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民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3000)
H7N9型禽流感是在2013年发现的,自发现以来,已经从低致病性发展为了高致病性,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甚至已经超过H5N1型禽流感病毒。而在H7N9型禽流感作用下,广大消费者都诚惶诚恐,对蛋肉的购买欲望不强,导致家禽的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给家禽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家禽H7N9型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在生物学上属于家禽类流感病毒,在被病毒感染以后,家禽会通过唾液、粪便等将病毒排出来,属于人畜共患的一种病毒[1]。
家禽甲型禽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有囊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在65℃以上的环境中只能存活30 min,在100℃水中煮沸仅仅存活2 min;而在低温环境中存活可达1个礼拜以上,尤其是在低于4℃以下的温度中存活时间更是高达1个月。高温环境下,禽流感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而这也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除此之外,禽流感病毒对酸性环境也有抵抗力,它可以在pH 4.0的条件下存活。
H7N9型禽流感病毒最先在人体中发现,但是在很快的时间内就在活禽的交易市场中发现,并且传播率非常快。调查和研究发现人和家禽感染的病毒是非常相似的,都属于H7N9型禽流感病毒。目前,H7N9型病毒主要活跃在家禽市场中,所以家禽的运输、屠宰以及售卖等都有利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此外,家禽H7N9型禽流感还会受季节的影响,集中发生在9月份以后到次年的开春之前。通过对农业部门发布的8起高致病性H7N9型病毒分析可以看出,家禽中鸡的病死率是最高的,高达70%以上。因此,H7N9型禽流感病毒已经从低致病性发展为高致病率,病毒一旦扩散,就会给家禽带来非常高的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巨大伤害。
H7N9型禽流感病毒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它的变异并没有使病毒的感染性提高,因此,H7N9型禽流感疫情是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的。
从H7N9型禽流感病毒所呈现出来的症状来看,疫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即内在、外在和管理。而想要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进行预防和控制,一定要分析其原因,这样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内在原因主要是指养殖场的内在环境和管理,调查结果显示,H7N9型禽流感病毒发生的原因都离不开落后的管理,也正是因为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家禽饲养环境的卫生不达标、空气不流通、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等,此外,防控意识和防控设施也是不健全的[2]。
外在原因是指外部的环境。我国几次禽流感都是在温暖潮湿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这种地方也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而且病毒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时间也比较长。其次,H7N9型禽流感的发生还会受季节的影响,疫情主要发生在冬天春天两个季节,低温环境更适合病毒生存。还有就是家禽特点,在冬天和春天两个季节中,家禽的抵抗力是很低的,所以也就更容易感染。最后,饮食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很多人会故意买活禽,或者回家再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再捕杀,殊不知病毒很有可能就会在此环节中进行传播。
管理问题主要是对养殖场的管理,还有就是对活禽市场的管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导致活禽市场环境混乱、卫生不达标、消毒和清洗都不够严格等。此外,家禽市场没有做好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困难等都会增加H7N9型禽流感发生的概率。
根据H7N9型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式来看,我国农业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先后在广东和广西两地开展H7N9的免疫试点工作,并要求广西省和广东省配合国家做好疫苗的监控工作,要将最终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作为全面推进免疫工作的重要参考数据。通过动物实验可知,家禽在接种免疫H7N9流感疫苗以后,体内的抗体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这对有效防治家禽发病和排毒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卫生防疫和农业部门一致决定要在家禽H5亚型禽流感基础上,对我国的家禽全面展开H7N9的免疫工作,这将使我国H7N9型禽流感病毒从根本上得到控制[3]。
想要使H7N9流感病毒得到更好控制,还需要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首先,需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监督体系,提高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和能力,定期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防疫的认识和重视;其次,做好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定期消毒,非养殖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养殖场,而饲养员在进出养殖场的时候,也需要做好消毒工作。要保证环境的卫生和通风,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传播。最后,还需要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控制所有病原体入侵的关键。家禽养殖场的建立不是随便一片空地就可以,它关系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所以在对家禽养殖场选址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对场地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以符合动物防疫条件为标准来建立;此外,还需要对家禽养殖场制定一系列的卫生防疫要求,这样才能对H7N9流感进行很好的预防和控制。家禽养殖场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建立在生物安全的防控体系上,构建“疫病防控为核心,安全生产为目的”的养殖模式[4]。
除了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对动物的防疫工作以外,其他相关的责任部门也需要加强动物和产品的流通环节,严禁病死的家禽和产品流通到市场中,这会给H7N9流感疫情带来隐患。为了有效防止这类事件发生,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督,指导他们如何处理病死的家禽,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尤其要禁止从疫情之处引进生病的家禽,有效防止H7N9流感的传入[5]。
1110制度是指家禽的交易市场要进行一人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和过夜零存制度。活家禽的交易市场是污染率非常高的地方,同时也是H7N9污染的重要环节,而将“1110”制度落实,就能很好地规避这种风险,将疫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阻断活禽市场向其他市场传播的风险。
相关部门或者单位需要定期对养殖户进行H7N9流行病学的调查,全面监测,对重点区域可以采样监测,以便及时掌握疫病的情况,如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诊疗机构等,如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需要进行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H7N9型禽流感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正确看待H7N9型禽流感,而人民群众通过了解,还能消除自己的恐慌心理[6]。
如果对家禽血清的最终检查结果是阳性的话,需要及时报告和隔离,禁止私自售卖或自行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病原检测。其次,如果是活禽的话,需要就地进行捕杀处理,严禁对患病活禽进行饲养和上市,如果是群体性感染,需要做好无公害处理。
对于家禽H7N9型禽流感来说,它是一种病毒感染,传播途径非常广,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将其重视起来,要通过科学的治理方法、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配合以及扩大宣传影响力来对H7N9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将H7N9病毒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以此来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