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榕
(忻城县都乐水电管理所,546200,广西来宾)
如今,农田灌溉水渠已经成为广泛推广应用的水利工程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农田灌溉水渠,可有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效确保农田作物高产,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要发挥农田灌溉水渠的最大功效,就必须注重建设施工的质量,从施工技术上把好质量关。一般性的农田灌溉水渠施工,都会面临较为繁琐的施工工序,各流程要做到质量独立控制,并加强与其他工序之间的统筹调度,才能最终建立高效科学的技术体系,保障施工质量理想化、标准化,其施工技术要点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启动施工前,要科学建立和完善施工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为项目正常施工提供依据。在组织环境质量可行性调研工作时,必须强调调研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技术人员要分解环境指标,特别对施工区域的气候环境、水体环境、微生物指标、空气污染指数、植物类型、植株规模、植被覆盖率等质量指标进行科学检测,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作出精准全面的分析,建立施工区域环境质量调研报告,为后续的农田灌溉水渠施工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完成施工区域环境质量调研后,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参考各项指标开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与设计,在设计中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首先对环境承载力、环境压力、环境响应能力等状态进行研究,确保后期的施工强度和施工影响不会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上限,同时还会有效促进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正向升级。农田灌溉水渠的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原有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对环境的平衡状态制造了压力与负荷,可能在后期影响周围农田的土壤环境,诱发盐碱化。水渠施工及投产运营会促使人们加强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控检测,使得环境响应能力持续提升,对保护环境而言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在施工设计阶段,把握好施工对环境的综合影响,预判可能出现的不良危害,积极优化技术工艺,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才能确保工程取得理想质量,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在可行性调研规划中,技术人员还要依据相关标准计算灌溉流量,从而对农田灌溉水渠的主干渠或支渠类型等级进行确定。
农田灌溉水渠在建成后,要保持较长年限的农田灌溉及泄洪等服务,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质量的整体控制,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技术角度抓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所有被使用的材料,都应是高质量、高标准的产品。无论是施工机械,还是砖石、混凝土、石灰、砂等材料,都必须完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确保在施工后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不会对农田土壤质量、农田作物生长造成危害。在现阶段,很多建筑施工材料都有了智能化的升级变革,农田灌溉水渠的施工材料也应积极考虑采用智能化材料,不仅节省财力投入,还可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的投配调度压力,整体提升工程建设适应性。
农田灌溉水渠施工周期与进度都在项目启动前作了明确的预期规划,因此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的科学管理,要求不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升管理技术水平。不论在何种工序中,都要及时安排专项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人。所有人员在上岗前都要接受安全施工培训,在岗施工期间也应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施工技术培训,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规范高质量施工的责任心。项目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起监督管理责任,注意在巡检中善于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调查和评估施工人员是否对周围的农田作物造成破坏,是否存在转换工艺、缩减工序、偷换材料等情况,是否存在不安全、不规范的施工习惯等。通过施工项目科学管理,可以有序推进施工,优化施工质量,扩大环保效果。
农田灌溉水渠在正式施工中,第一步是要做好沟槽的土方开挖。要按照设计图纸,在需要引水流灌溉的线路上预设沟槽。水渠需要长期向农田灌水,因此不能在使用中出现地陷裂痕和坍塌等问题,这就要求开挖前技术人员应对预设开挖位置的地质条件作出精确的勘测,经过土壤承载力试验后分析该位置的基层强度,若试验结果不理想,则表明基层土质不宜作为水渠施工地质,就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利用机器设备夯实土层,或是换填新土,从而改善土质,增强水渠基础结构的稳定可靠性。做好基础试验后,开挖土层上表所有的覆盖杂物,要求全部清理,然后在平整的地面上完成渠线深度等施工参数的测量。水渠沟槽的土方开挖应以分层方式进行,单次作业应保留0.2 m 以上,直至开挖深度满足预设标高后停止开挖作业。沟槽基底要进一步夯实,首先回填0.3 m 厚的虚土,再驱动夯实机持续击打夯实,确保土质密实度超过0.9。
农田灌溉水渠的槽道土方开挖结束后,施工人员应利用施工桩标记好高程测量数值,设置施工线,并进入水渠顶外侧平台的施工阶段。水渠两侧的平台要坚固牢靠,一般应将平台宽度设定在0.5 m 以上,这样有利于当水渠中引水流量增大时抵抗水流的冲击,保持水渠的正常形态,保持渠道的畅通。水渠槽道两侧的边坡必须做好修整,其坡度应用1∶1.5 的边坡靠尺测量,不能随意开挖破坏边坡的结构稳定性。若在检测中出现超挖情况,则要通过回填夯实的施工措施确保干容重满足设计标准。
农田灌溉水渠施工中,对渠道进行混凝土浇筑是关键性的作业工序。浇筑混凝土可以大大增加水渠整体结构的坚实性,防止水渠内的引流水出现渗漏,延长水渠工程的使用寿命。混凝土浇注施工技术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混凝土各原料的质量要过关,强度、级配等指标必须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二是严格按照科学配比对材料进行拌和,拌和时长应与现场需求相配套,提升砼体均匀性及和易性。三是及时对拌和料抽样送检,不具备浇筑性能的物料不予使用,要在分析原因的同时重新处理物料拌和。四是混凝土拌和站要远离农田,远离周围的水池、水井等区域,减少污染。在拌和料验收通过后,要用车辆运输至施工地点,运输路线要提前做好设计和处理,不可破坏农田作物,不可破坏农田地基和土质,若碾压过度则要进行恢复处理。运输中还要注意拌和料的保温,避免温度降低影响浇筑施工的质量。五是考虑到农田灌溉渠要服务于成片农田,纵横延伸的结构要保持稳定,因此具有较长施工线,混凝土的浇筑应分段施工。已施工的段落应制作水泥原浆进行人工收面,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六是浇筑过的混凝土段要施加振捣作业,持续增强紧实度,提高浇筑质量,确保工程完成后引流灌溉没有渗漏。七是浇筑后期要加强湿性养护,避免出现表层裂痕。
农田灌溉水渠的上层要配置砂浆来完成砌体施工。为增强砌体强度,可使用M7.5 水泥砂浆。砂浆配制前必须检测各材料性能,确保混料含泥量低于5%,并保持2 min 以上的拌和操作,增加混料的均匀性。砂浆要在拌和后及时使用,确保试块通过强度检测后全面开展砌体施工。砌体是后期灌溉水渠持续引流输水的重要结构,所砌筑的墙体要求具备极高稳定性,可采用坐浆施工方法,将饱满的砂浆与砌石紧密粘结,避免出现内缝、间隙、气泡等现象。砌筑施工后需及时清除砂浆残留,并要进行科学捣实作业,确保捣实操作不会造成砌体松动。若水渠砌体由多层条石堆筑,就需要特别注意相邻石层间的勾缝问题,若勾缝不及时处理,则会大大降低水渠引水的安全性,不仅容易渗漏,还会突发渠道垮塌。一般对勾缝的处理采用425 规格的水泥砂浆,灰砂比接近1∶2。在砌筑作业24 h 后,先清洁缝槽再进行清缝,确保砌缝的合理封堵。
农田灌溉水渠的施工建设近年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水渠结构是水利工程项目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但其施工过程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在施工技术上存在难点。只有坚持优化施工技术,才能控制影响施工质量的诸多因素。施工人员应重视加强环境可行性调研、材料质量把关、项目科学管理、现场技术控制等技术要点,确保农田灌溉水渠施工质量不断提升,为农业生产贡献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