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筒前语言的艺术处理跟舞台语言的艺术处理有着很大的不同,究其根源主要来自于二者的声音传播媒介有所不同:在舞台语言的语境之下,声音的传播媒介主要依靠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自身的声音音量,观众的耳朵跟演员的声音是无缝衔接的,观众接收到的是从演员口中发出的、中途没有任何设备修饰过的纯正的人声;而在话筒前语言的语境之下,演员是在电声技术的辅助之下来进行声音造型的,观众的耳朵根演员的声音中间多了一层“科技设备”的媒介。这就要求演员在话筒前的语言处理时,要更加生活自然,朴实亲和。
关键词:演员 语言艺术 处理
在大学三年级的两个学期当中,我们的话筒前艺术语言课程主要分为了两个阶段:其一是广播剧的演播课程,其二是影视剧的配音课程。
1.广播剧的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段
广播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听觉的喜剧艺术和想象的戏剧艺术。我们把广播剧的艺术创作形式称之为“演播”,就是想让演员理清“演”与“播”的先后顺序,在广播剧的创作上,是演在前,播在后的,广播剧首先是一种戏剧表演的分支,只是它的演出对象不是现场观众,也没有面对面的搭档来对戏,但它依旧要求演员在录音棚里,在话筒前,对着想象中的观众和搭档做表演,只有在背对观众的地方演员自己在内脑海当中先建立视像和画面感,观众才有可能仅凭借“听到”演员的“播”,而“想象”演员的“演”。
我在广播剧的演播课程当中学习的剧目叫《妈妈的灯》,我在其中塑造了母亲、女儿晨晨、25年前的母亲,以及25年前的女儿晨晨,这四个声音。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演播”的难度,虽然我只是站在话筒前进行着台词语言的不断变换和造型,虽然我在“演播”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观众再观看我的表演,但是为了是人物形象的声音造型更加契合,我甚至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的举手投足,展开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想象中当我塑造“母亲”的声音时,对面就站着“女儿晨晨”,而当马上下一句台词塑造“女儿晨晨”的声音时,面前的正在交流人物形象又马上换成了“母亲”。我想这大概是我对”、广播剧的创作方法——“演播”二字——最为深刻的印象和体会了。
2.影视配音的技巧与声音的运用
影视配音艺术可以算是台词艺术当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了,我喜欢把优秀的配音演员们称作“声音的魔术师”,因为如果说演员塑造角色是在剧本的基础之上进行二度创作的话,那么配音演员为二度创作的人物形象再进行一轮声音的造型,简直可以说是演员的三度创作,而且这种创作的切口很小,只有语言这一个方面。
我的配音作品最初是两部迪士尼的动画译制作品,一部是带有浓厚东方韵味的《花木兰》,另一部是地地道道的西方神话《冰雪奇缘》,我在其中分别饰演了“媒婆、木兰”以及“艾莎、安娜”这四个角色。
在第一阶段的译制片作业中,《花木兰》是根据我国传统乐府长诗改编的动画作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原型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只说我选择的片段,我选择的片段是:花木兰的父母极力想帮女儿找一个好归宿,花母领着孩子去精心打扮了一番。去见媒婆时,尽管花木兰小心谨慎,但是还是搞砸了一切,给媒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冰雪奇缘》则是完全的迪士尼童話套路改编的电影作品。我选择的片段是:一天半夜里,安娜叫醒在床上的艾莎,求她陪自己玩,问她“想不想堆个雪人?”原本不为所动的艾莎听闻这句即刻睁开眼睛。艾莎将大厅变成溜冰场,按照安娜的样子为她堆雪人,姐妹俩玩得不亦乐乎。谁料突生变故,在雪堆上玩耍的安娜蹦跳速度太快,艾莎几乎接不住她,不小心脚下打滑失手用魔法击中安娜导致安娜昏厥。艾莎抱住安娜惊恐哭泣不知所措。
这之后是两部国产片《红高粱》和《康熙王朝》的片段,不得不承认,虽然有年龄感上的巨大差距,但是国产片配音对于我而言始终感觉要更容易拿捏一些。
总之无论是译制片的配音还是国产片的配音,都要仔细的注意保持原片的风貌,深入到原片角色的灵魂深处当中去,与角色一起感受片中的情节,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角色的感情世界,不要想成是单纯的台词对口,而是用声音化妆得技巧去揭示角色的内心,力求做到音魂相随,心口统一。
3.结论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语言就是人们进行互动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声音又是语言传递的桥梁。跳出生活的语境,即便在表演的语境之下,无论是戏剧舞台表演,亦或是影视镜头前的表演,有声语言都是演员交待故事情节、揭示作品主题、展现思想冲突,以及刻画人物、感染观众最为重要的手段。因此,一名合格的演员必须进行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的长期训练,这种演员艺术语言的基本技巧,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声音化妆技术。
演员的有声语言训练或者说是声音化妆技术的训练,作为演员的艺术语言,在艺术上就有它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声音化妆技术的训练理应达到:既能够保持语言的真实性,有能够兼顾艺术的形变;既能够保持讲话的自然,又能够赋予表演所特有的修饰;既能够有丰富的内心感受,又能够具备生动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带给观众充裕这浓厚生活气息的亲切感,又能够带领观众进入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
这样的标准就要求演员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声音化妆技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又要掌握演员艺术语言的内外部技巧(声音化妆技术的外部表现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创造必要的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向着一个优秀演员的标准逐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172页.
[2]梁平。《浅谈几点戏剧表演中的对立统一因素》。《北方音乐》,2010年,第8期:71页.
作者简介:罗才美,籍贯:重庆,1993.1.9,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重庆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