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雁
伴随单位管理模式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进入单位管理的视野。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管理体系的基本单元,面对快速的社会变革,更需要依托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氛围和整体发展质量。如今,我国已处于各领域发展关键阶段,事业单位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优势的发挥,才能够保证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发展助力。鉴于此,本文结合新时期发展背景,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与经济格局瞬息万变,给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事业单位作为一线的国家事业机构,面对各种复杂的竞争环境,更应当发挥出优势作用,不断汇聚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并通过对内部结构与氛围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高效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改革的需要。在新时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与要求,将逐步向社会融合化发展靠拢,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以转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形态,让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缺乏活力的人员产生危机感,重新盘活事业单位发展活力。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事业单位所涉及的各项事业,均关乎国计民生大任,任何一项事业的有效发展都将造福于民,同时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依靠。因此事业单位应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吸纳人才,提升管理创造力。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与性质差异,其所承担的服务主体与业务领域均有侧重,但大部分事业单位属于政府财政支持,如果无法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势必带来政府财政资源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发展的内生动力。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不足。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国家机构,更应当始终走在社会服务事业的前沿,保证人才管理与发展的稳定性,使事业单位能够为国家事业更好地服务。当前,由于受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与新时期的不适应性,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地位不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发展意识,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难以与实际的发展趋势相契合。长此以往,对事业单位人力管理模式而言,显然难以具备创新活力,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性。
2.单位绩效考评缺乏规范性。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利用各种绩效关键指标与实际工作的对照,帮助事业单位人员查找问题,认识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以形成最全面、最有效、最公平的评价。事实上,如今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其实际效果均受到各种传统思维的掣肘,难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在复杂的干预与机制的欠完善背景下,其公平性、科学性及规范性受到广泛质疑。
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欠佳。现阶段,创新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如何完成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与挖掘,最终通过与实际需求的结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常被应用于事业单位之中,但“干多干少一个样”思想的残留,仍然对激励制度产生着制约,很多事业单位在激励制度的应用中,往往讲求论资排辈,而非是以能力论英雄,最终导致有效的激励制度流于形式,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可否认,在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变革,必然要基于时代发展特征,通过思想与行动上的契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实力,以符合自身的战略管理目标和任务。实践中,事业单位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切实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对自身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调整。转变管理思路,积极创新手段,加大管理宣传,营造出和谐的内部管理氛围,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的实践,彰显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决心,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观念意识的变革是前提,而管理机制的落实则是根本。在漫长的管理落实与完善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将更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融入其中,推动其核心结构的完善。一是完善事业单位人才选聘制度。面对日趋严峻的事业单位服务形势和要求,在人才资源的选配上,必须从单位实际需求出发,打破传统选人用人机制的局限,杜绝“人情岗位”,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公信力,定位清晰、责权明确、人尽其才,增强人才选拔效能。二是完善事业单位利益分配制度。积极实行按劳分配,依据人员的能力、成效及态度等评价指标,切实将收益向多劳者倾斜,提升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优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尺度,能够通过各项指标的细化,全面地衡量和分析人员的工作绩效,以形成完备、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从而拒绝主观考核、拒绝形式主义、拒绝应付了事的现象,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推向深入。
3.健全人力资源激励制度。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激励制度在实践中不可或缺。激励制度作为一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调剂,其应当以客观的考核为基础依据,开启全方位、多视角的考核模式,并将各个节点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形成对应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如此一来,既让员工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又能够在积极的工作中获益,构建起完善的激励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灵活应用。一方面,激励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避免侧重惩罚忽视激励,或者一味给予激励而产生人员的浮躁心理,从而赋予激励制度以科学性。另一方面,保持绩效评价的公平客观性,深刻改变以往的主观评价因素,利用量化指标及非量化指标的结合,对人员实施综合性的评价,增强激励制度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伴随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成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依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极大优化事业单位发展活力,融洽内部管理的氛围,真正意义上提升单位的发展质量。同时通过对各类管理机制的融合利用,保持事业单位发展的先进性与创新性,竭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