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萍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三江54550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发病急、传播快、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黏液、呼气时带有湿性啰音,病鸡还会出现无食欲或者食欲废绝的现象,病程长时在喉头内形成干酪样物可阻塞喉头导致病鸡窒息、衰竭死亡。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出血、糜烂和坏死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寒冷季节多发,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可以引起鸡大批发病、死亡及造成幼鸡生长迟缓、蛋鸡产蛋量下降,危害较严重,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019年11月,辖区内某村反映该村较多贫困户所饲养的鸡(扶贫发放的鸡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鸡死亡病例。病鸡主要表现:初期,食欲减退,出现打喷嚏、鼻流清涕、眼流泪;之后,出现轻微的咳嗽和呼噜,大口喘气,发出嗷嗷的怪叫声,喜卧不动;后期,食欲废绝,继而出现咳嗽不断、咳出带血的黏液,甩头,垂头,死前伴有大量挣扎。据了解,这类情况在该乡镇临近其他村也有发生,畜主曾使用过一些简单的感冒药,效果甚微,仍不断出现鸡死亡现象。
病鸡体温升高,精神萎顿,消瘦,有的缩颈,鸡冠肉髻呈紫红或紫黑色,眼半闭或全闭,眼睑肿胀;打喷嚏,鼻周有半透明状分泌物、鼻液增多;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不时有吼吼的怪叫声;咳嗽、间断性咳嗽,个别严重甩头咳出带血液的黏液和血凝块;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食槽、墙壁、地上有血性黏液;粪便呈绿白色或黄白色糊状。
病死鸡嘴角和羽毛有较多血痰污染,口腔内有血性黏液,眼结膜充血、水肿;鼻腔、鼻窦有黏液性、脓性或纤维蛋白性分泌物;喉头点状出血,气管黏膜潮红水肿、呈现充血和出血现象,附着大量带血的黏液性液体(个别有血凝块),气管管腔中有灰白色泡沫状液体或黄白色干酪样物阻塞、易剥离,支气管、肺和气囊可见到出血、充血等病理病变;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特征。
根据其流行病学、发病情况、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可初步诊断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暂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病时要严格隔离、消毒、对症冶疗,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防止病毒侵入、扩散。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辅以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1)隔离病鸡,鸡舍及时清理粪污,鸡舍和用具消毒至少2 次/d(带鸡消毒)。
2)病鸡治疗: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板蓝根饮水或拌料,并配合添加抗生素(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肌注避免继发感染,每天早、晚各1 次,连用4~6 d。对于病情严重的鸡,加以青链霉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的药物进行肌注。
3)易感鸡群,喂服电解多维和抗菌药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1)实行严格隔离,保持卫生清洁、定期消毒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本病难以扑灭,患病鸡、隐性带毒鸡和康复鸡均可带毒、长时间向外界排毒,也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发现病鸡、可疑鸡要及时隔离,避免与易感鸡接触。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鸡场防疫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饲养用具和环境消毒,对进出车辆、人员要严格消毒,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病原侵入。鸡场发病时须严格带鸡消毒、控制病情扩大。
2)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鸡场对于新引进/来历不明的鸡必须要隔离观察,才可混群饲养。鸡群拥挤、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等不利条件均可导致鸡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和加速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好鸡舍通风换气工作,避免鸡群拥挤,饮水或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对于发病的鸡场,病鸡、病愈鸡、耐过鸡仍存在带毒的风险,最好进行淘汰,不与其它鸡混群饲养。
3)目前针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疫苗接种虽然是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接种后的鸡存在长期带病毒、可能导致病毒防疫性污染,故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疫苗,在未发生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地区不宜使用疫苗接种。
4)在临床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易与鸡新城疫、禽流感、黏膜型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鼻炎等混淆,可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但最终确诊需通过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