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祎伦 李 博 李 哲
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辅助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提供了诸多政策性保障。但从根本上来讲,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政策的颁布均是以学生就业为前提的,为学生适应社会求职模式变革而改变,而双轨制就业就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提升学生就业而打造的特色之一。
双轨制就业就是课堂和工厂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步,学校、企业及政府三方协力完成的一项职业教育就业计划。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边在高职院校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接受企业技能培训。这样,学生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毕业之后,可不经实习期立即上岗,就是公司都喜欢的“拿来就可以用的员工”。双轨制就业尊重差异,学生毕业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业成绩、日常表现,给出综合的建议:如果适合做研究,那么会推荐去学术型高校继续念书;如果擅长动手,那么会推荐去技术型企业专注学习实用技术。当然教师的建议并不完全左右学生最终的选择,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意愿做出调整。把握双轨制成功的客观条件和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把双轨制就业的创新精神、社会参与理念引入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发挥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优势,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借鉴双轨制就业的成功模式,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轨制就业。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基本评估;结合《职业定位与发展》《准职业人导向训练》《求职能力提升》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依托班级责任制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了解学生就业心态与学生就业期许,形成学生整体评估“三部曲”。基于上述校企双方的建议与学生自身意愿,结合学校招生就业处推荐的国有企业、各地方铁路公司、轨道交通企业,企业方推荐的通信专业类与综合类企业,形成具有通信工程学院特色的双轨制就业模式。
1.校方专注传统式就业。目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企业大部分来源为国有铁路局、中铁集团类、地铁集团类企业等,这些企业是学校招生就业处长期积累的企业资源,具有常年的就业推荐基础。此外在学生长期的实习与工作中,这些资源优胜劣汰,逐渐成为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2.企业方专注行业专业对口就业。双轨制就业的另一方向就是校企合作中企业方所提供的就业,即通信专业方向企业与综合类企业。企业方在进行专业对口企业推荐中有明显的优势,企业方的专业讲师都是在相关行业企业中拥有多年“实战”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准确掌握通信行业内的动态,能给予学生在选择就业企业时提供准确的建议。
3.双轨制就业不同方向的优势与劣势。国有企业具有工作稳定、社会福利较高、工作相对轻松、生活保障全面等特性。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国企的稳定不只是工作,整个生态环境都很稳定,人员流动慢,优秀的人很难快速展现自己的才华,论资排辈的现象普遍存在,并且人事关系复杂,需要一定的职场情商,懂得一些与领导的相处之道。例如,2020年各地方铁路公司人员饱和情况严重,各地正在逐渐优化人员,尤其是在疫情发生过后,企业招聘计划发布相对滞后、招聘时间不稳定、招聘人员岗位差异化较大等问题时有发生。通信类企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许多行业一样,通信类企业的入门虽较为不易,且随着涉及的知识与工作深入度逐步加大,相应的工作需要的知识面逐渐广泛,这就需要校企合作的教学深度加大,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深入掌握用工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设备操作技巧。
1.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知识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聘用员工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关键,充分利用好校方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企业方讲师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工程任务驱动的课程设置、“一课双师”的课程安排、工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微课教学-通过经世优学平台的可在线复习等多种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大三的实习,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积累与实战积累。
2.企业资源的不断积累。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有效的学生就业企业资源池,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首先,校方拥有合作较长时间的企业资源,如国有企业、各地方铁路公司、轨道交通企业可作为学生的就业选择。其次,企业方拥有全国就业渠道圈、工程师团队积累的就业人脉资源,了解通信行业的就业动态与拥有发展前景的就业企业可作为想从事专业发展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拥有良好的企业资源的积累才能有良性的就业循环。
3.校企双方联合支持就业工作。想要妥善安排学生进行就业必须校企双方拥有细致的就业工作安排与缜密的就业工作落地计划。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双方在就业工作中分工明确,党总支与企业方人资全面结合,双方通过多次的就业工作会议制定就业工作计划,与学生建立就业工作群,向学生推荐适合的就业企业,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进行报名,校企双方共同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并适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就业类问题,双方默契的合作是学生就业安排的保证。
1.多途径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在专业课程校企双方联合设置下,通信工程学院专注应用企业级实训室提升学生实操技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4G全网建设技能大赛”“智慧城域网部署与应用”“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大赛”等省级、国家级的竞技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逐步提升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2.符合企业的实际录用标准。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通过每年召开的通信专业理事会,了解热门就业岗位、最近行业动态、最新行业技能要求等行业资讯,学院通过得到的行业资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根据行业动态,学生可参加国家级证书考试,目前学院开通了工信部数据通信证书认证考试、工信部4G-LTE证书认证考试,以及即将落地的“1+X”5G移动网络运维技能认证证书考试,借此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提升学生的求职实力。通过在专业课程设置、企业级实操实训锻炼、国家级证书认证、专业竞技比赛等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校企双方为学生设置了《求职能力提升训练》《准职业人导向训练》《职业定位与发展》课程,通过学习简历制作、行业动态分享、求职心理强化、职场礼仪掌握等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求职能力,调整了学生的实际求职心态。同时学院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求职心理疏导,跟踪学生面试结果与对应信息,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打造良性就业环境,提升学生的求职实力。
校企合作模式下双轨制就业虽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来面对的困难也会较多。当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时间尚短,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与就业模式了解相对较少,一部分学生会觉得相比于传统教育及就业模式优势并不明显,仍有学生与学生家长对“铁饭碗”工作较为“痴迷”。因此,校企合作下的双轨制就业模式要改变目前的就业状态,仍要从改变学生、学生家长对传统教育模式与就业模式理念入手:可以在新生入校时讲解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同时,向学生与学生家长讲述双轨制就业对学生就业发展方向的优势;在课程内容体系中进行双轨制就业引导,加强学生双轨制就业理念。
总之,绝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是为了走上社会谋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又有合理的薪酬回报,他们的就业困难就是社会的共同困难,我们一定要支持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多方寻找解决的良方,双轨制就业模式想要成长、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