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建设“绿富美”新蒙阴

2021-12-05 14:25临沂市农业农村局谭子辉刘伟
农业知识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

文/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谭子辉 刘伟

/ 中共蒙阴县委党校 石丹阳

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57.6万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是秦朝大将蒙恬和东汉天文历算学家、珠算发明人“算圣”刘洪的故乡。战争年代,这里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是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探索出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做足“绿”的文章,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100多项约束性、鼓励性文件。2019年被评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后,着力推动总规向详规、城市向乡村规划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率先制定县域、村域两个《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率先构建起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为牵引的“1+N”规划体系。二是推进绿满蒙阴。实施流域治理工程: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模式,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实施山川绿化工程:按照“山不露土、有土皆绿”的要求,每年新增造林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52.2%,林木覆盖率73%;积极推行“林长制”“山长制”,对45万亩生态公益林封闭管护,建立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制度,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实施土壤净化工程: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4个“最严”要求,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化肥农药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水系生态工程:按照“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的标准,修建水利工程6000余处,“百库千塘”总蓄水9亿立方米。三是注重常态长效。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四职”责任人制度,围绕“研究、部署、检查、考核、问责”五个环节,将环境保护责任一层一层落到底。

做活“富”的文章,实现群众富、生态好的良性循环

找准“生态”与“富民”的契合点,既不竭泽而渔,也不缘木求鱼,努力构建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互融的“大健康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产业循环发展,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构建生态与富民契合的循环产业。一是“果-兔-果”“兔-沼-果”循环。果叶喂兔、兔粪入沼、沼液沼渣还田,发展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65万亩、年产量11.75亿公斤,“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与蒙山蜂蜜入围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强。长毛兔、肉食兔存栏700万只,兔毛深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兔毛4000吨,占全国的1/3。二是“果-菌-肥”循环。果树残枝粉碎后种植香菇,采菇后的菌棒制成有机肥,建成香菇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产品80%出口欧美市场,香菇产品正在向香菇酱、香菇切片、多糖提取等精深加工延伸。岱崮镇大崮村200亩的水肥一体化桃园项目,灌溉和施肥同步进行,实现了省肥节水、减轻病害、增产高效的目的,群众非常欢迎。三是“农-工-贸”循环。46家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延伸到桃木、桃花、桃胶、水果罐头、果汁饮料等深加工,果品出口6万多吨。适应互联网智能化时代要求,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兴业态,促进农商文旅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让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全县A级景区20家,“岱崮地貌”列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沂蒙山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全县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网商微商发展到2750家,年交易额48亿元,其中蜜桃突破2.5亿公斤、占总销量的20%,苹果1亿公斤、占总销量的30%,紫薯、蜂蜜居淘宝网销量前3位,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老百姓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文化转变,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做精“美”的文章,让群众尽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将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全面打响“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品牌。牢记总书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深情嘱托,在全县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建功乡村振兴”活动。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试点,面向退役军人、回乡创业企业家、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选配村党组织带头人80名。从县级班子成员做起,每人帮包一个薄弱村、2至3户贫困群众,蹲下来、沉下去,实打实解难题、促落实。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按照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思路,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逐步向户户通延伸,90%以上行政村“五化”稳定达标。近五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86所、幼儿园21所,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452处。针对贫困人口中64%是老年人的实际,突出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专人护理“帮”、幸福大院“养”、志愿组织“扶”、孝善基金“领”等方式,老年人不离村、不离家、不离亲就能颐养天年。大力倡导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办好“儒学课堂”“道德讲堂”,推进移风易俗,全县涌现出“中国好人”3名、“山东好人”17名、县级以上道德模范132名,文明家庭占总户数的40%。

如今,蒙山之阴,汶河两岸,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乡乡文明、村村和谐,家家增收、户户创业”的生动景象。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长抓政治生态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