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项目: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课题《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号:BY[2021]G227号。
摘要: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时,不仅承担着给予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班级教学工作当中总是存在一些特殊学生群体,比如离异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具备较强特殊性,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学生进行特殊化管理,引导这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保证其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文章立足于中学离异家庭学生群体,分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 引言
中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群体来讲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必须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学生特殊的心理关怀,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心理辅导,关注其心理发展状况与问题。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还要注重从这些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确保学生心理辅导方式正确性才能够帮助这一特殊类型学生。接下来文章将立足于这一核心观点,首先探究中学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其次分析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探究如何进行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疏导。
二、 中学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一)学生内心敏感,缺乏自信心
通过对班级当中离异家庭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班级生活当中呈现相对敏感的内心状况。比如一些离异家庭学生在和其他学生看待同样一件事情时所呈现的态度和心理完全不同。其他正常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会积极向教师或者家长寻求帮助,但是离异家庭的学生群体对待这些困难的时候,往往选择自己承受。除此之外,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比较容易产生放弃心理。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这些学生开始出现较强的叛逆心,对于教师和同学的管理与相处方面处理不到位,常常由于各种细微原因产生较大情绪波动。在自我认知方面,这些家庭离异的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但同时又非常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动争取机会,也不敢在班级学习当中大胆表现。
(二)学生心理相对孤僻,集体融入性不强
除了内心敏感之外,离异家庭学生在性格方面的表现也相对孤僻。通过对班级当中性格相对孤僻的学生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处在离异的原生家庭当中,从小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导致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经常习惯独处,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希望能够自己解决,不善于将自己脆弱和需要帮助的一面展示给长辈和教师。此外,在集体活动当中,这一部分学生对于集体活动的参与感也非常弱。例如在校园运动会或者是文艺汇演当中,大部分情况都是一些正常学生积极参与,而很多处在离异家庭当中的学生不仅自身无法单独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意与集体成员共同参与某一类活动。
三、 中学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受原生家庭影响严重
通过对一个班级当中离异学生群体展开细致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形成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各种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这些学生的原生家庭当中,要么缺乏父亲这一方,要么缺乏母亲这一方。众所周知,一个健康的家庭必须由父母双方共同构成,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离不开父爱与母爱,无论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直接造成学生性格方面的各种问题。除此之外,父母离异带给学生最大的压力就是具有抚养责任的一方必须尽可能的工作,所以陪学生交流沟通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时间较少,这就造成了这些学生从小养成孤僻的行为习惯、内心也相对敏感。这些不良因素被带入校园生活当中,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和集体生活当中表现得格格不入。
(二)受集体氛围影响较大
在离异家庭学生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和大部分正常学生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這些学生往往从比较悲观的角度出发,所以在班级生活当中,这些学生经常会受到班级氛围的影响。比如,在班级生活当中,有些心理健康,并且原生家庭健康的学生就会形成非常外向的性格,能够与集体成员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经常从事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可是一些离异家庭的学生本身存在的心理和性格缺陷,这些学生无法像其他正常学生那样融入集体,和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各类活动,在这种鲜明的对比当中使得相当一部分离异家庭学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当他们将这种心理压力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进行疏解时,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有的学生会将叛逆作为一种性格表现方式,不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和安排、也不愿意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更不愿意和家长之间进行平等、诚挚的沟通交流。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离异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发展甚至会伴随学生终生。因此,针对中学阶段的离异家庭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心理引导这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才能够真正帮助离异家庭学生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促进离异家庭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四、 中学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策略分析
(一)强化学科教师融合的辅导机制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不同教师带给学生的具体感觉不同,所以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不同教师能够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可以强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密切合作来对不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这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当中,其他科目成绩都比较差,但是对于语文科目却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并且和语文教师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于是班主任就可以将这一类学生划分到语文教师的小组当中,语文教师需要作为与这类学生进行直接沟通交流的媒介,了解这些学生在班级生活当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然后将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和学校。通过学校和班主任、教师等共同讨论、分析符合这一类学生心理疏导的重要方式,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学习或者生活当中的重要困难,才能够实现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的正确引导。通过这个简单的案例,主要是为了说明不同学科教师在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时候,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当中,必须注重进行个体差异的划分,密切观察学生对于学科教师的具体态度,引导受离异家庭学生欢迎的教师与这些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更多地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心想法,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观点的有效传递,最终才能使校方确立符合引导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方案。
(二)发挥集体教育作用,增强离异家庭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很多离异家庭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很大一部分情况都在于这些学生从小就习惯了独处,遇到任何困难都需要自己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总是觉得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有人关心自己。因此,这些学生基本上缺乏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当中总是无所适从。学生这些方面的心理问题依靠学生自我调整是无法改善的,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引导班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影响。例如每一周的班会,班主任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召开,第一个部分针对班级当中的正常学生群体;第二个部分则针对班级当中的离异家庭学生群体。在针对正常学生群体开展班会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引导这些学生在集体活动当中尽可能地帮助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论开展何种集体活动,都要尽可能地引导离异家庭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成员对于自身的关爱和包容,才能够逐渐树立他们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自信心,逐渐培养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真正融入集体生活。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群体开展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时,班主任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心理安慰和辅导,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经历,学会从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阴影当中跳脱出来,积极参与各项班级集体活动,把自己真正看作班集体当中的重要一员,更好地认知自我价值才是离异家庭学生打破心理枷锁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在中学班级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除了对离异家庭学生采用直接疏导的方式,还应当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对其他正常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积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帮助和关怀、更多地肯定离异家庭学生的在集体中的价值,这也是引导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策略,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当中值得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三)融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特殊引导
在现当代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强调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当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感,同时也强调利用现代教育科技改變传统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群体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当代互联网技术同样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因此,教师还要注重探究现代教学科技如何为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比如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可以不定期地对不同离异家庭学生进行家庭走访活动,通过家庭走访活动,了解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情况等。在获取了这些基本资料之后,对这些离异家庭学生构建电子档案,并在电子档案当中明确不同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的学生在原生家庭当中虽然父母离异,但是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关怀都较多,这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多感受到的只是家庭残缺的遗憾,那么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相较于其他学生就会更小。但是有的学生在家庭生活当中完全缺乏父亲或母亲一方的关爱,并且具有抚养权的一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疏远,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比较严重,在初中阶段往往呈现出过度强势或过度孤僻的不良性格。在针对这两类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形式,才能使之更加符合普通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实现对中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压力疏导。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心理教师咨询,为离异家庭学生群体邀请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些学生可以随时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沟通,由心理咨询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并将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的方法反馈给校方,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质量与专业程度。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离异家庭当中的学生群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压力的疏导,引导其以积极向上的视角观察世界,带动班级当中的其他成员形成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给予离异家庭学生群体更多的集体关怀,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和集体意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发挥当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全面强化学校对于离异家庭学生引导的专业性,才能够真正落实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促进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致荣,张福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7(17):23.
[2]刁燕.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74.
作者简介:
高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枝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