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婷,李 娜
(皖南医学院麻醉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解决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国情和民情正发生深刻的变化[2],当前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仅可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参与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精神引领当前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教育精神要求医学院校学生党员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将自身的发展时刻同民族复兴及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有引领作用。虽然主题教育的重点范围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但是其对培养和指引当前大学生党员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本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让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员思考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学医的初心是什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该怎样做,对照我们身边的典型、榜样,寻找差距在哪里,我们如何将自身的发展时刻同民族复兴及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等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爱国情怀,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支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是一代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大学生党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成才之志,怀报国之心。首先,大学生党员必须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就业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3]。植根于人民,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具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甚至牺牲精神。其次,大学生党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业务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再次,大学生党员必须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越是经历过民族苦难越渴望民族复兴,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将个人的充分发展同国家命运相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群体,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及优异的专业成绩,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接受过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洗礼,但遗憾的是其就业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部分大学生党员就业观中家国情怀及爱国主义缺失,考虑的多为社会地位、物质利益、稳定安逸及地域等因素,没能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命运及人民幸福相联系,就业观格局不够高。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党员应变能力不足,就业选择较盲目;当今社会急需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但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在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估自身能力的条件下,一窝蜂、一股脑的选择稀缺岗位,加剧了就业压力。
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党员偏向于在毕业季选择专心考研,不就业,从而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而考研失败后再就业显得更加困难[4]。而医学院校造成这种“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及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的社会背景,二是由于大学生党员无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均较强,对自身考研充满信心。
部分大学生党员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缺少终生发展的观念;由此造成就业后懒散与懈怠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创业观念不够成熟,创业动力不足,加之创业过程中存在创业能力不足、经营管理、项目选择及社会资源支持匮乏等风险因素[5],使得部分大学生党员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不足。
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均需要长期的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就业观更是如此。如何让学生在认清社会和自我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是我们当前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次主题教育为帮助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提供了良好契机,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不断的对大学生党员的就业观进行改造。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高校必须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精神引领。爱国永远是每个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主旋律,有国才有家,保家卫国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6]。爱国主义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大学生党员走在当代青年的前列,应结合好本次主题教育,找差距、抓落实,树立契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的就业观。与此同时,教育教学单位应坚持“三全育人”,协调整合校园各项育人元素,努力营造全方位、立体式、不间断的育人模式,培养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思政课是改造学生“三观”的刻刀,新时代要求思政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去创造积极向上的观念,为党和人民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加强高校思政建设极为重要,应真正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提高运用党的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
当前大学生党员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疏导能力,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同时,大学生党员要客观清楚地评价自身条件及能力,制定合理、具体的阶段性的职业目标,既不好高骛远又要勇于拼搏。高校应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7],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和社会最需要什么,寻找本专业与国家发展相统一的契合点,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去制定职业规划,多思考,多实践,反复论证,形成科学稳定的职业规划,做出大学生党员应有的表率作用;同时要帮助就业困难的同学,多交流,多帮助,齐就业。
创业教育和创业经验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都具有显著影响[8]。一方面高校应利用课堂教育、论坛讲座及职业规划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使得大学生熟悉创业政策,培养和扩大学生创业的兴趣,明确创业目标,鉴别创业机会,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同时,高校应加强创业经验教育,邀请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以自身成功的经验教育影响待创业者。政府和社会层面应为大学生创业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和有利的创业条件,包括政策支持、创业环境支持、政府项目支持及资金支持等;对大学生创业放开审核条件,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创业补助,化解和减少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动力和积极性;另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寻找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帮扶创业体系[9],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要“干事创业敢担当”,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
合格的毕业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是参与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重要的力量来源。大学教育应培养出具有科学、高尚的就业观的毕业生,才不负时代要求及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党员应当在就业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相联系,契合时代要求,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查自己,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