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婷
(景泰县中医医院,甘肃 白银 730400)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了负担,降低了干预效果[1]。因此,在传染病防治方面,要明确公共卫生管理的地位和职责,采取多种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和监测疫情,以提高公共管理干预疫情的效果,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应当符合国家控制标准。也就是说,要控制和预防群体性传染病和大面积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对严重传染病的救治。传染病的预防是复杂的,要不断调整工作内容,结合一般公共卫生管理手段实施传染病干预,落实法律和行政措施,合理利用媒体、舆论等手段,提高预防工作的实效[2]。本文现即对于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在全球化时代,全球交通、通讯设施等产业的发展和人口交流日益频繁,对社会和生活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传染病防控体系和空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应对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禽流感等严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更能及时体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功能的重要性,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因此卫生管理部门作为宏观调控的实际监督者,应加强监督,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3]。
虽然目前我国对于传染病预防的重视度提升不少,并且在公共管理上也加强了管理制度,部分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大,人口众多,人流量也巨大,导致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有些传染病依旧是处于易传染的高发状态,这种现象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受到自然灾害地区发生尤为明显,密集的人口加上医疗设备的缺失,是促成病毒传染的重要因素[4]。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全方面有效的实施制度,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公共卫生管理对于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缺乏公共卫生管理的社会责任认识,有些地区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对于部门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模糊了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有众多制度漏洞存在,导致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大家都是相互推卸责任,而传染病预防管理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有效开展,严重影响进度[5]。
目前大多数公共卫生系统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于在管理中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浅显的了解,或者负责公共卫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同时还会有其他工作的负责,对于传染病预防这一块的重视较少,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出现漏洞。或者也会出现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上缺乏专业度,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无法有效实施传染病的宣传与预防工作[6]。
随着目前我国疫情控制效果越来越显效,很多地区已经制定了关于传染病感染管理的有关政策,但是也有部分地区还没有对其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制定了的实际操作性较低,而相关部门的实施力度较小,对于传染病预防的管理制度没有认真落实,使传染病预防工作开展困难,实施力度受限。
人畜共患病是由常见病原体引起的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自然传播疾病,与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疾病有关。许多研究表明,人畜共患传染病占所有传染病的60%以上,其中70%以上是由野生动物传播[7]。
近年来全球大规模新发传染病包括禽流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甲型H1N1 流感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新的流行性传染病已蔓延到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00 多万人死亡。可见,新的流行性传染病传播迅速而广泛,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8]。
在当前医学水平下,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尚不明确。就禽流感而言,禽流感病毒通过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杂交和相互作用,可能产生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其感染能力甚至相当于H1N1 病毒。H5N1 病毒本身不具备向人类传播的能力,因此不在人群中流行。然而,通过杂交,目前在世界各地传播的H1N1 病毒就是这种高致病性病毒。令人担忧的是,它可以提供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如果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宿主细胞,就会重组遗传物质,重组病毒具有双亲病毒的特性,这对人类来说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将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疾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对策和措施,在传染病发生时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规范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如发生传染病时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药品生产规范、药品检验规程、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发现违法经营行为的,应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使各部门在发生传染病时都能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传染病防治工作才能有序开展[9]。
在公共卫生管理中,一旦发现传染病发生,立即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病传播,严格质量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监督,开展传染病检查,加强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管理,按照传染病预防的手段,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在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中,要根据对传染病的认识程度,调整和改革传染病干预方案,不断完善干预方案,落实干预政策,不断深化工作。隔离传染病患者时,要系统、科学、全面地分析早期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对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结合病人症状,制定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方案,为困难群众接种疫苗,加强对传染病传播的干预,改善公共卫生环境,避免传染病与人接触,做好老年人和抵抗力弱人群的预防宣传工作。如果是季节性传染病,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传染病防治,重点做好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工作,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公共卫生管理薄弱、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要加强传染病防治,重点抓好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加强行政管理,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宣传卫生和疾病,加强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财政支持,实施卫生宏观调控,实现公共卫生管理薄弱、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资源共享,提供药品,完善地方医疗设备,全面预防传染病。
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要加强相关传染病信息的整合,建立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和反馈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传染病工作效率,有利于地方乃至全国各级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统一的信息表,按照网络系统的要求,及时统一上报传染病信息,建立定期的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机制,每天在铁路、港口、机场等地发生传染病时,对疫情进行分析上报。各部门应及时报告、隔离和控制,并应进行处理。当人畜感染或牲畜同时感染时,有关部门要及时报告疫情,及时掌握疫情,预防本地区疫情,防止疫情蔓延[10]。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实行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国家有关部门要坚持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传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实行统一监督。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进行监督管理,各机关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只有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作为执行者,才能在工作中有基础。
公共卫生管理的公共性表明,卫生服务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对政府引导的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明确规定互联网等媒体要加强公众教育宣传,在防疫工作中,媒体要发挥正确适当的引导作用,正确报道疫情发展,控制谣言传播,处理报道事件要充分利用。由于各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认识不同,要在公共卫生管理和宣传中最大限度地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治意识。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利用互联网等科技信息传播优势,以广播等传统媒体为重点,建立透明、公开、快速的信息披露和交流平台,而加强公众意识,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媒体,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全民意识。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公众生命安全得到了更多保障。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尚不完善,传染病疫情仍在发生。在传染病防治中,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发挥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各地要相互配合。政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当疫情发生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的指示对疫情进行控制,地方卫生管理部门要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有效应对疫情,形成控制网络,加快控制工作。各地卫生管理部门要抓紧召开会议,讨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必要措施后,以实际行动预防疫情暴发,评估疫情传播风险,加强监测检测,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使政府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在传染病预防中,要控制和预防群体性传染病和大面积传染病的发生,加强对严重传染病的救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可以有效抑制疾病聚集性的爆发,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寻找最佳的治疗时机,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效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提高公共卫生管理质量,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