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统计分析
——以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为例

2021-12-05 00:43林冬滢王丽丽
艺术品鉴 2021年33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长白山满族

林冬滢 王丽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工艺技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神话传说、信仰崇拜之总称。[1]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的浓烈情感,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蕴藏着传统文化深厚的根源,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和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剪纸又称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一、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而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具体起源时间很难考证。在满族没有纸的时候就有了“剪纸”,早期的满族先人们用树叶、苞米窝、皮带等材料制作最初的剪刻作品,并且将其贴或缝在生活物品上。皇太极时期,女真人开始自己造纸,这时候在纸上剪刻的作品才真正称之为剪纸。渐渐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纯粹的剪纸艺术形式。又因为满族发祥地的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上长达二百〇一年的封禁,使长白山满族剪纸在19 世纪80 年代被王纯信教授挖掘,渐渐进入大众视野。

(二)文化背景

长白山满族剪纸的题材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以长白山满族人民崇拜图案而衍生出来的剪纸纹样。把动植物用图画和剪纸的形式来展现用作吉祥的象征,每当过年的时候贴在墙上、门上等地方,而以这些图案为素材的剪纸作品造型古朴,表现手法独特。第二,寓意吉祥的白色挂签。因为文化差异,满族认为白色寓意吉祥而红色寓意凶险,挂签上面刻着满文,四周还环绕着蝶状图案,而碟状图案和满文之间用粗犷的方孔链接,这种图案是祖宗传下来的固定样式被后人反复篆刻。第三,是一种半抽象的剪纸形式。第四,象征喜气、热闹的烟熏年画。就是把剪好的人物、动物沾水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用红松明子烟熏,熏过之后把黏贴物拿下来就变成了一幅幅黑底白画的年画贴在墙上。表现手法独特新颖是剪纸与年画结合的艺术品。第五,表现满族的民俗生活类型剪纸,把满族人民的生活。比如,娶媳妇、生产、冬猎、习俗等,这些剪纸作品题材丰富多样,造型古朴粗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和地方特征。

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仅在题材上多样化,在很多方面都尽显独特:第一,题材的独特。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多样化的,都表现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人物剪纸作品男性多为长辫子,女性多为大头髻,衣着均为大马褂、长袍等为典型的旗人装束。还有很多表现生活、生产、习俗、传说、信仰的剪纸作品。比如,《娶媳妇》《冬猎》等。第二,造型上的独特。剪纸的人物作品大多为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分开,很像古代刻在岩石上的岩画,具有浓厚的古朴气息。还有的剪纸人物可以立在桌子上,这属于立体剪纸,可以运用很多手法表现出来。比如,人物的身子和腿是双层的、男人的辫子直立头顶向后折去、把多张纸粘在一起,再把它剪成想要的人物样子。此外,有很多剪纸作品有图文结合。第三技术上的独特。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不拘泥于用剪子剪,还可以用刀刻、用烟熏、用香火烧还会结合撞色对比、绘画表现等手法表现出很多复杂的场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因为一些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使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被埋没了很长时间,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被发掘和保护起来,而其诉说出这白山黑水间的美,也为剪纸的世界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三)数据背景

1982 年王纯信首次发现了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作品,有象征吉祥的蛙和龟,还有它们的作者倪友芝;而后,又将剪纸艺术做地区推广;1985 年吉林省举办“民间美术作品展”,展出了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一百余幅,同年,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剪纸展中展出了十三件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作品,这是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第一次在全国亮相,也为它后续的传承发发扬奠定了基础;1987 年2 月北京文化宫举办的“长白山满族民间刺绣、剪纸作品展”中展出了剪纸作品一百一十六件;直到2003 年我国成立了吉林剪纸协会,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传承问题正式有了专门部门负责,使剪纸的传承团队初具规模;2004 年9 月通化师范学院就响应政府号召成立了“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其中,就包括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研究,使剪纸的传承步入正轨。

(四)传承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直都是国家较为重视的问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其核心载体就是传承人。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传承人的记录都是文字或者图片的静态记录方式,但是,随着传承人群体老龄化问题和文化空间的变化,使我们不得不把活态传承重视起来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到现在几乎都没有人会在生活中应用到满族民间剪纸,这门艺术如果得不到良好传承,可能会遗憾地消失在我们眼前。

二、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一)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试点

我国已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试点,并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培训班。这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由文化部和旅游部主导的大型影音文献创制项目,是以传承人为核心展开的相关影像记录,分为文献片、纪录片、工作卷宗三大部分,影音文献为主,兼具文本文献,政府可以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跟踪,并采集宝贵数据,形成大数据库,并可以长期的保存,具体可参考文献[4]。

(二)利用大数据估计出这门艺术面临后继无人时刻的时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珍贵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大数据时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创新型保护途径,文化传承的路径更多样化,文化传播也更深远。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把近十年或者近二十年的传承人信息输入计算,可以估计出这门艺术面临后继无人时刻的时间,更方便国家和政府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合理排好先后顺序,避免出现记录未完成就找不到传承人的情况。

以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为例,需要找到从20 世纪80 年代到现在的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传承人的相关信息(姓名、出生及辞世日期、出生地和居住地等),结合相应年代和地域的人们的平均逝世年龄进行估计假设,做出相应的拟合曲线,运用数理统计知识把预测的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绝迹的时间计算出来,用同样的方法把需要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计算,进行比较,使得政府和国家可以规划出近几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先后顺序。假设以下条件:

(1)在无外界特殊影响下统计模型的建立;(2)对已经熟知的满族民间剪纸的组织除外的民间个人所会技艺的估测;(3)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4)理论指导实践,对剪纸艺术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整合,已期对其保护和传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

短视频平台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起来,并且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快要被人们遗忘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这些短视频平台大火,并且,让人们爱上这类传统文化艺术,在前段时间某短视频平台还实现了美食、绘画、仿妆三类主播梦幻联动来共同展现我国古老的技艺——糖人文化,让糖人一度大火并且吸引了很多很多的糖人爱好者。借鉴在短视频平台得到很好宣传的这些传统文化技艺的方式方法,来宣传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技艺,协助传承人利用短视频平台,由专业团队进行定期拍摄剪辑,并把短视频发布到平台上。视频内容可以紧跟平台里的热点内容展现剪纸作品,当积累一定的粉丝后可以在内容上实现自由,可紧跟热点内容也可自行创作,更可以展现社会现象,和其他类型的主播实现梦幻联动加大宣传力度。这样,必然会拥有很多的剪纸爱好者,使得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能够得到更好的宣传,也能让我们的技艺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下来。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

当带社会,网络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有中国大学慕课“Mooc”、网络直播课程、微信课堂,现在规模较大的网络课堂平台有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优课堂、嗨课堂等,应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鼓励非遗传承人、非遗传习基地进行满族民间剪纸网络课程制作,吸引年轻的非遗爱好者,依托互联网+向全世界推广宣传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可以通过制作历史纪录片更直观地了解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前世今生,欣赏其艺术魅力,熟悉其工艺流程,传承其无限之美等,同时,还可以从资源共享和资源共建的方面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更好的挖掘和应用。总之,汇集一切能获取到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使其应用现代的数字技术,转换成图形、影像、声音信息,甚至漫画、动画、短片或者电视剧,使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强的关联性,结合历史更加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源和民族之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长白山满族剪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所具备的强烈文化张力和生存能力,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同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对长白山满族剪纸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将其实用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作为刺绣的底样在装饰文化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节庆礼仪方面,更是必不可少,能够将满族人民深层次的审美理想与对美的追求展现出来。而在文化价值方面,长白山满族剪纸渗透到几乎所有的民俗当中,包括服饰、居住、饮食、婚丧等,作为一种传承至今的民俗现象,其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多样化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基本标记,是民族发展的源泉。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可以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走向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进一步地,利用大数据推动满族剪纸活化利用的研究,形成文化、艺术、传播和信息各个领域协同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加快实现“互联网+”模式下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各环节的有效对接,使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服务彰显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促“信息+文化”融合创新新模式的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利于民族团结,使得艺术文化既有百花齐放又使得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失传,更有益于新文化的发展与形成。帮助地方政府和国家计算和预测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走向趋势,方便对此进行合理及时保护,在面临消失的时候及时进行抢救,在国家旅游业等方面进行合理利用,在时代发展中与社会大众进行良性互动从而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长白山满族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下雾松美——吉林
于富业剪纸作品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