。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面对国民党的围困和抵抗日寇侵略的危急形势,中国共产党需要更有效地开展对内对外宣传,推动革命形势发展。自1923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后,收音机的数量也日渐增长。因而,无线电口语广播成为当时最有效率、最能帮助跨越地域阻隔的新媒体,从而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
1937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色中华通讯社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之后,新华通讯社陆续开办起了汉语、日语口语广播和英文文字广播,成为兼有报纸、电台功能的通讯社。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所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在新华社内负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是新华社口播部。利用1940年3月周恩来从莫斯科治病返回延安时带回的一台广播发射机,用烧木炭产生的煤气作燃料,用汽车引擎带动发电机供电,在山顶架设了天线,在离延安清凉山新华社所在地20公里外的王皮湾村半山腰开凿出两孔石窑洞作为发射机房和动力间,在村里一孔土窑洞里设了播音室,于1940年12月30日办起了口语广播,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也成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大约300瓦,最初每天一次2小时,后来增至两次3小时和三次4小时。播音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故事,等等。
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告诉全党“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5]72。即新华通讯社与解放日报社同为一个新闻机构。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办初期,还开办了日语广播。根据中央军委第一处《1941年工作总结》,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从1941年12月3日开播,每天半小时,持续一年多。日语广播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领导筹办工作。日语广播的对象主要是侵华日军,因此,具体实施由总政敌工部负责[1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4年9月1日开办了对国外的英文广播,用无线电广播方式向海外播发新华社英文文字电讯,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动态、政策和主张,报道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抗日根据地的消息。新华社的英文广播可以有效传播到海外。根据新华社所收藏的一份原存美国国家档案馆二馆的二战时期远东军事档案复制件,证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英文广播正式开播的第三天,美国西海岸就抄收到了新华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发的英文电讯。这份档案的第4页即为1944年9月3日在美国西海岸收到的新华社英文电讯。内容包括《解放日报》报道的山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的活动、打击伪军的胜利、8月28日《解放日报》的一篇社论、八路军为保卫麦收的行动,等等。并注有“延安英文电发至旧金山,东部战争时间9月3日上午7∶35”字样。这份档案复制件是新华社有关人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二馆查询复制后于2012年1月从美国带回的。根据新华社档案处张涵的比对研究,这份档案复制件所抄收到的内容与新华社档案处保存的1944年9月3日播发的英文电讯稿原稿内容相同⑧。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英文广播的开办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积极运用最新科技开展新闻宣传和舆论斗争。1944年5月,熟悉无线电技术、穿过日寇三道封锁线抵达延安的原燕京大学教授英国专家林迈可(Michael Lindsay)被朱德总司令任命为“第十八路集团军总司令部通讯部技术顾问”。林迈可之前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了两年多。在林迈可参与下,修好了曾用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口语广播的那部发射机。林迈可认为,只要有一根灵敏度高的定向天线,所发内容也可以在美国收到。他在晋察冀根据地时曾找到一本德曼所著的《无线电工程》的书,抄下了其中的一些公式,依据这些公式可以设计一个灵敏度高的定向天线。根据墨卡托的投影世界地图,旧金山几乎在延安的正北方,当时一位技术人员认为天线应该面向正北。林迈可根据球面三角计算,旧金山在延安东北偏北,这样天线就应面向山谷另一边。最后按照林迈可的意见设置了天线,而实现了对美国西海岸的无线电英文广播。1948年8月8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英文广播开始试播。在试播中特别说明:“广播内容没有任何版权,可随意刊载。”⑨
随着1969年阿帕网出现,1992年后互联网向学术界、政府和军队以外的用户开放,互联网成为人类信息传播的技术基础,承载、催生了多种形态的网站、社交网络、移动社交平台,并演变、衍生出博客、播客、SNS、Wiki等代表互联网新浪潮的新传播形态。2007年智能手机大规模发售之后,不仅使全球网民从2010年的20亿增长到2019年的45亿[11],也使得移动社交、客户端、小视频等多种移动平台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网民注意力,生活形态、社会形态、传播形态都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更趋向个体化特征[12],人人可参与传播的赋能与人们尝试后带来的深刻体验,使越来越多的网民不只是在网上冲浪浏览,而是参与互动、体验表达、介入传播,使大众传播主要由传媒这种专业组织进行的专业活动,变成一个“人人生产信息、传播无处不在”的群体传播活动[13]。网民的信息接受渠道和接受习惯发生剧烈变化,国内外传统媒体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等折射受众数量、影响力和传播格局份额的指标不断下滑;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变化,凸显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与之不相适应。移动传播的发展,凸显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效率、运作效率、反应效率等方面与新兴媒体的效率差;移动传播所擅长的互动传播、便利传播、多次传播的扩散效应,凸显了传统媒体直接传播、线性传播、一次传播的传播力相对弱势。“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新闻舆论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拓展传播力、影响力的机会,积极有效利用互联网及其催生的诸多新传播工具、新传播手段、新传播形态。1997年1月1日,人民网的前身正式上线。1997年11月7日新华社网站上线,后来改称为新华网。之后,很快形成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矩阵,这些都早于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从事传统媒体的人们从开始担心在官网首先发布新闻会影响纸版的发行、影响通讯社用户,迅速转换为努力运用官方网站和其他平台拓展影响。2000年7月中国开始提供短信服务。之后,一家机关报开始利用手机短信发送新闻,称为短信头条⑩。2003年,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媒体,把短信列为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并有学者著文论述⑪。但之后,更多的新媒体纷至沓来,人们不再排列谁是第六媒体,而是努力利用它,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⑫。主流媒体努力运用手机和短信发送新闻,从而诞生出“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并开始探索手机在新闻传播中的其他功能。QQ等即时通信工具逐步成为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承载平台,也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平台。主流媒体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的转发、点赞等形成的再传播现象,成为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放大器。即时通讯工具、对等互联也成为互联网之外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最早提到的新媒体形态。
2009年前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类产品陆续上线,特别是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2日内测后用户量迅速提升⑬,使移动互联网传播进入新阶段。这也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和传播优先秩序。传统上通讯社签发顺序最优先的内容产品是快讯,即是可能只有一句话的电讯。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等出现后,通讯社签发顺序最优先的产品增加了微博,甚至在报道策划、组织中开始讨论如何让自己的微博官方账号能与快讯同时发出,以领先其他媒体。2010年全国两会已经有很多报道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博客等传播。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14]。
2012年8月23日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的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主流媒体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账号,并成为更体现编辑意图、更有厚度的移动互联网内容产品。2012年前后,内容资讯类客户端开始出现⑭,迅速赢得广泛用户⑮,从而成为主流媒体进军新媒体的优先选择。内容资讯类客户端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包括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在内的多种主体都纷纷上线内容资讯类客户端。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也上线了名为“国务院”的客户端⑯。2013年后,短视频、小视频成为引发更多注意、聚焦更多受众的新媒体产品,主流媒体和党政部门迅速介入这个新领域,不仅做出了一系列有巨大影响的产品,而且在这个领域能力越来越强、技巧越来越娴熟、竞争力越来越强。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这是人们的现实体验,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科技和其他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正在推动当今世界发生一系列深刻重构。因此,作为带领世界最大群体人民为初心理想而奋斗的百年大党,在战略层面做出的正确回应和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领导力。中国共产党面对历史性挑战所做出的正确回应和战略抉择之一,就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新媒体战略上。这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互联网不仅成为新闻舆论的新兴领域,舆论生成、演化的主要平台;更让人们警醒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重要工具,影响政治认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渠道,已经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从而带来更深刻的影响和更大的挑战。2011年中东北非的动荡,凸显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社交媒体的社会动员力和对政治认同的影响。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政府不仅将“网络自由”纳入美国外交政策框架,而且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了奥巴马称之为“美国第一次针对网络空间制订的全盘计划”《网络空间国际战略》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15]。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维、行为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基础性的⑱。如何适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如何“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2],就成为一个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警示中国共产党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学习和运用互联网”[1],并提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6]。
以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历史眼光观察,“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的提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观察。
其一,“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与“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的战略判断是紧密相连的,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紧密相连的[16]305。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并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16]305。
其二,“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网络强国战略的最新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16]305。因此,“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虽然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但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范畴,而具有全局性意义;是要在各个方面都要使互联网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成为制度优势、发展努力、战略能力的放大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这些都体现了要使互联网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其三,“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中国共产党清醒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因此,“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从而有效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传播量、影响力越来越为社会各方面,特别是传媒行业所关注,从而引发了媒体融合进程。媒体融合从借助互联网传播渠道一步步深化,传统媒体不约而同选择走向将自身优势互联网化体现,更大力度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传播力、竞争力。正是因为“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1]因而,中国共产党把“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作为一项政治决策、战略行动。可以从几个层面观察。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决策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多次强调要推进媒体融合,把“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放在人民日报社进行,还在六年间两次主持会议通过加快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文件,并将重点从“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到“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⑲。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提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凝聚了新媒体战略的核心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应对历史条件、科技发展等带来的挑战和变化,所做出的积极、主动的战略抉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出的战略抉择和政治决策。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总体布局、多次强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纵览当今世界,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如此重视、部署、推动媒体融合,也没有任何国家把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置于国家战略的地位。
其二,要求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并不只是媒体或者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一是“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三是“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1]。
其三,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占领新兴传播阵地。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是加快实施新媒体战略的具体体现。它的实施要求是立体的、全面的。它包括,一是要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二是要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三是要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四是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正是因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做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强调、部署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之后,2021年5月31日再一次亲自部署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新战略、新部署。它体现在几个层面。
其一,要从塑造更有利战略态势来认识国际传播工作重要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更有利战略态势,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目的是什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17]国际传播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塑造更有利战略态势。这也是战略传播的要义所在。战略态势可以塑造,也必须塑造,才能够更利于自己发展。国际传播的根本任务,从战略层面看,就是要基于国家利益努力塑造态势、引导趋势、放大优势、催成大势。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就是要服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伟大民族复兴塑造更有利战略态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帮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更有利战略态势、为中国实现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关键之一。
其二,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已成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两个交汇点”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17],这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地位与战略效能的关键抉择,也是第一次把“战略传播”作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目标。在“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之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完成历史性任务。
其三,适应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使国际传播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给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带来挑战,也带来巨大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1]“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还“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17]。这也正是我们的战略传播体系的鲜明中国特色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中,无论是自觉运用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努力和成效,有效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传播自己的声音、讲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新中国的故事,还是明确提出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适应互联网等带来的挑战,积极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是如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注 释:
①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②四个文件包括: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和改进新华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5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要求“各地应经常接收延安新华社的广播,没有收音机的应不惜代价设立之”。同一天,中宣部作了《关于电台广播的指示》,强调“电台广播是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对外宣传最有力的武器”。6月20日,中宣部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中指出,“在现代无线电事业发展的情形下,以及在中国交通工具困难的情形下,发展通讯社的事业、无线电广播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党的统一的宣传政策之下,改进现有通讯社及广播事业的工作”。
③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中央苏区-瑞金县),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
④无线电技术约于19世纪初成型并开始在多个领域运用。在1931年,无线电文字广播依然是传播最为快捷、高效、范围广大的传播手段。
⑤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通讯社后来发展成为专业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和经济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体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机构。
⑥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关,是新华社的前身。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12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创办机关报《红色中华》。该报与红色中华通讯社为同一套人员,挂两块牌子。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根据中央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王观澜、杨尚昆、李一氓、沙可夫、任质斌、瞿秋白、向仲华先后任红色中华通讯社负责人(社长),周以栗任《红色中华》报主笔(1932年4月后梁柏台代理)。
⑦1912年4月15日凌晨1点20分,《纽约时报》主编看到美联社发出的报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电讯稿件,在两小时内组织了头版的一组报道,加上之后的连续报道,相比于其他媒体更快更准确,给《纽约时报》带来了很大影响力。
⑧据新华社档案处张涵的研究结果,这份档案标注有DECLASSIFIED(解密)字样,授权编号为NND770048。美国国家档案馆有新旧两馆,老馆(也称国家档案馆第一馆)位于华盛顿白宫和国会大厦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1988年9月建造了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位于马里兰大学园区内。
⑨根据新华社档案处张涵的研究,新华社档案处保存了1944年8月8日新华社对外英文广播试播稿的原稿。这篇试播稿开头部分中文译文为“新华社通讯社英文广播试播。本台每天从民主中国的中心延安,在格林尼治时间11∶30,以波长40.005米及36.38米定向旧金山广播。同时,在格林尼治时间01∶00,以波长26.36米广播。正式广播将从9月1日开始,欢迎听众告诉我们收听情况,广播内容没有任何版权,可随意刊载。八月八日新华社英文广播题目……”。
⑩一般认为,最早以手机短信发送新闻,并称之为“短信头条”的是《中国妇女报》。
⑪如陈力丹的论文《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6期。但也有学者争论,第五媒体到底应当是短信还是手机。如熊国荣、衫木的论文《手机: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3期。
⑫如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不断增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法和途径》(05BKS028)。
⑬在新浪微博前曾有饭否、叽歪、嘀咕等相似产品上线运行,也有一些门户网站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
⑭2012年3月网易推出新闻客户端,5月推出2.0版,12月推出3.0版。2014年8月推出4.0版。
⑮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日常使用的客户端是有限的几个,从而自然激发了客户端间的激烈竞争。
⑯国务院客户端是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新媒体平台,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负责运行维护。
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于2011年5月16日由美国白宫、国务院、司法部、商务部、国土安全局、国防部共同发布。
⑱作为当今世界信息发布最大平台的互联网(Internet),通常指始于1969年在美国诞生的阿帕网,基于一组通用协议相连,网络与网络串连而成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在互联网50多年发展历程中,因为基于TCP/IP协议实现了连接,而构成因特网;因为在应用层使用的是HTTP协议,就出现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
⑲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