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趣、美感的“句子体操”
——将儿童诗引入写话的拓展教学设计

2021-12-05 01:35上海宋庆龄学校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儿童诗学段童趣

上海宋庆龄学校 刘 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基于这一目标,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写话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可供仿写的写话素材,其中一种素材便是儿童诗。经典的儿童诗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并提供了易于学生模仿的语言形式,既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又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享受写话的乐趣和创造性表达的成就感。

一、儿童诗是写话的好支架

“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都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内在需求等相适应。”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儿童诗正是写话教学的好支架。

从内容上说,儿童诗最大的特征是在题材上“以儿童为中心”,充满童趣、想象力丰富,天然地和孩子亲近。有的儿童诗是从孩子第一人称的角度,“发出孩子的声音”,学生阅读后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儿童诗又饱含创造性,充满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调动学生创作的主动性。

从语言形式上说,多数儿童诗具有比较明确的、重复性的句式和结构,便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取形式”,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句式固定、便于“连词成句”的支架。

同时,在第一学段,教师不强调段落和篇章的概念,学生的写话随时开始、随时结束,只是通过写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仿写儿童诗,主要是仿写儿童诗的某一个片段,重心还是仿写句子,故而称之为充满童趣、美感的“句子体操”。

二、选择合适仿写的儿童诗有方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诗都适合学生仿写,尤其是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教师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有针对性地筛选。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适合仿写的儿童诗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有趣的语言或形式;(2)易于提取的句式和结构;(3)单一且开放性的主题。下面举例说明。

(一)《我学写字》:为“最熟悉的话题”插上想象的翅膀

这首儿童诗一共4小节,前四句是:“当我学着写‘小绵羊’/一下子,树呀,房子呀,栅栏呀/凡是我眼睛看到的一切/就都弯卷起来,像羊毛一样。”之后的3小节,都是重复这样的句式,重复强调同一个主题——每当“我”写一个特定的词语时,“我”的脑海中就会联想一幅与之相关的画面。

“写字”,是第一学段学生最熟悉的事,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如果没有支架,就会很难写,或者大部分学生会写得千篇一律。然而,作者为“写字”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像变魔法一样,让最平常的事情变得很新奇、新鲜。原诗就像是“起了个头”,提供了一个发散性、开放性的样式,既易于动笔,又留有足够的自我表达、发挥的余地。正是因为有了合适的模仿范例,学生心中的诗意被唤醒,美好的语言像汩汩泉水般流淌出来。

(二)《就我一个人的时候》:通过一个框架帮助学生享受“想写就写”的乐趣

这首诗只有一个小节,讲述的是“我”一个人的时候,闭起眼睛,然后想象“我”是各种各样的人或者物,比如“我”是“小酒窝”“动人的歌儿”“玩具仓库”……最后以“我还是我”收尾。

这首诗描写的情景是大多数孩子可能会经历但大多数人不会想到作为写作的题材,它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想象。有人常说,自由表达就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象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限制和束缚。但就如同突然给孩子一张白纸,他可能一时半会儿不知道画什么,完全自由、漫无目的地表达,也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而这首诗,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想象”的大框架,帮助学生将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诱发出来、表达出来。

(三)有趣、好玩的数字诗、图像诗:原来写话也是可以玩的

游戏化是第一学段教学的方式之一。诗歌具有高度的形式感,它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如数字诗、图像诗等,让儿童在阅读和仿写时调动他们愉悦的情绪、表达的主动性,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台湾诗人林世仁的创意儿童诗集《文字森林海》里面有各种有意思的图像诗,比如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能怪我不听你说话呢?我正在下楼梯。”看起来很普通,但如果按照台阶的方式两两排列,是不是很形象?还有第一行一个字,第二行两个字,再逐行增加,变成一座小山、一棵大树、一把伞的站立诗,或者沿着圆心向外转圈圈的转转诗,还有像海浪一样的波浪诗、被风刮得歪七扭八的吹跑诗等。打破字和词固定的排列形式,能产生一种新奇感,关键是能激发学生动笔写。这个方式尤其适合写话能力还比较弱、动笔积极性不太高的学生。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写话的兴趣、信心是最重要的,一旦学生愿意写,由少到多,学生写话的自信才能产生。

三、“句子体操”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作为拓展读写材料

此类儿童诗的补充,不占用学生学习课文、课堂教学的整块时间,主要是在语文拓展课、单元复习课结束时,作为拓展材料提供给学生。有些比较简短的诗歌,可以利用晨读等碎片化时间提供。经实践发现,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后半段到二年级提供较为合适,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另外,还可以作为课文的延伸学习材料提供,比如前面提到的儿童诗《就我一个人的时候》,和一年级下册课文《怎么都快乐》有异曲同工之处,课文描写的是学生一个人玩或多个人玩的情景,两首诗歌的题材相近。

(二)作为读写结合材料

儿童诗仿写的前提是阅读诗歌,需要读写结合,作为拓展教学的辅助材料。因为选择的是主题明确、内容非常浅显的儿童诗,教师无须对内容做非常细致的分析,有时候只需要带着学生通读一两遍,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提取重复出现的句式即可。不做过于细致的导读和指导,只将注意力放在诗歌的重复句式、核心词语,加以提点。等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导。让学生自主发现、体会,教师少讲,同时有针对性地讲。

教师设计仿写的具体模板,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提供写话的具体情境和支架,尤其是面对一首诗歌,如何发现到底仿写哪一部分,找到仿写的第一句和整个“骨架”,这个“起头”非常重要。

(三)作为个性化学习的材料和途径

对于同一首儿童诗的仿写,教师通过设计,将要求细致分为仿写一句话、一个小节或者整首诗,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四、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结合人的天性和自然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原则是一切课堂教学的最高原则。”写话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学龄初期的学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寻找各种材料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让他们在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就感到写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另外一个出发点是,一二年级学生存在书面语言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脱节的问题。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曾指出:“简单贫乏的书面语言所能提供的内容,远远低于儿童的口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求知愿望,远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因而,尽管学生会写的字有限,但不能因此束缚学生的书面表达。可以拓展材料的引入,启发学生借助拼音,把他们那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记录下来,将这些语言引入写话之中。

在借助儿童诗的写话练习中,教师的“扶持”作用体现在何处呢?最重要的还是儿童诗的选择。如前所述,并不是所有的儿童诗都适合学生仿写,即便是那些非常经典、构思精巧的作品,也可能因为它的表达形式、主题的多义性和结构的封闭性,并不适合学生仿写。选材的过程,对教师的阅读视野、艺术鉴赏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需要大量的阅读基础,去判断哪些才是适合提供给学生仿写的诗作。教师是资源的收集、筛选者,而能够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经验、儿童的主观感受,与儿童的心灵相通,更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更高要求的体现。

猜你喜欢
儿童诗学段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趣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