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军,周文婕
(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汕头 515063)
新时代,为固本培元、铸人铸魂,建设中华民族美好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反复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多个场合谈及爱国主义,系统阐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时代特征、价值取向、实践要求,解决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难题,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当前,要在实践中持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厚植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继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系统学习和全面研究,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而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首先需要思考其内在逻辑变量。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进行了许多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现有理论成果对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因此,本文拟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三维角度探讨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爱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爱国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使爱国主义内涵不断丰富。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合理继承和发展了这些爱国主义思想。
一般来说,爱国主义是国民对国家和本民族的深厚情怀和积极支持的态度。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不难发现,早年的马克思、恩格斯都是爱国主义者。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马克思作为一个德国人,曾经发表四篇文章,公开谴责外国对德国事务的干预①马克思在《评部颁指令的指控》中坚称“莱茵报没有侮辱外国,它只是谴责外国对德国的侮辱。”。马克思在这些文章中展现出其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祖国统一问题时的立场是一致的。习近平认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要严厉反对和打击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和破坏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因此,他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1840 年5 日,恩格斯在《现代文学生活〈现代的论战〉》一文中,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②恩格斯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从革命者的角度出发,关切祖国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1840 年5 月,恩格斯在《现代文学生活》一文中说:“要知道我毕竟是一个德国人,我不能摒弃德国人从亚当那里继续下来的天性。”。但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即是全人类解放事业。站在全人类解放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这样的国家不值得无产阶级去爱和拥护,无产阶级应该去爱属于自己的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因此,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1],打破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1],使无产阶级国家成为改造旧社会组织新社会的有力杠杆,进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恩经典作家提倡“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这一爱国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爱国主义思想,强调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他指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对民族国家有情感认同也要奉行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既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列宁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俄罗斯民族。列宁在《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中提到:“我们爱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祖国。”[2]但同时列宁认为,爱国主义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利益,有些时候即使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也在所不惜③列宁在《谈谈不幸的合约问题的历史》一文中说:“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愿违背马克思主义和整个社会主义的原则,那就不能否认,社会主义的利益高于民族自决权的利益。”。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辩证统一的④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辩证统一的。爱国主义以国际主义为前提,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发展与延伸。。今天,习近平同样认为,爱国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⑤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唤醒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中的朴素情感,让爱国主义成为他们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强调,讲爱国主义不能局限于本国范围内,而应该具有广阔的国际胸怀和国际视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从家国情怀推及国际担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恩经典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爱国主义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意义,从而凝聚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习近平便以这些爱国主义思想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⑥1938 年,毛泽东说道:“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了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所以,抵抗外侮、保卫祖国成为中国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口号,努力激起全民族的爱国情感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曾说:“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①1945 年4 月23 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两个中国之命运》开幕词时指出,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之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此外,毛泽东坚持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结合起来,提倡“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3]。邓小平同志则拥有渴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他认为,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能够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统一②1990 年,邓小平在《振兴中华民族》一文中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同时,邓小平还认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人民需要铭记中国屈辱史、奋斗史、抗争史,这样的历史记忆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动,他们将自身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贡献祖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力量。邓小平曾对中国现阶段的爱国主义特征做出过精辟概括③邓小平对我国现阶段的爱国主义特征的概括是:“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把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另外,邓小平将爱国主义与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他指出爱国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获得长足发展④1989 年9 月16 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的谈话中提到:“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能有现在的中国。”。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则注重把爱国主义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强调爱国主义对祖国统一事业的重要性⑤江泽民认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望,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强调世纪之交的爱国主义要“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4]。他还提出中国要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性工程⑥江泽民在众多重要场合中反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1992 年江泽民在视察上海时提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在1993 年1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他又指出:“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的,相互促进。对全民族和全国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1999 年,他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还强调:“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并将其转化为切实的报国行为。胡锦涛同样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突出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关系⑦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称“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他说,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伟大的爱国精神作为精神动力,并以此团结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胡锦涛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来丰富教育形式和加强宣传力度。要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
习近平在继承前几位领导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即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⑧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他指出,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就应当鲜活地表现在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坚实行动中。另外,他还系统地提出了“爱国主题论”“爱国精神论”“爱国教育论”“爱国本质论”和“爱国视野论”[5],这些都是对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19 年9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提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6]故习近平在论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时,始终注重处理好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引以为傲的独特文化软实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底蕴中汲取养分,也要从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史这一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的灿烂中华优秀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论述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胎记。习近平曾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爱国主义的深刻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6]关于“爱国”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战国策·西周策》一书中。此书道:“周君岂能无爱国哉?”[7]可见“爱国”最初是指对宗法制邦国的忠诚和保护。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爱国思想演变中,日渐丰富的“爱国”内涵,为习近平论述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例如,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所表达的修身克己的品格气节,为新时代习近平在个人道德层面突出爱国情感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8]的重要论断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所体现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被习近平吸收、渗透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为培养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奠定文化根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等所展现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成为今天习近平提出的广大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应当拥有“天下为公,担当道义”[9]高尚品格的重要观点的文化渊源。《礼记·礼运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议兵》的“四海之内若一家”、项羽的“四海皆兄弟,世界应大同”等所蕴含的“大同”和“和合共生”理念,在习近平倡导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的论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现代中华民族抵御外辱、振兴中华的奋斗史是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历史源头和精神依托。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被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屈辱境地,但在爱国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无数先进的仁人志士擎起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旗帜。从主张“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改政求兴”的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再到“变文图强”的新文化运动,无不显示出中华儿女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0],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这使中国既实现了民族独立又取得实现国家富强的巨大成就。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迸发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丰富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1]。习近平坚持古为今用,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一方面,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近现代奋斗史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另一方面,他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实现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因此,要把爱国主义贯穿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把爱国主义作为国民教育和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民族和国家观念,把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强国信念、报国志向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便是习近平针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做出的新顶层设计,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在该《纲要》中,习近平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场地建设①2019 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同时提出要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由此引导人们深刻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坚决抵制错误的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对本民族、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全民族的“四个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信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伟大思想的诞生都离不开时代,任何伟大理论都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深植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它是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挑战和世界格局新变化的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在探索自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新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行了回应。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从较为封闭的状态走向相互依赖和融合。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过程中,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给中国人民带来多元的价值选择。与此同时,各种外来思想涌入中国,容易弱化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特别是一些西方错误思潮,如“全球主义”“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对爱国意识淡薄、价值判断力不足的青少年产生一定的冲击。针对这种文化冲击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其政治思想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使之自觉抵御一切西方错误思想的入侵。他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12]的总体要求,通过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12]来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中国力量。
此外,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崛起使国际战略格局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个别奉行霸权主义的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威胁其霸权地位的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因此,在舆论上极力鼓噪“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中国专制论”“新殖民主义论”,恶意诋毁中国,损害我国国际形象,动摇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削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此,习近平强调,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要敢于亮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批驳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言论。其次,全面深入地揭露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险恶用心;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明白,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同时,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以事实为根据,多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地宣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②在2014 年12 月30 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什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怎样才是爱国进行了回应。习近平多次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梦想必须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并且实现中国梦绝非易事,它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终生。广大青年是全社会最有活力、最富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我国新征程路上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实现中国梦,必须把青年生力军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深刻认识中国梦与个人的关系,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奋斗者、追梦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在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鼓励他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着力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有效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推动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贡献力量。那么,当代青年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呢?习近平强调,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另外,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最后,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对自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回应。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自媒体有其优点和不足,一方面,自媒体具有网络资源共享性、交流互动便利性的优势,它能够大范围、快速地传播信息。另一方面,自媒体平台时常出现的一些失实新闻或谣言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良影响。青少年是使用自媒体的主力军,也是自媒体的主要受众。由于青少年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上还不太成熟,自媒体平台上良莠不齐的言论可能会对其造成精神危害。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千人千面”的自媒体时代对主流话语形态的消解、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弱化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好自媒体平台,习近平认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教育内容、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容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一方面,主流媒体要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适时转变话语风格,使爱国主义更接地气,既有温度又有深度。要以通俗化、互动化、网络化、情感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熏陶,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6]。另一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12]。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错误思想言论的传播要及时制止和惩戒,加大治理力度;要广泛开展互联网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对自媒体信息的免疫力和鉴别力,对青少年理性利用自媒体做出的爱国主义行为要加以引导和鼓励,让互联网充满爱国主义正能量。
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结晶,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党的几代领导人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历史依托,以积极回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为现实动力,从理论、历史和时代三维的视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爱国、怎样才是爱国、如何去爱国”等根本性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激发所有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增强其爱国情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起磅礴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