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3)
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给世界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天然气产业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前期发展的基础并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是摆在眼前无法回避的课题。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戮力同心抗击新冠疫情,为我国能源产业持续稳健发展筑牢基础。为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中央不断出台“六稳”“六保”措施以及能源供需保障举措,给暂处低谷的天然气行业带来了“春意”。风雨送春归,若能在富有挑战的形势下,用好政策,创新发展,一定能化危为机,高质量地推动福建省天然气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2003 年以来,福建省已建成全国功能最完整、处理规模最大的LNG 产业链之一,并通过接入海陆双气源为全省终端用户提供有力保障。全省现有在营LNG 接收站1 座(含6 个16万m3LNG 储罐,630 万t/a)、长输管道958 km(含西三线),累计完成投资约200 亿元人民币;在建LNG 接收站1 座(含3 个16 万m3LNG 储罐,300 万t/a)、长输管道约1 100 km,估算投资约200 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还有中石油福清LNG 接收站(一、二期1300 万t/a)和哈纳斯莆田LNG 接收站(280 万t/a)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仅从产能上看,福建省天然气产业链正朝着更大规模的方向稳步迈进。
福建省天然气规模化利用起步稍晚,至2009 年福建LNG总体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才开启了天然气规模利用的时代。至2013 年,全省天然气利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天然气消费量从2009 年的7.6 亿m3增长至2013 年的42.2 亿m3,年均增长率41%。自2014 年起,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印尼进口气价大幅上涨、全省电力市场供应富余等因素影响,2015 年后全省天然气利用增长规模出现阶段性下滑,2016 年全省天然气消费量约36.41 亿m3,较2015 年下降约25%。
2017 年3 月中石油西三线福建段建成通气后,福建省形成了“双气源”供应的格局。随着宏观经济企稳,2017 年全省用气规模呈恢复性增长,全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约42.42 亿m3。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5.3%,低于全国7.0%的水平。2018 年天然气消费量略增至48.44 亿m3,2019 年增至52.48 亿m3,同比增长8.13%。
鉴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沿海与内陆地市之间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能源设施的发展条件差异较大[1]。位于海西经济带的城市区位优势突出,物流交通发达,海港及能源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很早就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该区域内的用户用能价格承受能力高且用气需求旺盛。相反,内陆地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略逊一筹,导致该区域内用气用户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用气需求偏低且价格承受力偏弱。由于天然气设施投资巨大,在没有足够规模用气市场支撑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巨额投资得以回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容易导致相关能源企业不敢大举投入,造成“越穷的地区反而用不上天然气”的尴尬局面。
(1)福建省总体电力装机量相对富余(月均负荷率不足50%),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装机占比45%以上,而作为主要消费天然气的燃气电厂,发电成本较高且调度次序靠后,燃气电厂连续数年实际用气量不足计划量的50%。
(2)除燃气电厂外,福建省主要用气行业包括陶瓷、玻璃、钢铁及化工等行业。以陶瓷行业为例,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用气企业的价格承受力较低,对气价调整的敏感系数较高。在经济下行时,若无政策扶持,用户缺乏“煤改气”“油改气”的动力,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用气企业不用天然气,转而使用其他环保性偏弱的能源(如液化石油气、重油、煤)。
(3)车船加注用气市场持续萎缩。①福建省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电动车产业,使得天然气车用市场大幅萎缩;②省内重卡(包括集卡和矿山重卡)和特种车市场需求尚未形成,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相关用户缺乏“油改气”动力;③全省内河沿海LNG 罐箱航运业务还出于探索阶段,沿海航运船舶因燃料经济性、缺乏政策引导等原因,用气需求平淡。
(1)设施利用率不高。①“西三线”福建段、在建德化支线段与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及一期管道部分市场高度重叠;②近年来,福建省天然气市场利用规模增长乏力。全省2019 年52 亿m3的天然气市场用气规模与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实际产能规模差距较大[2],现有市场规模难以支撑在建在营基础设施的合理投资回报,产能释放面临挑战,需要实现规模化外输以逐步释放富余产能。
(2)设施利用存在瓶颈。福建省长输天然气主干管道有多种规格,主要包括Φ1016 mm、Φ813 mm、Φ711 mm、Φ406 mm等大小不一的管道,其中最早建成投产的、连接省内规模最大的在营接收站及沿海五地市的一期管道管径仅为Φ406 mm,呈中间小、两端大的特点,形成了较大管道输气瓶颈,限制了其规模化输气能力,制约了宁德地区输气规模。此外,已建成投产的西三线福建段的管径与海西天然气二期管道、一期管道管径也各不相同,在漳州LNG 项目建成后,也会不同程度带来输气瓶颈问题。
福建省主要进口气源来自印度尼西亚,由中海油控股经营的公司与上游卖方签订长期捆绑资源采购协议,气价挂钩国际JCC 油价。近年来,该协议的气价随油价上涨而逐年上涨,逐渐超出了省内市场价格承受力,进而带来资源消纳问题。由于印尼气为长期捆绑资源,根据协议约定,若买方中断提取,将面临照付不议及卖方中止供气等合同后果,给省内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带来风险。在此情况下,福建省主管部门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如气量置换、煤电替发、气价联动调整等)消纳印尼气。尽管如此,如果印尼气不降价至市场接受程度,相关消纳措施也难以达到各方满意的效果。为了促成降低气价,目前有关买家已通过国际仲裁谋求权益。
虽然福建省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增幅不大,但市场消费量总体上处于稳步增加的水平,市场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福建省天然气消费量相对于邻近省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以浙江省为例,该省2019 年GDP 约6.2 万亿元,其天然气总消费量约180 亿m3,福建省2019 年GDP 约4.24 万亿元,但天然气总消费量却不及浙江省用气量的50%,可见福建省天然气的消费水平与GDP 的发展规模及工业水平不相适应,说明省内天然气产业链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有待市场主体去激活及监管主体去引导。此外,福建岸线资源禀赋较好,目前省内已率先试点建成了适用于LNG 罐柜船运及接卸作业港口,这为推动船运LNG 罐柜业务带来新机。
受全球经济下行和国际油价低迷等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消费需求随之下降,当前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尤其是中短期合约价格处于阶段性低谷(根据国际专家机构预测,低谷期可持续至2022 年左右),国际上游产气企业受市场供过于求、流动性不足等因素影响,纷纷裁员并缩减投入,为了筹措资金并打开竞争局面,上游企业有较强降低销售气价的意愿,买家有更多谈判降价的机会。一些国家和地区市场主体纷纷借此窗口期,与上游产气企业达成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中长期合约,在平抑原有高价气成本同时,进一步激发市场用气活力。
国家油气管网改革渐入深水区,根据中央《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规定,纳入国家管网公司的天然气资产范围是“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全资或控股的、涉及最高工作压力大于4 MPa 的天然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以及“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全资或控股的部分储气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3]。据此,福建省约有1 617 km 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将纳入国家管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国家管网公司介入福建天然气市场,将有利于科学推动全省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完善省内天然气管输价格机制、提升福建地区调峰保供能力、帮助相关天然气产业转型升级。
(1)在符合全省发电调度全局的情况下,尽量推动燃气电厂足额完成发电计划,通过建立科学的气电价格联动机制和基金提留统筹机制,理顺燃气发电上网电价并科学平衡相关市场主体的收益。
(2)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终端用户使用天然气。充分发挥地方产业、环保、财税、价格等政策对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的引导及协同作用。比如,可适时联合交通、海事等部门出台产业政策,为LNG 罐箱船运业务的灵活便利开展提供窗口。
(3)在确保用气安全的情况下,出台专项政策,引导督促省内具有相应天然气设施的企业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平开发体系,尽快实现富余产能的公平释放,创造新的价值。
(1)与地方联动积极引进用气偏好的企业,打造升级更高质量、更加环保的工业产业园区和地区组团。
(2)结合产业技术特色,在规划时提前统筹考虑产业链冷能利用的功能,比如大数据产业园、冰雪小镇旅游项目、冷链物流项目等可考虑引进液化天然气的冷能利用,不但保证了供冷需求,还为产气企业提供降本增效机会。
(3)充分发挥已建成可接卸LNG 罐柜的驳岸、港口设施的作用,在确保安全高效的情况下,先行试点推动LNG 罐柜的内河、沿海及进出口业务。
(1)鼓励省内市场主体加强市场合作,采取多方式开展市场合作,为市场终端提供更节省成本的供气渠道。对于已孵化的工业产业园,可适时采取直供模式,帮助产业园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可通过合作开展设施建设,帮助沿海地区用气产业转移至内陆地市,帮助相关地区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2)考虑了福建省已达产及在建的设施处理能力,提供设施的使用效率效果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国际LNG 贸易及相应的LNG 处理设施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完全可以鼓励省内设施处理能力富余的企业,深入研究,创新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富余处理能力。比如,可借鉴欧洲的通行做法,将设施的富余处理能力采用出租、出让权益等方式增加设施使用效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与我国乃至国际天然气交易平台中心(如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加深合作,共创新的天然气基础设施权益交易产品,构建统一平台,扩大公平开发并提升利用价值。
(1)做优产业链两端。接收站企业和城市燃气企业内部要持续开展降本增效的工作,不仅注重规划建设期间的成本管控,还要重视运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用全生命周期的视野去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降低企业经营压力的同时,也为市场终端提供更多价格优惠的空间。倘若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都能主动推动降本增效,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将会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深远裨益。
(2)做强产业链中段。在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福建省天然气管网统一管理的趋势不可改变。为此,可鼓励省内企业与国家管网公司加深在天然气产业链中段的合作,在服从国家管网统一调度管控的情形下,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符合福建利益的统一的天然气管网,为快速形成全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的格局,为福建各地百姓都能使用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