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陆红芳
“童趣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在目标上淡化了技能训练,强调成长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滋养其完美人格,培养其耐心、韧性,引领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数学学科特质,笔者在实践中,开发“好玩而又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可以看得见的思维。笔者还努力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丰富有趣,更适合学生情感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创设有效情境,探寻学生的需求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教学“认识11~20 各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 这些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数数”知识的渴求。
(1)利用学生们平时表现好得“★”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进行20 以内的数数练习,并渗透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①小美得到了14 颗“★”,学生随着课件的出示,开始数数,发现表格里放不下,该怎么办呢?(导出10 颗“★”换一个奖章)
②出示小玲和小丽都得到了13 颗“★”,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通过比较发现可以把10 颗“★”换成1个奖章,这样数数更方便。
(2)介绍数学文化。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想到了用石子来记数,小石子越来越多,数不清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数到10 块小石子,就把它们换成一块大一点的石子,这大一点的石子就表示有10 个小石子。
在学生已经会数10 以内的数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导入,唤醒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渗透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1”的观念。在日常劳动中,聪明的祖先将10 个小石子换1 个大石子,在学习生活中10 颗“★”换1 个奖章的记数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对“10个一”换成“1 个十”是实际生活所需有初步的直观体会,促使其对“1 个十”的学习的迫切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激发。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从而构建新知。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不仅得到了积累,数学思维也得以内在生长,情感与智力更是得到同步发展。
引发学生对“数数”知识学习的兴趣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充分认识“10 个一是1 个十”,教师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理解“10 个一是1 个十”
(1)设置情境,使学生产生对1 个十的需要。
乐乐有11 颗“★”,用11 根小棒代替,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 根。
(2)把10 根小棒捆成1 捆,10 根和1 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由前一环节的“奖章”和“小石子”的经验迁移到摆小棒活动上来,使学生尝试将10 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活动。在数“★”和石子的启发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 根,并尝试摆出11 根小棒。在学生认识到将10 根小棒堆在一起读数比较方便时,教师适时介绍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10 个一和1 个十,促使学生从对“10 个一是1 个十”的无意识建构上升为有意识建构。
活动二:加深“10 个一是1 个十”的理解
(1)比一比:摆出12 根小棒,比比谁的速度快。
(2)说一说:教师出示用小棒摆好的15、18 两个数,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并尝试让学生说出1 个十和几个一。
(3)摆一摆: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十几的数摆一摆,再跟同桌交流。
当学生明确了11 的摆法后,通过摆、看、说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十几的摆法,体会摆一捆和几根就表示十几,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十几里都有1 个十。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十几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多次的练习也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数”与“小棒图像”之间初步建立一个表象,建构用“十”来计数的方法,为接下去学习数位打好基础。
活动三:巩固“10 个一是1 个十”的认识
师:老师想摆19,可以怎么摆?(生指导老师摆)
师:再增加1 根就是几根呢?
生:20 根。
师:20 根是几捆?
生:2 捆。
师:两捆是几个十呢?
生:2 个十。
(师板书:2 个十是20)。
在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10 个一是1 个十”,利用不同的活动设置,层层深入。通过摆、添、捆的实际操作,学生思维从“19 到20”形成一次跳跃,对“10 个一是1 个十”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认数”的活动经验,助推了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对话交流的场景。学生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经历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猜数的不断变化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精妙之美。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11~20 各数的认识,教师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出示公交站牌:说说她们分别要坐多少路公交车?16、18 这些数在生活中表示不同的公交线路,这样既简单又方便。
(2)红灯读秒:他们上了18 路公交车。走到十字路口碰上红灯,红灯显示还要等多少秒?(14 秒)接着出示绿灯20,这个20 告诉我们什么?(20 秒)
(3)小东回家后想要买一些东西,他来到百货大楼,你知道这座大楼最高几层吗?(20 层)如果超市在10 层以上,猜一猜哪一层?(18 层)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对生活中的“数”进行描述,并用直观的素材进行呈现,这样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活动中进行认数、数数、比数等训练,学生不仅能初步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创设以上的生活场景能够激起学生“情”的涟漪,漾起“思”的波纹,情思相融相生,共同促进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学生送去课堂思维的“催化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享受生命课堂的快乐。
在解决“有多少个草莓?”这一问题时,教师利用评价激励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10 个草莓,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课件再出示14 个草莓,学生看了之后,关闭课件,请学生估一估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生:我看到这些草莓的个数比刚才的10 个多一些。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知道和10 个草莓的个数比一比找到答案。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这里大约有14 个。我也是根据刚刚的10 个草莓来看的,左边正好是10 个,右边多出来4 个,就是14 个。
师:真棒!像个小老师,说得头头是道。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看谁估的准。
生:14。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别人比较容易看出是14 个呢?
生:只要圈出10 个再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4个了。
在教师激励的语言、夸赞的动作、惊喜的表情等多样评价方式的推进中,学生估计草莓个数这一环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学习高潮,估一估、比一比、圈一圈等方法层出不穷。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但表达清晰完整,表述有理有据,学生的情感在交流中不断流淌,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不断升华。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催生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共舞”,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枯燥的、不容易理解的。“童趣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鲜活生动了起来。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学生情与思的交融,让课堂真正丰盈起来,让学习真实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