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观察大自然,为儿童写作打开一扇窗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2021-12-05 02:16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苏婵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牵牛花感官乌龟

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苏婵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关于习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大自然是学生生活的乐园,其中有丰富的习作素材。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习作时的畏难情绪,学会观察、乐于表达、爱上写作。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先安排了《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接下来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教师应立足语文要素,紧扣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的方法,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一、聚焦外貌动作观察,写出事物特征

《搭船的鸟》《我家的小狗》都和动物有关,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物外貌或动作的重点语段进行品读,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力求一课一得,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教学《搭船的鸟》第2 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后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外貌的?最后概括出作者从整体外形、羽毛颜色、翅膀和嘴巴这几方面来观察翠鸟外貌的,条理分明。教学第4 自然段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动词,品读感悟用上这些动词的好处,体会作者正是因为细致观察,才能将翠鸟捕鱼时的情形写得惟妙惟肖。

学完课文后,教师提出小练笔建议:仔细观察生活中你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聚焦它的外貌和动作,适时做好观察记录,为习作做好准备。一个学生细致观察家中养的小乌龟后,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这样写道:

我有一只小乌龟,是爷爷送给我的。这只小乌龟全身青绿色,背上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壳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多边形花纹。它的头是三角形的,脖子可以像弹簧一样伸缩,一双小眼睛黑溜溜的,四条腿短短的,真可爱。

小乌龟吃食时真有趣。爷爷将切好的猪肝丁放到乌龟缸中,小乌龟好像闻到了香味一样,它站起来,不紧不慢地爬过来,伸长脖子,叼起猪肝,一下子就吞下去了。

小乌龟真可爱,我非常喜爱它,你呢?

正是因为小作者有了细致的观察实践,才能将小乌龟的外貌特征写得有条有理,将它吃食时的情形写得生动有趣,这样的习作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家的小狗》这篇习作例文主要写了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小狗“王子”淘气可爱的特点。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课后题的要求自主阅读例文,引导他们关注小狗的不同表现和作者在细致观察时想到了什么,画出能表现“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如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学念“狗”时,它叫得最欢;它能用叫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它喜欢同火车赛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仿照旁批的样子,和大家交流阅读体会。最后总结出: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了“王子”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想到许多事情,才能将它的淘气可爱写得活灵活现。这时,教师结合这篇例文提出明确的习作要求:当我们描写身边熟悉的小动物时,还应该学会细致观察它的不同表现,并结合观察时的所想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将小动物的特点刻画得生动逼真。

二、抓住事物变化观察,激发写作兴趣

《金色的草地》第3 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教学时,教师结合课后练习二,引导学生抓住“早上”“中午”“傍晚”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来感受草地上的不同景象。学生边读边思,在讨论交流中悟出:作者不仅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段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在进一步观察后发现,草地的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有关。正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变化并细致观察,才让三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

教学本课后,教师结合课后练习三,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除了教材给出的向日葵、含羞草等例子,教师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夜来香、睡莲昼夜的变化”“牵牛花开花时一天的变化”“猫的眼睛昼夜不同的状态”“多肉植物、水培大蒜、豆芽和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枫树林的季节变化”“清晨热闹的菜市场”“下课后的操场”,等等,让他们及时完成观察记录单,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米之炊”的困顿,从而爱上写作,尝到写作的乐趣。一个学生学完本课后,周末去乡下奶奶家玩,发现围墙上的牵牛花开花了,细致观察后这样写道:

奶奶家的围墙上爬满了牵牛花。今天清晨,我在院子里玩,发现牵牛花开花了。绿得发亮的叶子中开出了一朵朵小喇叭花,有红的、紫的、白的,真好看。中午吃过饭,我又去看它们,它们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花朵蜷缩了起来。晚上,花朵收拢得更紧了。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从《百科全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正午的时候,强烈的太阳光蒸发掉牵牛花体内的水分,牵牛花就合拢了。大自然真奇妙!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提升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时,我们不仅要用眼看、用耳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努力提升写作能力。

如“初试身手”栏目中的片段二,作者调动眼睛、手、鼻子、嘴巴等感官对杧果这种水果进行了仔细观察。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这个范例进行课堂练笔。他们联系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水果进行仿写,写作热情高了,写作难度自然就降低了。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星期天,妈妈买回来一个大大的榴梿。这个榴梿外壳硬硬的、黄黄的,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真像一只金色的“小刺猬”。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真扎人。妈妈顺着外壳的裂缝剥开它,顿时,整个家里充满了浓浓的臭味。虽然它闻起来臭臭的,但吃起来可美味了。我拿起一个胖乎乎、淡黄色的果肉宝宝,咬上一口,就像吃着冰激凌一样,软软的、甜甜的、糯糯的,真好吃。

在《我爱故乡的杨梅》第4、5、6 自然段中,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将杨梅外形、颜色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将杨梅的味道写得具体可感。教学时,教师结合课后表格,引导学生梳理作者观察杨梅的所得,并适时友情提醒: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或一处场景时,我们要调动多种感官,但并不意味着在习作中一一罗列观察所得,甚至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聚焦一两种感官观察细致、深入,再进行写作就行。

学校教学楼的后面长了许多桂花树,金秋八月,桂花开了,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一个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调动眼睛、鼻子等感官细致观察和感受校园里的桂花树,并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我们教室外的花坛里长了许多桂花树。

这些桂花树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走近看,叶子绿油油的,叶片是椭圆形的,叶子的边缘还有一圈尖尖的小锯齿。灰色的枝干上长着许多粗糙的小疙瘩。

起初,树枝上长叶柄的地方生出了一颗颗“小米粒”,它们小小的,白中带点嫩黄色,这就是桂花的花苞。又过了几天,桂花开了,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甜甜的香气。金灿灿的桂花挤满了枝头,它们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小精灵在跳着舞;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刚睡醒的娃娃在伸着懒腰;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像害羞的小姑娘。

一阵风吹来,桂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起了桂花雨。这时,桂花的香气更浓了。风是香的,空气是香的,一切东西都是香的。我站在桂花树旁,久久不想离去。

大自然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无穷奥秘的世界,即使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大自然,巧妙连接课内和课外,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乐趣,激发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努力提升写作能力,真正为他们的写作打开一扇窗。

猜你喜欢
牵牛花感官乌龟
牵牛花
开在冬天里的牵牛花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乌龟
和乌龟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