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对策研究探析

2021-12-05 11:19王代喜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用水灌溉

王代喜

(兰州市大砂沟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处,甘肃 兰州 730000)

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对于农业来说,水利则是农业的根本命脉。古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极其不发达。但是,为了农业生产,举全国之力修建水利灌溉工程的大事业不在少数,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古代水利工程,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现如今,水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合理的分配水资源是一项重大的课题。就研究来看,相对于其他用水分配来说,农业分配水的利用率是最低的,因为大部分的水资源被用及到工业用水以及城市用水等方面。本文主要是剖析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1 关于农田水利灌溉简述

农业生产,水是根本。水是生命之源,这不仅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农作物同样重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万里国土上,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在一些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社会经济支柱的地区,水资源却十分缺乏。与之对应,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并不能充分、有效的加以利用,农田依然缺水。除此而外,雨季时节,尤其是汛期,洪水冲毁农田,导致农业生产受损,而大量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保留,“来去匆匆”。旱涝频发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弊端。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实现高效的农田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农业生产之旱涝无虞,以人为因素改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2 建立健全和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制度是工作系统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广泛意义而综合各方利弊的“准则”。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制度是准绳,完善制度即是将制度合理化、科学化,使其高度契合于客观实际,符合社会运行规律,与高效的生产模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农业生产农田水利灌溉而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以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中心,通过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结合客观实际,完善供需关系,确保需要灌溉的地区有充足的水分,而水资源过多的地区能有效向外输出。农田水利灌溉,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本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态化发展。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要将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农业生产、地方习俗、生态环保等各方面纳入管理制度,以保障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性、持久性。农田水利灌溉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要减少各方矛盾,不能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而伤害或侵夺他方利益,这样只会导致纠纷四起,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水利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未能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尽管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规划,但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的实用性,不能有效地投入实际工作。另外,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存在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矛盾。国内几乎所有从事景观保护和灌溉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节水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不能达到标准水平。所以,节水灌溉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必然不高,在此质量管理水平下,难以保证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参与灌溉的工作人员多数为当地的农民,虽然在灌溉方面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但是其对于水源的利用并不关注,极易造成灌溉水源的浪费,并且不注意水源得保护问题,也十分容易造成水源地污染,对后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造成相应的影响。综合来说,农田工作中水利灌溉的工作人员同工作之间存在的矛盾是理论同实践知识割裂的矛盾。具备水源保护、水源合理利用理论知识的人才进行农田灌溉的经验不足,具备丰富农田灌溉管理经验的当地工作人员不具备理论化的水源利用及保护知识,这就造成了农田水利灌溉队伍素质不均衡,精准化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难于开展,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不能发挥各种自然资源的有效作用。

3.1 对农田水利灌溉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高质量农田灌溉管理策略是有效发展区域灌溉的保障。现行区域灌溉管理政策存在一些缺陷,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如在灌区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灌溉管理政策,造成灌溉工作不彻底不到位不及时。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地方水利部门普遍用于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灌溉面积,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当前我国水利灌溉管理资金严重短缺。要想实行节水灌溉管理,任何地区都需要节水资金支持。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用水不断增加,灌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灌溉资金不断减少。农业灌溉的低效是因为缺乏管理资金,无法及时修复和维护农田供水和灌溉基础设施。灌溉管理人员的工资不能得到保证,其管理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田灌溉的质量和效益。

3.2 资金不到位,引起效益不高的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效益缓的根本属性,要通过农田水利灌溉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为不智。相对于中古时代,千藕其耘,完全通过人力、畜力来改造自然,建设水利灌溉工程的现状来说,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要省时省力很多,许多工作以机械设备代替人的亲力亲为,以智能化手段全面覆盖,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事物具有正反两面。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环境气候的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比如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广袤国土上,水资源十分匮乏,降雨量近几十年来呈现出持续递减的趋势。西北地区处于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地势较高,沟壑纵横,从其他地区输入水资源用于灌溉,其工程量非常巨大,与之对应,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资。然而,由于资金有限,地方财政部门及国家拨付的资金不足,因而农田水利灌溉的产出效益尚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3 管理制度不太健全,改革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灌溉管理制度之前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好处但也有弊端。计划经济式管理方式主要在常规防汛、抗旱、收缴水费、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在现如今的发展背最下,没有创新和突破就是最大的问题。在日趋科学化的当今社会,管理体制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因为之前的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已经不适应当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还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而且,农田水利的规划和建设没有长远的规划,就整体来看,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其发展的水平不能够和农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发展非常落后,严重约束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很多工程设施没有进行好的维护保养,大都年久失修,实际能使用到的地方也不多。就算是新建的设施,也存在没有长远规划的问题,也许就目前来看,还可以满足生产,但是很难保证几年或十几年之后,还可以与农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4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思想认识,要有“灌溉管理”的概念

意识主导行为。水利灌溉管理单位要在思想上要逐渐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要有“灌溉管理”的概念。换言之,农田水利灌溉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有控制的开展,通过管理来实现水资源与农田灌溉的良好衔接,避免水资源浪费,避免分配不均,避免耽误农时。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对于水资源紧张的局势下要树立节水理念,同时要加强其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做好科学合理用水,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水资源。

4.2 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水秩序

农田水利灌溉面向缺水、少水而又需要大量水资源的传统农业地区。由于传统农业地区人口基数大,农田面积广,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因此,如何分配水资源,如何均衡各地的需求,如何避免地区之间发生冲突,无疑要求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首先,政府和行政部门,如水利局等,应就地方上的农田水利灌溉居中调解,作出系统性、科学性的规划和安排。其次,加强管理,提高管理力度,覆盖到农田水利灌溉的各个方面、领域。一言以蔽之,农田水利灌溉面向整体,不因个人和个别农村而发生动摇,在管理过程中需遵循科学的原则,保障各个地区合理用水,有序用水,有度用水。保障农田水利灌溉的秩序性、适宜性,兼顾整体而突出局部,对十分缺水的农村和农田,可以作出一定的调整,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

4.3 制定相应的策略,从科学中获得收益

制定策略要科学合理,经过实践的发展就要真正的融入到大众中、融入到社会中去。农业水利灌溉制度科学合理,必定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变之前的计划经济式管理,大力进行改革,并且不断完善我国水费计收工作,避免了一些收费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农民道守用水秩序后,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水利灌溉管理在“用水透明化,精耕细作、节约用水,结构调整”这四个方面作用显著,对用水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结语

通过对市场调查发现,当下很多农业地区节水意识较为淡薄,为了提升农作物经济效益,急需从节水技术层面着手。当提升了全社会节水意识之后,改变用水观念,这才能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才能实现全面推广应用。加大水权管理范围,根据市场管理体系管理水源,基于使用水制度上供水。配备出“配水到户、以水定产、城乡一体、节奖超罚”科学机制,不断致力于水资源充分利用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设,提升节约型社会建设效益。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用水灌溉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对策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