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飞
(云南省蒙自市冷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蒙自 661199)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在病毒感染后很容易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确保猪传染性胃肠炎得到有效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哟等特点,2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成年猪死亡率比较低[1]。猪传染性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但是在秋冬及早春季节发病较频繁。康复后病猪依然携带病毒,如果没有做到妥善防护,会造成反复发病。病猪粪便及尿液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在长时间接触分泌物或者误食被污染的饲料后,也会导致感染。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为1~8 d,仔猪发病率比较高,经常呈现出突然发病的状态。患病仔猪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或黄色,还有部分仔猪粪便会含有未消化母乳,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废绝、呕吐等症状,受到严重腹泻的影响会导致仔猪日益消瘦,精神状态萎靡,有的出现停止吸奶或者脱水死亡等,而康复后的仔猪生长发育明显受损,甚至成为僵猪。产后母猪患病会停止泌乳,死亡率不高。在对病死猪进行尸体解剖后,能够发现死猪出现严重脱水。仔猪胃内含有大量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出现明显的充血现象,还会在小肠中存留大量液体呈黄绿色,有的呈白色肠壁,黏膜出现明显充血,弹性较差,淋巴结存在红肿问题[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需要从病原特点入手,明确致病病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诊断时应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猪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如需要进行确诊,则需要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病毒分离试验。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该病和仔猪副伤寒病、猪瘟等疾病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要做好鉴别诊断工作。猪传染性胃肠炎多发于2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极高,成年猪患病后1周内可基本康复,该病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
一旦确诊猪患有传染性胃肠炎,需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将病猪隔离,停料、控料,减轻病猪的胃肠负担。利用烧碱将猪舍进行快速消毒,如果有尚未发病的猪只可以转移到新的猪舍内,然后紧急接种二联弱毒活疫苗。目前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注射庆大霉素,按照10万IU/(kg体重)剂量。结合双黄连注射液,按照1 mL/(kg体重)剂量使用,如果发现病猪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可以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利用100 mL生理盐水+200 mL葡萄糖和1 g葡萄糖酸钙+1 g氯化钾、3 mg阿托品以及100 mg的VB6将药物均匀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要注意对病猪体内电解质的护理,通过3.5 g氯化钠联合2.5 g碳酸氢钠以及200 g葡萄糖、100 mL温水将药物混合服用。病猪服用2~3次/d即可[4]。
在中医治疗中需要根据传染性疾病特点进行分析,要遵循胃肠黏膜保护、止泻、益气生津的原则,利用草寇、青皮各20 g,白头翁、黄芪、焦三鲜、厚朴、茯苓、木通、黄连各30 g,联合党参、麦冬各40 g,陈皮和地榆炭各50 g,用适量水煎成药液,去掉药渣后,对病猪灌服,1次/d,连续服用3~5 d即可起效,还可以利用25 g大枣、35 g黄连以及40 g陈皮、45 g升麻,当归、黄芪、麦冬、玄参、甘草各50 g,槐花炭150 g,共同用适量水煎3次,直至药液剩余1 000 mL给病猪灌服,连续服用5 d即可,如果仔猪的病状较轻,可以利用15 g桂圆肉加200 mL水煎至药液为20 mL后为病猪连续灌服2~3 d,即可痊愈。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可防治,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①科学搭建猪舍及做好猪舍的日常清洁卫生,确保猪舍干燥、通风、清洁。②猪舍应每周进行2次日常消毒,最好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消毒,可保证消毒更加彻底,临产母猪分娩前应充分做好消毒工作。③尽早使初生仔猪快速吃足初乳,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仔猪抵抗能力。④在初春和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尤其是春季昼夜温差比较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分娩室的保温工作;哺乳期仔猪应安置于保育舍生活,可确保温度符合仔猪生长要求,避免仔猪因受凉而产生应激反应。⑤在生猪饲养阶段还要根据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更换饲料中的营养配比,补充适量的应激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在饲料中增加适当的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整体免疫能力。⑥尽量自繁自养,避免从疫区引进仔猪,刚引进的仔猪应隔离饲养15 d以上后,确认健康可混饲。⑦及时按免疫规定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的概率。
猪传染性胃肠炎作为急性传染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利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有效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此外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因此要严格按照防疫和消毒制度加以防护,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还要保证配制饲料更加科学,以提高生猪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病毒能力,须避免使用霉变饲料。另外,要严格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的实际特点,将猪传染性疾病纳入到免疫范畴内,做到有效预防,从而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