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英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 730060)
兰州市西固区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控,保障西固区386.67 hm2苹果树在每个生长阶段都不受病虫害的侵害,尤其对66.67 hm2以上的果园进行重点监测、重点防控,认真组织乡(镇)与各村上下协调、配合,连续不断压缩果树病虫害发生面积,压低虫口密度,严防病虫害进一步扩散传播,保障全区果业生产安全。
西固区6个乡(镇)及2个涉农街道结合苹果树生长规律、天气等情况积极进行苹果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预测、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了做到全区果园全覆盖、全监测,每年建立病虫情监测点9个,平均40 hm2设置1个监测点,对66.67 hm2以上的果园面积设置2个监测点,从4月12日到9月底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要求,每隔5天观测记载1次,及时将监测的数据、图片资料收集、整理、上报,为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控制病虫害危害,指导全区做好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
西固区苹果病害主要有早期落叶病、腐烂病、锈病、白粉病等。
西固区苹果虫害主要是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金龟子、卷叶虫、苹果蚜虫等。
每年冬季11月初及时清洁整理果园,首先将苹果树病枝、枯枝进行修剪,刮除果树主干上的粗皮、老翘皮,剪除病虫严重的枝条,清洁树上残存的病果等,将树皮、枝条、病果、套袋、包装物等及时处理,防止虫害迁移;然后深翻果园土壤,深埋枯枝落叶,清洁果园垃圾,防止病虫害越冬;最后浇灌越冬水,可以有效提高果树的抗寒力和抗病能力。
合理修剪果树病枝,及时疏花疏果,摘除树上的畸形果、弱果等,加强果树通风透光环境,减轻果树的负重,并将摘除的果子及时清理,防止病虫害迁移给果园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每年6月10日前完成果实套袋,将幼小的苹果逐一套袋,同时再次摘除畸形果、病果、弱果等,套袋能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阻止病虫害及飞鸟的侵蚀,保证果实的品质和质量。为提高苹果着色,在苹果采摘前20 d左右及时将内袋摘除,采摘前12 d左右摘除外袋,摘袋要从上往下,一手托果一手解开铁丝,防止坠果。
为了达到防治害虫、节省成本、保护农业环境的目的,西固区积极引进频振式杀虫灯、迷向散发器、悬挂黄蓝板等物理防控技术。
为引诱害虫靠近,频振式杀虫灯将高压电网缠绕在灯管周围将飞来的害虫杀死或击昏。西固区2013年在示范园区芦家坪、石头坪安装配发频振式杀虫灯10台,密度为1.665 hm2/盏,呈棋盘式分布,悬挂位置高出树冠1 m,挂灯时间为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杀虫灯可以降低虫口密度,诱杀成虫,由园区专人负责定期清理,防控面积达66.67 hm2,受到果农的一致好评。
采用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迷向散发器干扰雌虫与雄虫的交配,在66.67 hm2以上果园面积进行悬挂,悬挂于果树中上部,每棵树1~2根,平均600根/hm2,每年悬挂2次,分别在5月初、7月中旬放置。西固区每年悬挂4 000~6 000根,防控面积26.67~40 hm2,辐射防控面积达到53.33~80 hm2,悬挂位置每年进行变换,并进行详细防控监测。
黄蓝板是一种涂有粘虫胶的黄色或蓝色塑料粘虫板,在采购时以黄色粘虫板为主,这种粘虫板不怕日晒,不怕雨淋,双面粘胶,无毒无味,效果持久,将黄蓝板悬挂于苹果树离地面1.5~2 m的树梢上,能有效阻止蚜虫等害虫的迁飞扩散。由于兰州春夏季有沙尘、雾霾天气,会导致黄蓝板上粘胶不粘,要及时更换粘板,有时黄蓝板上粘虫较多,粘虫效果也会下降,应及时清除粘板上的害虫或更换黄蓝板。为有效控制苹果害虫危害,应将黄蓝板诱杀害虫的物理防控方法与其他综合防治措施配合使用。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虫、益生菌等有益生物达到防治虫害或病害的一种防治方法。优点是防治有效期长、无污染,比如赤眼蜂蜂卡、带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等。
赤眼蜂是一种带病毒的寄生蜂。将赤眼蜂放置在蜂卡内,然后将蜂卡挂在苹果树上,赤眼蜂羽化后从小孔飞出,将卵产在害虫的体内,赤眼蜂身长仅0.3~1 mm,是一种蛾类卵期寄生蜂,通过破坏蛾类虫卵从而达到防治目的。赤眼蜂无蜂针,不攻击人,对人和环境没有任何影响,一张蜂卡有70个左右蜂卵,为便于赤眼蜂活动,要选择晴天放置。近4年来西固区每年5—8月在苹果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释放赤眼蜂3次,每次间隔5~7 d。释放赤眼蜂蜂卡能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一种以虫治虫、绿色环保、无毒、无公害、省工省时、效果持久的生物防治方法[1]。
性诱剂诱芯是一种橡皮头诱芯,通过性成熟雌虫分泌吸引雄虫交配的绿色、无公害物质,西固区每年4月10日左右开始与各乡(镇)、涉农街道配合,精准定位并悬挂三角形诱捕器80个,性诱剂诱芯穿过铁丝挂在三角形诱捕器中,然后将诱捕器挂在离地面1.6 m左右的树枝上,每月及时更换诱芯,同时诱捕器里面放置粘虫板,通过诱芯引诱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苹果蚜虫等,达到诱杀害虫的作用,粘满虫的粘板要及时更换。这是一种绿色环保、无污染,用于诱捕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同时根据诱捕器诱捕情况及时开展化学防控。
化学防治是目前果园病虫害防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机防队集中防治为主,人工联防为辅的形式,集中力量争取不留死角,展开集中连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拉网式”大规模的化学防治工作。按照“时间、部署、指挥、行动”四统一原则,进行化学联防。根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确定具体化学防控时间,每年第一阶段化学防控时间在5月中下旬,即5月12—16日、5月20—25日进行2次;第二阶段化学防时间在7月中下旬,即7月12—16日、7月20—25日进行2次,集中开展4次大规模化学防治行动。防治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6%阿维高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使用药剂要科学、合理、安全,确保不留防治死角,坚决砍伐、除治病虫害发生严重又无人管理的果园,防治率达到100%。同时,西固区在化学防控过程中各乡(镇)及涉农街道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和安全使用农药宣传,避免人畜中毒、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此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技术培训覆盖率达到98%,同时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果农可以随时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传到微信进行咨询,实现农业科技专家与农户“零距离”接触,让农民少走弯路、节省成本,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解决农户在果树生产中的问题。西固区通过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将疫情发生区平均蛀果率控制在0.2%以下,达到对内不危害,对外不传播,示范区无蛀果的防治效果[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