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2021-12-05 01:25邹金成
教师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教育学生

艾 军 邹金成 冯 永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要想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目的。但实际上大部分地方高校设置相关课程时,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知识结构形成等,仅是简单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数门零散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融入相关理念,没有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衔接,所以无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到位

大部分地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都有着较高的学历与专业水平,很多是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但缺少实践的机会。很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只是简单地参加过某些机构组织的培训或资格考试,指导学生时缺少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用价值不大,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实践平台搭建不理想

虽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设有实践环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无法实现学以致用。而且大多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实习的大学生,担心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实习流于形式。虽然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但实际中依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平台搭建不理想,缺少成熟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无法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

二、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引入签约制,合理划分双方责任

在校企联合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双方权责的有效划分,而签约制可以很好地规避该问题,使校方、企业和学生各自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在法律的约束下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身职责,即高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学徒培养计划”,在管理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学徒制”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进度、侧重点等,根据需要全面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向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技术人才。

同时,组建多级混合队伍群,如专业大团队、班级小团队及兴趣小组等,安排1~2名教师负责小团队,而教研室或整个系的教师整体负责指导培养大团队,同时可以由多个小团队交叉组成大团队,彼此之间交流互通,团队之间定期交流成果与经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寻找差距,共同努力与进步,各个教师负责组建小团队与日常运营,保证预期目标的顺利完成。此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激励制度,切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或专业课程教育质量与效率。

(二)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时,学校对于部分用人需求不大的企业,尝试整合双方资源,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来进行资源共享,这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小企业通过加入地方高校的职业教育集团,不仅可以获得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与集团内部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方便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能够根据学生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为其提供不同的实训基地和岗位,满足其各方面的发展计划所需。在地方高校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只要表现良好就可以进入意向企业进行岗前实习,同时参与相关工艺改进和产品研发活动,获得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所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能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而且通过专门的指导和引入,双方合作过程更加细化,甚至可以采用专职、兼职等方式,或直接让教师去企业工作。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高校在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构建学校面向的行业或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的知识课程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行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研究方向和平台环境。

1.将课程内容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再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其中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职业取向”。其次,高校需要主动开设SYB、KAB等创业培训通识选修课程,为有极大创新创业欲望的学生服务。最后,开展创业模拟的实训课程,针对创业学生群体,将教学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融合,利用项目和活动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应该设置融合性的专业课程,从而将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与能力等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高校为了落实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积极优化评价体系,在期末的考核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评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还能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行业、区域发展情况的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为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校需要在线开放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的兴趣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的创新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不断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由于过分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学生的实际训练提供重要支持,借助创新帮扶指导等机构,通过前期的遴选、学校与基地的合作,为开展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相关的帮扶机构而言,学校应该全程关注并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践等服务,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校企合作形成的平台,能够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现代的创新创业知识信息和国家政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学校需要提升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实践比赛、创业大赛等,明确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同时,随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学生增加实践难度,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就业创业目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充分就业。

总之,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应发挥教育优势,培养具有行业视野、前沿意识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这也有利于地方高校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内涵建设,更好地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及服务行业,推进地方高校、行业高校在地方或行业中继续大力发挥支撑乃至引领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校企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题解教育『三问』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