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耀武,李晓梅,李文霞
1.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云南丽江 674100;2.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云南丽江 67410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呤代谢异常、 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单钠尿酸盐沉积在滑膜、滑囊、关节软骨表面等组织的炎症反应性疾病, 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1]。 多见于30~40 岁的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由于该疾病的病程较长, 因而将会在较大程度上持续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并不断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为改变上述不良情况,则需要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检测,从而依据结果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2]。 然而以往由于缺少检测技术,仅能够使用常规的X 线、CT 等方式进行检测, 但较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3]。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 目前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是常用的方式, 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4]。 该文选取2018 年9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0 例,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70 例,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男39 例、女31 例;年龄31~47 岁,平均年龄为(39.1±4.9)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为(7.1±0.1)年。
①经病理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②至少有一个关节曾有关节炎发作的临床表现;③均获得家属的完全同意。
①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整个检查过程; ②患有其他类型严重的关节疾病。
选用S3000 西门子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提前告知患者在检查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并且需要静坐30 min,分别对患者的跖趾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观察骨及关节周围、关节软骨、关节囊内病变、肌腱与皮下组织病变组织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加强对关节腔内、 滑膜表面与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内的痛风石、强回声情况进行关注。 对痛风石的最大径线、关节腔内及周围高回声云雾区的最大径线、 关节腔积液的最大深度、滑膜厚度的最大厚度进行测量,分别对每个部位进行3 次测量,之后计算平均值。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双轨征”与骨侵蚀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①患者的关节受累情况; ②患者的剪切波弹性成像的表现。
采用SP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检测显示,在70 例患者中,共检测出96 个受累关节,包括18 个为膝关节,占比18.75%;22 个为踝关节,占比22.92%;37 个为跖趾关节,占比38.54%;9 个为腕关节, 占比9.38%;6 个为手关节, 占比6.25%;2 个为肩关节,占比2.08%;2 个为肘关节,占比2.08%。通过上述统计结果显示,跖趾关节为受累最多的关节。
通过检测显示, 在70 例患者中,61 例患者存在关节积液现象,占比87.14%,其中29 例患者为第一跖趾关节积液, 占比47.54%,22 例患者为膝关节积液, 占比36.07%,10 例患者为踝关节积液,占比16.39%;39 例患者存在痛风石, 占比55.71%;35 例患者存在关节滑膜增生现象,占比50.00%;38 例患者存在“双轨征”特征,占比54.29%,其中有4 例患者的“双轨征”存在于股骨髁软骨内外两相对较薄处;17 例患者表现出关节内与周围高回声云雾区,占比24.29%;15 例患者存在骨质侵蚀现象,占比21.43%;10 例患者关节内点状强回声与关节积液 “暴风雪样”回声特点,占比14.29%;6 例患者存在肌腱内部点、团状强回声特点,占比8.57%。
痛风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及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炎症反应疾病[5],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可知[6],该疾病的主要形成机制为组织沉积尿酸盐,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并且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提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依据相关学者的文献报道可知[7],该疾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15.3%,以第一跖趾关节的病变部位最为常见, 因此只有予以及时良好的检查,明确患者的患病情况,才能够对其予以良好的治疗。 然而在缺少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情况下,以往临床检测人员仅能够使用常规的X 线或CT 进行检测,但通过临床观察可知, 上述检测方式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辐射伤害,并且较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MRI 方式成为常用方式,但此种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检测时间,同时也将花费较高的检测费用,因而不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超声技术成为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方式,其中的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通过使用此种技术进行检测后显示, 其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积液、“双轨征”、滑膜增生、痛风石、关节周围高回声云雾区、骨侵蚀等,具体表现为如下特点:就该研究的结果而言, 在70 例患者中,61 例患者存在关节积液现象,占比87.14%,具有最高的检出率,此结果与相关学者[8]等的87.5%的检出结果显示, 其中包括29 例第一跖趾关节积液、22 例患者为膝关节积液、10 例患者为踝关节积液。 其临床研究显示,虽然痛风关节炎的特征性表现并非为关节积液现象, 然而该种特征表现在痛风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客观的对患者地病情进行反映。
就该研究的结果而言, 在70 例患者中,38 例患者存在“双轨征”特征。 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中,“双轨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因而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指标,并且也有部分学者将“双轨征”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降尿酸疗效与病情监测的重要评价指标。在38 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的“双轨征”存在于股骨髁软骨内外两相对较薄处, 分析原因在于该位置的软骨面为膝关节承受应力最大部位,因而极易遭受不良损伤,从而较易使得尿酸盐结晶在该部位沉积[9]。 通过诸多临床学者的研究显示,痛风性关节炎作为显著的特征即为“双轨征”,然而其敏感性较低,因而仅将其作为定性分析指标,并且在患者服药半年后,“双轨征”多消失。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标志为痛风石的形成。 痛风石又被称之为痛风结节, 主要是指谷氨酸钠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晶,常见于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与肾脏间质等部位。 在该研究中,39 例患者存在痛风石,占比55.71%,与相关学者[8]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研究表明,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这3 种超声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该回归模型对68 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非痛风性关节炎进行预报,预报准确率高达95.59%,可以预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虽然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中痛风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然而当其被应用于病情监测与降尿酸药物的评价方面,则其并未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0],因而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节内与周围高回声云雾区也是尿酸盐在组织内的沉积,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该研究中,17 例患者表现出关节内与周围高回声云雾区,占比24.29%,由此可知,其具有较高价值[11];然而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 虽然关节内与周围高回声云雾区与痛风石的形成具有密切关联,然而其敏感性仍然较低,因而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12],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所使用的基本原理为使用探头发射安全的声辐射脉冲,在组织不同深度上连续聚焦所导致的组织微粒振动并产生横向剪切波,可有效地测量被检测组织的剪切波速度,从而能够实时监测扫查切面内剪切波传播过程; 同时该种检测方式能够对剪切波速度予以彩色编码, 并将其叠加于二维解剖图像上,从而能够获得清晰的检测图像;除此之外,通过临床研究显示,在区域内与声功率条件均固定的条件下, 相比于普通波源条件,SonicTouch 技术产生剪切波的效率将提升4~8 倍。 与常规的超声相比,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拥有更佳的检测效果, 从而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综上所述, 该研究认为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能够有效地明确痛风性关节炎的分布及特点, 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然而为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则需要不断地扩大样本容量,并且进一步加强对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研究,提升自身的检测技能,从而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