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雪 任学卉
春节前,红对联、红灯笼,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着年味的红色。走进冠县桑阿镇苇园村,满眼都是黄灿灿的小米,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黄总,我要100件2.5公斤装的小米,这两天就送过来,买家着急要。”1月27日上午,冠县群益食品加工厂负责人黄玉星挂断电话,将订单传达给妻子后,继续将谷子倒进碾米机里,而另一边,妻子正带着几名工人一起灌装小米。
“临近春节,订单是平时的3倍,基本上一整天都在碾米、装米,每天的销售量在250公斤以上。”黄玉星是苇园村众多从事小米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民之一,虽然忙得马不停蹄,却笑得很是灿烂,“谷子可以储存,小米长时间放置就不好喝了,所以我们都是现碾现卖。”
苇园村种植、加工小米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因为这里的土质和水质偏碱,很适宜谷子的生长。更关键的是,在小米加工过程中,村里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用的是老式碾米机,充分保留了小米的营养成分。“那些大工厂加工小米,往往要十几道工序,经过一次次高温、反复冲洗,小米本身的营养被破坏了。”黄玉星说,正是因为这些土办法守住了小米本色,让这里的小米逐渐香飘四方,身价攀升。普通的小米10元一公斤,而苇园小米一出村就能卖到16元,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
早年前,苇园小米虽然好喝,但大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产品没有商标,所生产的小米只能供周边市场。2015年,原本从事饭店生意的黄玉星转行成立了冠县群益粮食加工厂。“村里的老手艺不仅不能失传,还必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黄玉星如是说,公司成立后,他还给小米注册了“桑阿镇苇园”商标。
有了身份之后的苇园小米不仅进入大型超市,还得到一些电商平台的青睐。2019年起,黄玉星接连和星鲜达电商平台、华云数字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将苇园小米销售到全国各地。
据黄玉星介绍,当前受疫情影响,网络订单大都提前了,往年这个时候网络订单正忙,现在的网络订单大部分已经出完货,现在忙的主要是周边超市的线下订单。
苇园村共有1700亩地,由于需要倒茬,每年大概种植谷子800亩,年产量达24万公斤。“下一步,我打算扩大加工规模,进一步把苇园小米做大做强。”黄玉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