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义
刘家的先祖刘宗汉康熙年间迁居湘潭,先居湘潭上八都杨柳冲三人垇,后在湘潭九都十甲广东桥下刘家湾定居。他后裔世代留居在湘潭,形成衡山迁湘潭刘氏。刘揆一、刘道一的父亲刘方峣早年为湘军营勇时,因仗義释放被俘的太平军总制林迪荣,为避祸,改名明远,到湘潭县八斗冲定居,后在湘潭县衙充刑房当差役。刘方峣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刘谦唐、刘吉唐和刘六一。刘谦唐即刘揆一,刘吉唐即刘道一。义和团运动后,马福益在湖南、江西一带拥众十万人,当时湘潭县接到密令,将派兵前往,抓捕在湘潭附近活动的马福益,刘方峣闻讯后,密嘱刘揆一向马福益通风报信,马感恩刘揆一,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友谊想不到以后竟成华兴会联合会党合作。
刘揆一,字霖生,中国民主革命家。1903年春自费留学日本,结识黄兴,一同参加留日学生反对沙皇俄国侵占我东北三省而组织的拒俄义勇队。1903年九月在长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谭人凤等发起组织华兴会,酝酿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政府。他们决定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方针,首先在湖南发动起义。为便于联络会党,他们又建立外围组织同仇会,邀马福益等会党头目参加。1904年春,黄兴、刘揆一在湘潭县茶园铺秘密会晤马福益,共同制定了发动长沙起义的计划。他们决定11月16日西太后七十岁生日那天,在长沙祝寿会场安放炸弹炸死到场文武官员并乘机攻占长沙。刘揆一在醴陵渌江中学担任监督,暗中负责调度会党及联络军队。他和黄兴等还变卖家产,充作这次起义的活动经费。他们仿照日本军制,将会党编成革命军旅,黄兴以同仇会的会长身份兼任大将,刘揆一为中将,掌理陆军事务;马福益为少将,掌理会党事务。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积极进行的时候,不幸因事机不密,为湘抚陆无鼎侦知。黄兴和刘揆一被通缉,九月三人相继逃入上海,起义未经实现,即遭失败。黄、刘抵沪后,上海发生了万福华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机关遭破坏,黄、刘又被迫离沪,亡命日本。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刘揆一因持导议,没有参加,直到1907年1月,他才加入。不久他代理东京本部执行部庶务干事,其主要工作是筹划会务、发展会员,为前方武装起义调遣人员和购运枪械。同年,孙中山与黄兴先后到安南(今越南)组织南方的武装,刘揆一为了管理好同盟会的事务,举家从湘潭迁往日本东京,直到辛亥革命后方回国。这时,同盟会领导意见不一,内部发生分裂,刘揆一为顾全大局,力排众议,反对分裂,做了一些调解工作。他拒绝召开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的会议,维护孙、黄合作。1909年8月,因经费问题,陶成章联合李燮和等发表《七省同盟会中匿名书》,列举罪名攻击孙中山。十月,刘揆一和黄兴、谭人凤联合致函各报社,否认陶等函件的效力,使陶等的谋划未能得逞。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刘揆一亲临汉口前线任督战员。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刘为湖南省五代表之一。南京政府成立,刘任参议院议员。1912年同盟会转为公开的、以从事议会政治为目的的政党,刘揆一为十干事之一。1912年8月,刘揆一接受袁世凯的任命,担任陆征祥内阁工商总长,1913年7月辞职,在天津创办《公民报》,刊登反对帝制的言论。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杨度曾以5万元相赠,以换取其参加劝进,遭其坚决拒绝。1916年初《公民报》刊登反对帝制的言论,被日租界当局查封。同年6月,黎元洪继任总统,刘揆一担任国会议员直至1918年国会解散。北伐战争前夕,刘揆一赴广州投入革命洪流,和国民党及共产党领导人都有接触和往来。大革命失败后,他寓居北京,闭门著书,1929年出版《黄兴传记》。1932年刘揆一到南京受聘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纂修。1933年刘揆一被蒋介石聘任为行政院顾问。“九·一八”事变以后,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常写诗词加以讽刺。1934年,他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救国方略之见》,主张恢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这引起蒋介石的反感,不久他即被解除顾问职务,遂退隐家园。日军侵入湖南期间,他隐居湘西洪江,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很少往来。解放后,他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书信往来。
刘道一,字炳生,幼时聪慧,成绩优异,幼年入私塾读《孟子》,能朗朗成诵,性格开朗,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后入县城益智学堂学习,受革命潮流和兄长刘揆一的影响,思想激进。读《汉书·朱虚侯传》时,对“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句话非常欣赏,便自号“锄非”。后入长沙修业学校、湘潭美国教会学校。他尤其在政治上早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他极其关切祖国命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黄兴在长沙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1904年,刘揆一、吴禄贞等人发起成立了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刘道一亦加入其中。因其具有语言天赋,被华兴会内圈组织同仇会派去湘潭策动联络哥老会首领共图大业。刘道一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像会党同志宣扬革命道理。3月,刘道一考取官费生留日,入清华学校(即原东京大同学校)读书。在日期间,刘道一受到东京留学生革命气氛影响,逐渐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1905年8月,刘道一参与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划工作,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被推为书记、干事。之后,革命党与保皇派论战时,他积极参与其中,发表有《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等文章。12月,他加入秋瑾等人组织的秘密革命团体“十人团”,随后又与秋瑾等人加入冯自由在横滨创办的洪门三合会,被封为“草鞋”。1906年秋,刘道一奉派与蔡绍南、彭邦栋等回湖南,以图“运动新军,重振会党”,酝酿武装起义。萍浏澧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他到长沙后,与蔡绍南约集革命同志数十人在水陆洲(即橘子洲)船上密会,传达黄兴部署武装起义的意见。会后,刘道一留长沙掌握全局,负责与同盟会东京本部及各方面的联系,蔡绍南则前往萍乡一带联络会党,计划等军队策反成熟后,在年底清廷封印时举事。1906年12月4日,蔡绍南、龚春台等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声势浩大,清廷震惊,急调湘、鄂、赣诸省五万兵丁会剿。由于起义队伍纪律不严,指挥失灵,终遭失败。当时,刘道一正在长沙运动新军,听到举事消息后,日夜加紧准备,以便起义队伍攻取长沙时新军及防营能开城响应。他先在长沙筹划,随后又往衡山进行联络。但是由于他的行踪早已引起清廷地方政府的怀疑,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他不幸被湖南巡抚岑春煊派兵逮捕,解送长沙府审讯。他在狱中屡遭酷刑,坚不吐实,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清吏无奈,以从他身上搜出一枚“锄非”二字印章为借口,于当年12月31日将年仅22岁的刘道一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黄兴在东京得知刘道一牺牲后,与刘揆一相抱痛哭。孙中山闻讯,满含悲愤,作诗哀挽。刘道一的父亲刘方峣因悲愤过度而仆地中风,一个月后也病逝。刘道一的夫人曹庄当时正在长沙周氏家塾读书,闻信自杀,未成,两年后仍自缢殉节。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著有《衡山正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