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源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在全社会要尊重劳动者、关心劳动者,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为此,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价值观。
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在社会锻炼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要求。
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看法,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操守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及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使学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的态度投身到工作中,这样的学生不仅能吃苦、肯干事,而且对职业有较高的忠诚度,深受企业欢迎和社会认可,对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对人的职业行为规范具有指引和评价作用,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渴望“匠心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匠心人才”的必备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灵魂融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有助于彰显个人优良品质,对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匠心匠艺”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切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职业守则,认真对待职业活动,恪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受传统教育影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教育,过度强调技能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教育重视不够,方法和手段也比较欠缺,有意或无意地削弱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的高职院校专职思政教师配比不够,兼职思政教师又很难保障教学质量,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甚至存在思政课课时不足的现象。
工匠精神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受学制因素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者不平衡的现象依然突出。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很多学校没有安排充足的实践课程,更别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更多的是“说教式”的宣传,忽视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由于实践教育环节存在短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思想层面,很难有深刻的体会,造成“知行脱节”或“知而不行”的情况,势必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喜欢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但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对技术技能学习渴望和需求更大。因此,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缺乏新意,过多讲解理论,很少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存在脱离现实和脱离实践的现象,工匠精神的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难切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点。
在校学习期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承和培养工匠精神,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聚集专业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专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到各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内容及考核之中,融入各类学科和专业课中,让工匠精神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要注重将课程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训教学环节探索工学结合、体验式教学。
坚持把传承“工匠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入手,探索和实践“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专业教育强化技能”“人文教育提升质量”的“三位一体”素质教育模式。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办技能活动月,开展有关弘扬工匠精神的知识讲座,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开展具有匠心特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规程。同时,挖掘学生身边体现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社会知名的“大国工匠”的优秀事迹,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向学生渗透和传播工匠精神,利用官网、微博等平台向学生推广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内心。
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不仅需要学校下功夫、出实招,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发力,使工匠精神与实践教学、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与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企业精神的熏陶。校企联合开展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工匠品质、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学校要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教师管理、考核、培训等相关制度,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师资培训、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将抽象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和师生日常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爱岗敬业、求精、专注、执着、创新等优秀品质和精神传达给学生,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学校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指标,树立一批学科带头人、先进典型和师德标兵,以先进典型人物带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