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认同在医院基层党建中的应用

2021-12-04 13:44:06郝娅宁杨亚丽
现代医院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部个体党员

吕 晶 郝娅宁 杨亚丽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的高度,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新时代,只有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为病人为社会服务[1]。但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薄弱、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不强,工作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差[2],导致思想不统一,凝聚力差,很难做到步伐一致,造成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影响基层党建工作作用的发挥和实现[3]。“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将基层党建工作扎扎实实做到实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每一名党员的角色认同,破解基层党员繁重医务工作及学习和党建工作协调的难题,是摆在医院基层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角色认同的内涵

角色认同理论上来说,个体感知外界氛围后,产生角色认知及角色行为,产生学习动力,自我驱动进行角色认同[4]。在现代社会学中将社会角色转换分为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实践。角色期待代表了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作为一个重要的外界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角色行为。

2 角色认同的作用

2.1 角色认同在思想建设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首先应对每一名党员进行角色期待。比如在每一次党建活动中,发动所有党员承担任务,如党员讲党课,互相点评,互动交流,这种期望与认可被个体感知后,会产生强烈的角色认同,并激发自身价值,产生后续的学习动力,并驱动自我验证,成功完成个体角色的扮演。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即基层党员的角色认同。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保持高度的角色认同,不仅仅是增强凝聚力的保证,而且是主动进行学习的动力,使思想建设向自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牢记初心、勇于担当,生命至上,舍生忘死,在抗疫战役中展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结并凝聚了全社会所有包括其他医务工作在内的力量,取得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阶段性胜利[5]。在抗疫期间,正是强烈的角色认同为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和力量源泉。

2.2 组织氛围在角色构建的作用

组织氛围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自我效能产生影响,激发其创造力。组织氛围形成对组织成员的心理、行为和思想起着引导作用,对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作用,增强了组织整体价值取向和成员行为的一贯性[6]。因此,强大的党建氛围能对组织成员的思想、性格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不同的组织成员提供共有的言行举止的标准,将组织内成员凝聚起来,从而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使个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此外,个体依据自己所处的氛围和角色的期待,会充分结合自身的能力,激发创造性,实现价值目标[7]。因此,必须强调党员参加组织统一活动的必要性,每个基层党支部设置一些自己特色的标志,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特征性的、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如主题党日等活动,定期总结及回顾,将影像、声音、文字等资料,通过党建宣传栏、主题宣传片、报刊等形式反复展现[8],有利于组织氛围的形成,凝聚每一名党员对党支部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完成角色认同。比如,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发动,反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核心意识,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具体部署,到医院救治和社区坚守防控阵地,反复学习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诊治措施,利用媒体向全社会反复宣传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成功打造了“全国一盘棋”的抗疫氛围[9],使所有中国共产党员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在抗疫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角色认同,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保障。

2.3 角色认同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组织氛围是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组织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角色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价值与角色认同时表现为一种显性关系,当个体处于某种社会环境中,个体接受了社会信息的反馈后便对自身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 会寻求角色与价值的一致。为获得角色认同和价值实现,会自觉主动地调整自我行为[3]。在党风建设中,处于反腐倡廉的组织氛围中,可以对个体产生强大的群体压力和动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心理共鸣,形成底线意识,从而达到个体约束及互相制约的目的[10]。党建组织氛围是完全区别于制度条例的约束方式,是通过组织成员产生的共鸣,通过学党章、讲党课,激励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章党纪, 努力实践党员标准,通过“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常态化学习,强化思想建设,将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扎根于每一名基层党员的自我意识中[11]。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指导下,全面推进防腐倡廉体系建设,公立医院在药品及耗材的招标及使用环节,除加强监管,定期进行医疗行为的检查以外[12],大力宣传医务人员《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反四风》《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等多项禁令法规。贯彻护根行动,响应“清廉医者”承诺行动,医务人员严禁收受“红包”、“回扣”,加强卫生法律、法规普及,用典型案例作为警示等等,在氛围上对医疗腐败的不良行为造成无形的压力,让不正之风无所遁形[13]。公立医院基层党支部在不断强化党员主人翁意识,突出党员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以身作则,并对这种社会不良风气勇于劝阻,坚决制止[14]。与此同时,还有必要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医疗规范、指南的培训、指导,做到合理诊断、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全方位培育并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情操和道德素养[15]。

2.4 创新组织氛围对激发基层党员积极性的作用

如何去创造党建组织氛围体现基层党建工作者创新性、想象力及艺术性,每一个基层党支部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或应努力寻找到自身的特色,并将其 “形象化”,进行品牌建设。根据支部的自身特点,结合党员业务专长,提出“一支部一品牌”目标,找准品牌定位,形成各自特色。品牌可以是口号、典型的形象、事迹,或个性化的特色项目。所创建的品牌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医院发展宗旨、价值取向,贴近群众,贴合实际,被广大党员、群众认同并接受[16]。品牌建设将本身是无形的组织氛围做成理念、产品、文化而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感知。将组织氛围制度化、具体化、书面化和可操作化,比如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方面有利于传输信息,开展党建活动,同时将思想建设常态化。党建品牌的定位具有导向性作用,不断强化信念,将理念转变为现实。制度化的组织氛围,产生成员归属感、责任感。集体的统一理念一旦形成,会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思想,在大是大非时,发出铿锵的声音,引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一个领导示范。作为精神领袖,可以代表组织发声,并且作为上级党组织与基层党员的桥梁,及时准确地将中央的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同时也将每一名党员的心声、建议反映到上面去,真正将每一名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思想的坚强堡垒。

正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传达的精神,祖国的强盛是每一个“渺小的我”、一点一滴貌似不起眼的事情,汇流成河,十几亿个“小我”,成就为“大我”。我们落下的每一滴眼泪,是每个人心中激起的共鸣,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当每一个个体都能心中有集体、每个个人都热爱我们的国家,可以为国家而牺牲自己,那将激发出怎样巨大的凝聚力[17],也正是中国人的这种认同决定了抗疫必胜的结果。而在基层党支部,每一名党员的行为都代表了支部,每一项荣誉都有集体的支持,每个个体的每一点滴努力,都是集体前进的内在驱动力,而集体的前进之旅也必将让所有的个体起点更高、实力更强。基层党组织只要不断提升每一位党员对本支部,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和热爱,就可以激发出巨大的潜力,塑造出千千万万个“逆行者”。

3 角色认同在医院党建中的创新应用

3.1 互联网+

党课是党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增加学习频率的同时,必须强调采用多种形式、创新的方法开展学习。“互联网+”党建改革在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方面要防控防疫,减少接触,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思想建设,统一步调。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新的党建工作模式[18],是现阶段必须开展的工作。运用互联网、APP、微信平台等多种模式,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网上党校与网上党课,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的新阵地[4]。①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可以通过可视的方式实现线上讲党课,“面对面”讨论,可以共享幻灯、word文档、表格,也可以共享视频、音频。党员可以利用手机,上线参会。②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学员一方面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将学到的党建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可以设置讨论专题及专区,增强学习的效率,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从管理端不仅可以推送需要学习的资料,实现无纸化,更加环保,而且可以从后台记录学习的进度,限定截止日期,督促学习,便于年终考核的统计。③通过微信平台发放问卷、考试,电脑自动计分,提交后即时给出分数,并自动推送答错部分的正确答案,及时更正认识,更加高效实用。④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医院各支部的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活动动态,积极宣传党员的先锋模范事迹、抗疫故事等[19]。利用“互联网+”进行党建,可以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党员管理无死角[20]。党员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认真读或“听”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随着大量微视频、微党课等系列微产品逐渐被开发,党建学习已经趋向于用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和贴近现实的内容,吸引党员学习,进一步激发党员学习热情。

3.2 义诊与慢病调查

立足于本职进行党建是新时代医院党建较常采用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医务人员及医疗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利用与群众密切接触的机会,了解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可贵的是,每一次调查及义诊都会有新的发现,改变我们前期对基层医疗环境的认识。通过2019年的义诊及调查,发现农村的医疗状况已大有改观,虽然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知晓率和治疗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大多数群众已给予二级预防,但医疗知识的匮乏仍是严重的问题[21],绝大多数患者不是没有药吃,而是不知道吃什么药、该什么时候吃、怎么吃。极少有人监测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健康知识、饮食知识方面非常欠缺。

3.3 支部共建

做为全省专科主委单位,大学院校附属医院与基层医院党支部挂钩进行支部共建,一方面利用自身人员资源及学术地位,帮扶基层对口科室的临床工作,推动分级诊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尤其在学术交流的同时进行党建讨论,可加深本支部党员对主题的强化,促进了“三会一课”等基本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2]。

3.4 基于PBL模式开展主题党日讨论

基于既往读文件、开会的形式较枯燥,支部党员同志对创新活动模式的呼声较高。PBL模式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讨论[23],改变党支部书记每次一言堂、主持到底的模式,而是由支部普通党员主持,支部成员畅所欲言,并且在事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以达到最充分的讨论效果。整个讨论过程由书记员记录,最终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并提交一篇论文备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并能够最大程度统一大家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并发出属于党支部的声音。针对很多热点问题,比如医患矛盾、医生压力和待遇、抗疫工作中党员的作用等,召开主题党日,采用PBL的方式进行讨论,不仅可以避免理论学习的单调,发挥党员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越有分歧的问题上,讨论就越激烈,越容易暴露出党员的思想问题,通过讨论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思想,弘扬正能量,并在支部内部达到共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角色认同理论运用在党建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加强党建氛围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每一名党员的角色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规范自身言行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夯实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支部个体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支部联建润“甘泉”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6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