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岩,李 爽,陆丽华,樊玉霞,贾心芮
(1.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010000;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010000;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250000)
精神分裂症是至少包括1项活动期症状如妄想、幻听、幻视或言语混乱且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的严重精神疾病[1]。截止2017年,全球有2 500万人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2]。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2011—2015年,我国精神分裂症终生患病率从0.63%增加至0.94%,发病率从0.71‰增加至0.98‰[3]。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去机构化”、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等理念的推广以及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等,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住院时间缩短、出院准备度低的现象,给患者进一步康复造成不利影响[4-5]。如何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优化治疗护理干预方案对于减少患者疾病复发、降低再入院率尤为重要。本文从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概念、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借鉴参考。
出院准备(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d,RHD)最早由英国学者Fenwick[6]于1979年提出,其被定义为医疗团队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进行评估,以评价与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回归社会的能力。Galvin等[7]对出院准备度的概念分析中指出,出院准备是指患者身体稳定并且有能力进行居家自我保健、出院后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有应对处理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有足够的信息与知识来应对常见问题的一种状态和过程。Xiao等[8]指出精神科患者的出院准备包括全面的需求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的协作式护理、可用性资源管理、护理服务协调性、出院计划者的作用及出院计划6个维度。出院准备度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随着政策的改进、患者需求的变化以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其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9]。
2.1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forHospitalDis⁃chargeScale,RHDS)该量表由美国学者Weiss等[10]于2007年编制,是目前普适性的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我国学者于2015年将RHDS进行汉化[11]。量表共22个条目,包含4个维度:个人状态(7个条目)、出院知识(8个条目)、应对能力(3个条目)、预期支持(4个条目)。量表总分0~2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好。汉化版RHDS的内容效度为0.97,Cronbach’sα系数为0.97[11]。
2.2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调查表(theReadiness forDischargeQuestionnaire,RDQ)该量表由美国加州大学脑影像学教授Potkin等[3]于2005年编制,主要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准备情况,量表要联合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everity of Illness,CGI-S)来评估。该量表包含评估自杀/杀人行为、对攻击/冲动的控制、日常生活活动、用药状况、妄想/成瘾的影响以及患者整体功能6个条目。其中前5个条目旨在评估患者明显的心理病理学特征和执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第6个条目使用CGI-S量表检查患者的整体临床状态,其评估结果为“是/否”。最终临床医师根据RDQ评估结果以及自身临床经验判断该患者是否做好了出院准备。该量表简洁明了,评估工作可在数分钟完成,但其未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有待进一步完善。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越高,其服药依从性越高,居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可有效降低照护者负担和患者的再入院率[12-13]。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王定玺等[5]对346名计划1~2 d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与Mabire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王定玺等[15]又对360名计划在1~2 d内准备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护者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
4.1患者一般状况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与患者一般状况密切相关。顾鑫萍等[16]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疾病应对能力越强,主动接受疾病干预和寻求疾病相关信息及社会支持的行为越积极,出院准备度也越高。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工作可使其生命被赋予意义,参与工作能使其幸福度与生活满意度提高,同时参加工作能够维持与促进其社交功能[17-18]。因此,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及为其提供出院指导时应统筹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如采取个案管理对患者进行全面灵活的出院评估及指导[19];采用3R的健康教育模式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3R即预防复发、达到身体康复与社会康复[20]。此外,患者的居住情况、家庭与医院距离也是影响其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出院后与直系家属共同居住的患者出院准备度明显高于独居患者[15]。精神分裂症病程长、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稳定期需要进行居家康复锻炼,出院后与家人同住可以得到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帮助。多项研究[5,21]显示,家庭与医院的距离对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较大,距离越近的患者出院准备度越好,这可能与距离远会增加患者的就诊难度,而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距离远也会增加其取药难度,从而影响其出院准备度有关。因此,在进行出院准备工作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独居患者和距离医院较远的患者,采取特定干预措施如延续护理[22]、电话或短信干预[23]等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4.2出院计划与指导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指导与计划的质量是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最主要因素[21,24],高质量的出院指导能够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居家自我护理能力。美国《2017年精神保健法》要求医护人员在精神病患者出院时应基于其全面需求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订适当的出院计划并形成文件[25]。Khankeh等[13]研究显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拟定出院计划、做好出院健康教育以及规律随访可以有效提高其出院准备度和自我护理能力,使其社会独立性增强。王定玺等[26]对346名计划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指导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1/3的患者对出院指导不满意,认为自己所获取的知识不足,这可能与患者对出院知识需求量大和信息单向传递有关。因此,在进行出院计划与指导时应注重宣教的全面性,但也要重点关注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如运用小组访谈法,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以指导健康教育方案的制订[27]。
4.3照护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护者是其直接护理、日常生活协助以及生活、情感和经济支持的主体,对患者疾病的转归有着重大影响[28]。照护者与患者对出院准备情况的感知是评价出院结局的重要指标,可预测患者疾病过渡期的风险,较低水平的出院准备感知可能导致患者的不良结果与再次入院[29]。Lin等[30]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护者共同参与出院计划的拟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自身的照护负担。Shih等[31]的研究发现,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与患者出院后30 d内的再入院率呈负相关。因此,在关注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照护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以通过提高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来促进患者的康复。杨琼花等[32]通过建立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康复微信群,制订统一的服药提醒、咨询及健康教育指导方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此外,有学者采用家庭护理模式[33]进行干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已经有相关评估工具,但种类较少,且我国缺乏本土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未来的研究应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并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