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研究*

2021-12-04 11:39郭富强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分成果银行

郭富强

(陕西开放大学 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了“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战略任务。由此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成为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构建服务全民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和核心环节。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相关政策、实现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落地生根、服务省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实体层级,是实施“探索”要求、积累建设经验、凝练区域特色、寻求实践突破的重要载体。

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产物,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目前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建设什么样的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如何使其顺畅有效的运行,即如何构建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价值内涵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所体现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定与核算,具有学习成果存储、积累和转换等功能的学习激励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是以“技能”为核心,以“学分”为衡量单位的专业性学分银行。

1.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服务面向。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职业教育、面向职业人群、面向职业生涯、面向职业技能提供服务,推进职业教育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面向职业教育”体现学分银行服务的教育类别,包括高职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开放大学、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相关机构(企业、培训机构、政府)等,支持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等;“面向职业人群”体现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员及其他社会学习者等,实现对职业人群的全覆盖。“面向职业生涯”体现学分银行的服务阶段,包括职前、职中、职后三个阶段,体现终身职业教育思想,实现对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学习的支持;“面向职业技能”体现学分银行的服务方向,即突出职业技能,通过对技能类学习成果的存储、认定,以及与课程成果的相互转换,支持职业人员的技能获得、技能提升和技能转换。

2.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意义作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是实施职业教育学分认定转换的中枢机构。通过支持技能类学习成果的认定,打通技能与学历教育之间的通道,以促进技能的习得;通过支持各类学习成果,包括无形学习成果、无载体学习成果、实体性学习成果的认定,打通社会性学习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通道,以促进多样化学习;通过支持课程与课程的互认,打通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通道,推动广泛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支持社区教育、个体自主学习等各类社会性学习成果的认定,打通正规职业教育与社会性职业技能学习之间的通道,促进终身职业教育;通过支持企业实习和岗位实践成果认定,打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通道,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功能构成

1.职业教育学分管理和服务功能。学分管理和服务功能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学分银行价值和作用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学习者终身学习账户的建立与管理,个人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存储、积累、转换,终身学习档案的建立与服务,为个人、机构、政府等提供学习信息记录和学习信誉查询、学习成果相关证明等服务。

2.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功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以学分认定和转换为基本功能,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机制。一是为职业教育学分认定转换提供持续有效的机制和驱动力,实现职业教育中的各类教育机构的沟通和衔接,从而打破职业教育资源的封闭和独占,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竞争、共享、自由选择和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支持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实验、科学研究、发明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成果认定转换为课程学分。特别是支持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获得的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认定为相应课程学分,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畅通职业技能学习通道。三是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双主体”办学。将企业也认定为学习场所,对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工作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存储、认定和转换。四是支持职业教育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意愿从某一层次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或从某一层次离开职业院校去就业。五是支持“中高贯通”“专本衔接”。 探索以“学分”为衔接内容,用学分积累的升学额度代替入学考试,建立新的升学制度。探索对先前学习成果夸层次认定,即原有成果达到高一级学历教育课程要求的,认定为高一级学历教育课程学分[1]。

3.支持终身职业教育功能。推进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服务终身性、广泛性的重要体现。一是促进职业学习的多路径、多方式、个性化;二是服务终身职业学习,推进职业教育服务均等化,激发学习需求,拓展学习消费,提高生活品质,调整社会关系,促进教育公平;三是为已经制度化的职业教育和尚未制度化的社区教育、学前教育、老年教育、妇女教育乃至市民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建立连接的通道,发挥高职院校的场地、设施、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网络及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

4.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功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职业人才评价的新的基础性、普惠性机制,它与学历、职称、技能等一起,构成学习型社会职业人才评价新的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学分银行通过提供学习者学习经历、学习内容、学分量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及可靠信用,为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机构人才招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能力评价、技能定级、岗位聘任、执业注册等提供支持。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纳入评价体系,将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人才评价理念、内容、模式的变革,丰富人才评价体系。也将引导人才评价的方向,只有持续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型职业人,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得到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体系架构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架构的设计,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便于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构建顺畅有效的运行机制,发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效能,服务终身职业教育发展。其体系架构由用户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支持体系等组成。

1.用户体系。用户体系是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职业人、职业院校、应用型大学、开放大学、培训机构、社区学院、行业企业、政府等。职业人是服务的核心和最终对象,学分银行向其提供账户管理、学习成果认定与存储、学分转换、学习证明等系列服务。学分银行还要支持职业教育改革,支持各类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互换,沟通职业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完成政府委托的工作。

2.组织体系。组织体系包括决策领导、指导评价和运行管理三个部分。在省域教育厅、人社厅、工信厅等政府部门主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作为学分银行的最高决策领导机构,对学分银行建设与运行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与监督。其办公室设在省域教育厅有关处,处理管理委员会具体事务。建立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专家委员会,作为学分银行的指导评价机构,职能是为学分银行提供学术指导与咨询,审定并发布学分银行标准。运行管理部分包括学分银行总行(多称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分行两个层级,形成覆盖省域职业教育的学分银行服务网络。总行是学分银行的最高运行管理机构,在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它根据学分银行章程,具体负责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与运行,制定学分银行业务规范和运行管理制度,规划服务网络布局,审批设立基层机构,对学分银行基层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分行在省域高职学院、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用本科大学、开放大学等机构设立,面向所属学习者开展学分银行各项业务。

3.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保证学分银行权威、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基础,是学分银行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制度体系要结构完整、职责分明、层次清晰,覆盖学分银行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制度体系一般由建设方案、章程、业务规范、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部分组成。其中,《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学分银行的总体要求、基本定位、服务内容和建设任务。《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章程》阐述了学分银行功能定位、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加盟管理和运行管理等内容。

4.标准体系[2]。学分认定转换标准基于资历框架设计建立,是各类学习成果学分认定转换的依据,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立交桥”的交通规则。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标准支持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为主,逐步探索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顶岗实习等各类学习成果的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技能培训改革等也将起到规范、引导作用。

5.支持体系。支持体系是学分银行建立广泛联系、协调各方关系、调动多方资源、推广各项业务、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联盟、行业企业联盟等,为学分银行提供学术、专业等方面的支持,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专业化运行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主要由省域应用本科大学、高职学院、中职学校、开放大学、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组成,按照互信、互惠、互利和友好合作的原则开展工作,协调促进加盟机构积极参加学分银行事宜。职业教育学会是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关于职业教育研究、咨询、交流、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它的人才优势、学术优势、研究优势,开展学分银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参与学分认定、转换标准的研制,推荐专家参与学分银行的监督评价等。职业教育联盟与此类似。行业企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国际上统称的非政府机构(又称NGO)。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它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提出需求,推荐技能专家,协调行业企业参与学分银行事宜,参与制定岗位实践、发明专利、设计制造等成果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等。

四、构建区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

区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事业,从教育部文件中的“探索”、“尝试”等用词,就说明了其复杂性、艰巨性。要建设权威、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根据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特点和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应该按照“政府主导、联盟支持、共建共享、规范运行”的思路,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以终身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一种职业教育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立和运行应是政府行为,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是最根本的保障。没有政府主导,完全依靠职业教育机构的自觉行动和自行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很难推进。政府主导的主要内容,一是制定建设方案,确定区域职业学分银行建设和运行的目标定位、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绘制区域学分银行的总体蓝图。二是出台支持政策,突破相关政策障碍、体制障碍、利益障碍、观念障碍、惯性障碍等,形成学分银行能够顺畅运行的能动生态环境。政府通过向学分银行运行管理机构明确授权,使其得取得合法性、权威性,获得社会认可。通过政策的调整或整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职能分割、中高职管理双轨运行带来的体制问题,破除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颁布政策文件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学籍制度、学分管理制度、毕业评价制度等,明确职业教育机构的相关职责,督促其参与学分银行的建设和运行,开展学分银行各项业务。还要明确要打破职业院校之间,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在线教育(MOOC)、社会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非全日制教育、技能培训之间学分互认的壁垒,畅通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学分的认定和转换。三是实施监督管理,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学分银行规范、高质量运行。

2.联盟支持。学分银行联盟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重要支持机制,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联盟按照“自愿参加、准入退出、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柔性”原则运行,发挥着孵化机制、孕育规则、聚集智慧、凝聚共识、协调关系、推动合作的重要作用。加盟机构可以无偿享用学分银行提供的公共服务;参与联盟内部的学分认定和转换,面向所属学习者开展学分银行业务;无偿享用所有加盟成员提供的免费课程资源;参与学分银行的建设与管理;参与学分银行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加盟机构同时应该遵守和承认学分银行章程,全面履行联盟公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维护联盟声誉;在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建设与管理所属学分银行分支机构;支持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发展[3]。此外,要注意发挥职业教育学会、职教联盟、行业企业联盟等不同社会组织,在人才、信息、学术、组织等方面的优势,为学分银行提供专业性、学术性支持,并作为第三方,发挥指导、咨询、评价等作用。

3.共建共享。创新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入,必然打破职业教育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学籍管理、学分管理、办学收益的封闭性,增加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量。因此,学分银行的运行必须解决主体参与问题,这是学分银行存在发展的基础。只有多方主体全方位参与,而不做旁观者、无关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才能顺利建设、运行和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职业教育相关机构既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是建设主体,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把学分银行做实做好。共建共享的基本内涵是多方参与、合作推进、责任共担、服务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共建提升共享。通过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主体参与意愿不浓、参与不够充分、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参与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事职业教育,产生各种学习成果的各类机构,包括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要参加学分银行相关方案、制度、流程等的设计和论证,就有关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建立学分银行分支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利用自身资源承担相关工作,开展学分银行相关业务,开展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研究,参与解决学分银行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共建共享既有权利,更有责任,权利与责任应当相平衡。通过共建共享,消弭分歧、求同存异、形成共识、推进合作。在学分银行推进过程中,参与主体可能需要调整自身已有教学文件,以便与学分银行相适应,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加入学分银行相关内容,以便与学分银行相衔接。共建共享既强调局部服从全局,也关注部分主体的个性化诉求,特别是协商解决推进中的复杂问题。比如实现不同机构间的学分互认,需要各个主体参与制定学分认定转换标准,拟定学分互认方案,循序推进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定学分互认费用结算办法等。从学分银行方面来讲,应关注职教机构的关切,主动配合职教改革,并从中找到推进学分银行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合理把握各项业务推进的次序、节奏和方式,不断开发应用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提升业务质量,通过学分银行的实际效果激发主体持续不断的参与动力。

4.规范运行。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学分银行运行系统,为学分银行良好运行打好基础。包括建立学分银行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覆盖区域的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化平台等。二是研制基于资格框架的学分认定转换标准,为各级各类学分成果的学分认定和相互转换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学分银行各个层次、各种人员、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约束和规范。四是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法规和教育制度,执行既定的制度、流程和标准。五是建立评价监控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实行第三方专家评价、政府评价、客户评价相结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学分银行的信用度、满意度。

猜你喜欢
学分成果银行
江西银行
验收成果
记忆银行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学分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