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民
在传统教育评价实践中,往往只注重智育方面,通过一些可量化的指标(如考试成绩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难以真正地衡量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这种评价使学生普遍感受到学习的沉重压力,他们体验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挫败感,进而引导学生片面发展。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016 年,我校基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综合三好学生、分校之星的评选标准,重新建构学生评价体系和荣誉体系,在常规的三好学生、分校之星的评选活动以外,新增每年一次的“年度学生”评选。我们在学生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既发挥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又兼顾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年度学生”评选为我校学生开辟了一个彰显个性和能力的舞台,展现学生的青春正能量。它改变了仅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传统做法,将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德行发展上;改变了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生自荐、互荐、自评、他评的作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我们将“年度学生”的评选过程辐射到全体学生,发挥其牵动和示范作用,激发全体学生的反思,使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区别于三好学生、分校之星的评选,“年度学生”的评选聚焦于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如公益奉献类,通过梳理该生参与的一些活动、活动中的感受及同学、家长、教师的评价等,一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进行宣传与辐射,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年度学生”评选的具体类别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其中德育含贤良方正类、公益奉献类、助人为乐类和诚实守信类,智育含勤学致知类、笃实立志类,体育含青春活力类,美育含创新创意类,劳动含劳动实践能手类。对每一类“年度学生”均有细化的评选标准。比如,贤良方正类要求学生有突出的才能,并能将之用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品德高尚,是周围同学学习的好榜样;公益奉献类要求学生有一颗奉献社会的爱心,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乐于参加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青年服务等志愿者活动;助人为乐类要求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向身边的人伸出援手,点点滴滴,温暖人心;诚实守信类要求学生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都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是老师、同学信赖的对象;等等。
1.宣传和报名阶段(两周)。
(1)宣传方式:各年级召开班主任会议、全体学生会议进行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引导,传达和学习评选方案。
(2)报名办法:学生对照评选条件和评选类别,进行初步选择,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初步的自荐、互荐。召开专项主题班会课,邀请班级德育团队教师参与,进行班级内部公开的竞选演讲,全体学生、德育团队教师全程参与,匿名投票。各班级审核确定推荐人选1 名,填写《“年度学生”候选人推荐表》。
2.晋级阶段(一周)。
年级组组建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候选人在年级范围内进行自荐演说,评审小组内匿名投票。未晋级的学生成为班级“年度学生”;晋级的学生准备个人风采照、父母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我的成长故事等资料,参与学部“年度学生”评选。
3.投票阶段(一周)。
收集候选学生的材料,整理并印制成宣传册和宣传海报,对候选人进行全面介绍和展示,并在学部全体师生、家长范围内开展投票活动。根据投票结果,确定10 名“年度学生”和20 名“年度学生”提名奖获得者。如最终得票数相同,则召集学部评审委员会(学生自管会全体成员)进行二次投票。
4.表彰奖励(下学期开学)。
获奖学生利用假期录制视频,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二学期开学举行颁奖仪式,对10 名“年度学生”和20 名“年度学生”提名奖获得者进行公开表彰。
学生就如同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温暖的阳光。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元化地评价学生。随着“年度学生”评选活动的开展,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家长的目光不再单一地聚焦在学科考试分数上,开始逐渐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优势,认识自我,拥有自信;除了学业考试科目以外,学生重视参与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方面活动,初步实现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