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1-12-05 08:24尹恒军
新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冬麦区墒情抗旱

尹恒军

(六套中心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600)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小麦的总体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样对小麦品质更为关注和重视,小麦高产成为农业种植中非常关注的焦点。基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讲,小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总体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为使小麦种植可以实现优质高产,务必对先进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加以全面推广应用,并保证栽培技术应用的科学性,方可使小麦真正达到高产的目的。所以,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政策扶持,扩展资金渠道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需足够的资金保障,针对政府部门,政策扶持的同时应划拨相应的资金,以此为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保障。除此之外,栽培种植技术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样需有关服务的支持,有效改善小麦栽培种植的整体环境。开展推广应用工作期间,也因重视对资金渠道的有效扩展,对招商引资的关键作用予以充分重视,鼓励农业有关企业参与到推广应用工作之中,为小麦栽培种植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从而使小麦栽培种植的产品与品质得到切实提升。

(二)做好技术示范,加强科学引导

为有利于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地区具体发展情况,位于小麦种植地区组织技术应用示范工作,选择部分农户加入到示范应用,做好技术示范,通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小麦栽培种植,为推广应用奠定重要基础。除此之外,可组织农户深入示范区域参考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仔细讲解,提高农户对高产栽培技术认识,使农户更加愿意主动应用此项技术,推广应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三)建立推广体系,提高宣传力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建立科学系统的推广体系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和作用。推广体系建立时,应对各级政府部门、农业机构或企业以及农户等具体责任进行充分明确,并加强各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优质服务,为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此外,高产栽培技术的全面有效推广应用,应重视同示范户之间紧密联系,示范户对推广应用工作具有促进和帮助作用,为宣传推广奠定重要基础。

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选择优良品种

需要基于地区土壤、种植制度与气候等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做好种植筛选以及科学处理,确保种植质量良好。基于气候条件选种,结合地区气候情况,选择冬性、春性或是半冬性品种。基于生产水平选种,旱薄地以抗旱耐瘠品种为主,厚土层、肥力足够的旱肥地则以抗旱耐肥品种为主,肥水条件充足高产田则以耐肥抗倒品种为主。基于耕地制度选种,麦棉套种耕地,小麦品种需要适宜晚播、早熟,植株不宜过高,边行优势明显,且株型紧凑,光合效率较高。基于自然灾害特点选种,干热风重区域以早熟、抗青枯与抗早衰品种为主,以防干热风造成危害影响。基于病虫害种类选种,锈病严重区域以抗锈病品种为主,南方多雨和渍涝严重区域以耐湿、休眠期较长且抗赤霉病品种为主。

(二)精细整地

首先,深松耕翻。土壤进行深耕或是深松,能够让土壤更加松软,保水保肥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提高,这成为抗旱保墒的关键方法。土地经过耕翻,将有机肥料、杂草或是作物秸秆等进行有效掩埋,使土壤更加疏松。同时,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率和通透性,有利于养分释放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并使土壤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其次,少耕免耕。传统铧式犁耕翻,尽管能够将秸秆、杂草与有机肥料等进行有效掩埋,不过工序较为繁琐,能源耗费总量较多,干旱年份可能由于土壤失墒引起小麦产量的减少。深耕效果能够保持一段时间,无需每年均采取深耕。所以,以2~3年时间为主进行深耕,其他年份以“少免耕”为主。

最后,耙耢镇压。深耕或是旋耕之后,需要基于墒情采取耙地。耙耢能够破碎土垡,耙碎土块,使表层土壤更加疏松,并达到抗旱保墒效果。近些年,黄淮与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相对较广,旋耕之后表层土壤较为疏松,若不采取耙耢镇压,会致使播种过深造成深播弱苗,对分蘖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造成失墒的情况,对次生根喷发与下扎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冬季黄苗死苗。镇压可以将土壤平整压实,耕层土壤相对疏松的情况下,镇压能够保证耕层更加紧密,含水率得到相应的提高,促进根系喷发和伸长,深扎土壤之中。所以,务必对小麦播种之后采取及时镇压。

(三)药剂拌种

做好种子包衣以及药剂拌种,秋苗发病率得到有效降低,可使越冬菌源得到有效杀除,对地下虫害影响做出有效控制。根据本地区小麦品种所具备的抗病性以及发病情况,结合栽培方式与气候情况,选择适宜天气完成药剂拌种。对用药量采取精准控制,避免超量使用。拌种完成需要及时播种,并保证现拌现用,并对用种量加以合理调整。

(四)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期间,耕层较为合理的墒情,即土壤含水率保持介于70%~75%之间适宜墒情进行播种,可以确保一次全苗,种子根与次生根能够良好发育生长,并深扎土壤之中,小麦抗旱能力得到可靠保障。播种之前,墒情不足的情况下,应该事先浇水造墒。

(五)适期播种

基于实践得知,冬小麦播种适期同温度存在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冬性品种播种适期时,温度应保持介于16℃~18℃之间;半冬性品种,温度应保持介于14℃~16℃之间;春性品种,温度应保持介于12℃~14℃之间;培育冬前壮苗过程中,对于冬性与半冬性品种,应确保冬前有效积温控制介于550℃~650℃之间。比如,北部冬麦区适期以9月底到10上旬为主,黄海冬麦区北部则以10月上旬为主,南部与长江中下游区域则以10月中旬到下旬为主,西南区域以10月下旬到下月初为主。具体适期的明确,同样需对肥力、安全越冬以及病虫害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

(六)适量播种

对播量的充分明确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基本苗数,构建群体结构,这也成为协调小麦生长同环境关系的关键。需要掌握了解如下原则:第一,品种特性,即分蘖力、成穗率与亩穗数;第二,播种早晚,分蘖力与成穗率较高品种,播期相对较晚。第三,地力水平,土壤肥力良好的情况时。基本苗不宜过密,播种量不宜过多。通常情况下,针对北部冬麦区,适时播种的麦苗总量应保持介于20~25万/亩,针对黄淮冬麦区北片区域应保持介于15~20万/亩,南片区域则保持介于15~18万/亩。播期较地区适宜播期较晚,可能会造成分蘖不足,应提高播种量,通常每推迟一天,则需增加一万,总量应少于35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实现小麦增产、农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务必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切实提高推广宣传工作力度,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保障。除此之外,广大农民自身也应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加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并加以科学应用,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可靠保障,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冬麦区墒情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防汛抗旱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