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琪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祖籍今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原邵阳县亲睦乡蒋家冲)。为躲避战乱,蔡锷一家迁往今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及水东乡一带。考虑到蔡锷求学之便,其父亲正陵和母亲王氏通过“酿米酒、打豆腐、送货郎担”等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
蔡锷天资聪颖,6岁时便得到山门镇路边村秀才刘辉阁的赏识,让其免费入读蒙馆私塾。总角之期(指蔡锷8岁),秀才刘辉阁又将自家侄女刘森英许配给蔡锷为妻。
蔡锷在刘辉阁及张介寿先生的教导下,外傅之年(10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全部课程,以致学有所成。舞勺之年(13岁),在其父亲正陵的陪同下他参加了宝庆府的院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举为秀才,被誉为当世“神童”,轰动桑梓。
蔡锷虽年少成名,但其并不满足于此,在宝庆名士樊锥(倡导维新的思想家)的熏陶下,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长沙时务学堂(戊戌政变时维新派建立的新式学校)开办之后两年内,共组织招考三次,录取学生超过200人。“白帽轻衫最少年”用来形容蔡锷一点也不为过,蔡锷16岁时便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年纪虽小,所获得的成绩却不菲,当时便与林圭、李炳寰一起并称为学堂的“三大高材生”。
蔡锷在长沙时务学堂求学时,遇到了使其受益终身的恩师梁启超,梁启超对蔡锷也是关爱有加,勤加扶掖点拨,不日师徒之间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1898年,维新派领导的戊戌政变发生后,长沙时务学堂被迫停止办学,时任校长离职,之后蔡锷辗转上海、武汉等地求学。
1900年,蔡锷参加了反清起义自立军,后来因为事情泄漏,导致起义失败,多数师生友人遇难。虽然蔡锷幸免于难,但对他的影响比较大,即改原名艮寅为锷。蔡锷当时不顾恩师梁启超的反对,下定决心,弃笔从戎。书生习武,成长之路势必更加艰辛。蔡锷经常去大森湾游泳,既锻炼体魄,又磨练意志。后来蔡锷留学日本,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此学校以训练残酷著称。为了能习得真本事,蔡锷时常以王夫之名句“六经自我开生面,七尺从天岂活埋”来勉励自己,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后来,蔡锷与张孝准、蒋方震一起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蔡锷深受恩师梁启超启迪,虽迫于国家现状走上军事救国之路,但从未停止对“改造旧制度、建设新国家”的思考。1902年,蔡锷发表《军国民篇》,文中指出要想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不至于落后挨打,必须全面改造国人精神面貌,摆脱奴隶性和依赖性,改掉贪生怕死、贪图安逸、老气横秋的风气,从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解放出来,综合并举,努力塑造出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新国民,从此走向复兴。
没有独立自主的国民,就没有独立自主的国家。民弱必定国衰,民强方能国盛。蔡锷既重视整军经武,也重视国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富民强。1911年,蔡锷率领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在夺取当地政权后,立即投入建设。当时财政吃紧,蔡锷便以身作则,带头减薪,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倡导民主新风,以期改变当地民众的旧思想和旧习惯。1913年,蔡锷奉调入京,当地民众为感其恩德,准备为蔡锷修建生祠,但被其毅然阻止,蔡锷还将省议会赠送的路费全部赈济给当地灾民。
1916年元旦,袁世凯悍然宣布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改元“洪宪”,企图复辟帝制,身处京师的蔡锷之后秘密潜回云南,与滇省军政领导人唐继尧等将领一起发动了推翻帝制的护国起义,宣誓武力讨袁、捍卫民国。临行前,他与恩师梁启超约定:“事若不济,吾齐死之,绝不亡命;若其济也,吾齐引退,绝不在朝。”在经过百余日艰苦卓绝的斗争后,袁世凯最终迫于压力,取消帝制,蔡锷和护国将士们用精诚和热血挽救了国民。
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逝世,时年三十四岁,给后世留下“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的遗言。当蔡锷离世噩耗传回国内后,举国悲恸,社会各界民众自发悼念这位年仅34岁的护国军神,全国人民将其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当海容号巡洋舰将蔡锷烈士灵柩运回国内时,孙中山先生亲自前往为其扶灵,当时的国民政府也为蔡锷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国葬。
在蔡锷追悼会上,梁启超告诉大家,蔡锷反袁是“为国民争人格”,蔡锷在讨袁誓师大会上曾经说过,此次义举不一定能挽救国民于危难之间,至少可以替国人争一回人格。
民国政治家曾琦评价蔡锷为“近世少见,有德有才,能文能武”之人。蔡锷着重实行,一生的事业便是对“智、仁、勇”三字最好的诠释。蔡锷死后,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新派还是旧派、年老还是年幼,大家都一齐哀痛、悼惜。而咱们的朱德总司令曾经将蔡锷将军的言行奉为其在黑暗时代所遇的指路明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授蔡锷为“革命烈士”。无论是在旧时代还是新时代,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蔡锷都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历史地位也必将受到万人敬仰。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处在正确的位置,走光明的道路。得志的时候,偕民众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时不骄奢,贫贱时不动摇,面对强敌不屈服。蔡锷便是顶天立地之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