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藜麦平作覆膜穴播生产管理技术

2021-12-04 07:38贺天新
乡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河西间苗覆膜

贺天新

(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高台 734300)

藜麦的生长期为120~160 d,其生长期与种植品种、海拔高度、播种时间、施肥管理均密切相关。河西地区一般在春季地表解冻时即可覆膜播种藜麦。在无霜期大于120 d、海拔1 500~3 000 m、降水250 mm以上[1]或降水少但具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种植藜麦,易获得高产。

1 播前准备

藜麦的种子较小,顶土能力弱,播种前要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首先,要确保土壤墒情良好,可以通过覆盖地膜的方法来保墒增温;其次,要将表土层土壤耙耱整平、压实,防止种子发芽后出现吊根现象;最后,要施足底肥,确保藜麦整个生长期所需营养充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一般施加有机肥60 t/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675 kg/hm2(要求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均匀翻压,耙耱整平,覆膜保墒。覆膜工作需要在前一年封冻前或者在当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

1.1 种子选择

常见的藜麦种子有黑、红、白3种颜色,其中黑色、红色种子的种粒较小,白色种子的种粒较大、口感更好,白色种子是河西地区的主栽品种。甘肃省农科院培育的“陇藜1号”系列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1]。“条藜2号”是甘肃条山集团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藜麦新品种[2],属矮秆品种,生育期110~115 d,在河西地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均可成熟,其品质和产量均高。“陇藜2号”植株呈扫帚状,生育期152~160 d,籽粒白色,千粒重2.9~3.3 g,单株平均穗粒数11 500粒,抗叶斑病和霜霉病[3]。

藜麦植株比较高大,茎秆脆弱,根系分布浅,生长到中后期遇到大风易出现倒伏现象。倒伏不仅会导致藜麦减产,而且会使藜麦品质下降。因此,为了减轻或防止倒伏,选种时要选择早熟、矮秆的高产优质品种。

1.2 地膜选择

选用幅宽120 cm或140 cm、厚度大于0.01 mm的黑色耐候地膜。将地膜平铺于地面,膜与膜之间相距20 cm。为了防止大风揭膜、提高覆膜质量,当覆膜机铺的地膜存在压膜不紧实或漏土漏逢现象时,需要人工补土压实,并在膜面上相隔6 m压一条土腰带。

1.3 覆膜时间

覆膜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墒情状况来确定。秋季雨水多、冬季干旱少雨的地方,可在土壤封冻前整地覆膜;有冬灌条件或冬季雨水充足的地方,可在春季土壤开始解冻时整地覆膜。河西高海拔地区以顶凌覆膜(4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为主。

1.4 地块选择

种植藜麦要选择海拔2 000~2 500 m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肥力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藜麦种植不宜重茬,连作病害严重,杂草多,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消耗量大,易造成“歇地”。另外,为了防止藜麦生长到中后期遇到大风天气出现倒伏现象,选地时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水适中、土壤含钾丰富的地块。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使用小型播种机或滚筒播种机点播的方法进行播种。使用播种机播种虽然省工省时,但用种量较大,而且出苗后需要人工间苗、定苗,比较耗费人工。因此,为了减少成本,可以播种时在藜麦种子中加入适量的与藜麦种子大小相近的禾谷类作物(如谷子)籽粒,既可以减少种子用量,也有利于间苗、定苗。一般谷子和藜麦的掺混比例为1∶1,需要注意谷子必须炒熟。

2.2 播种密度

播种机可调节下种量、播种深度和行距。通常,藜麦播种量为6.0~7.5 kg/hm2,行距控制在45~50 cm,穴距控制在40~45 cm,播深1~2 cm,每穴播种4~6粒(包括谷子)。为了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使用播种机播种后要用碾压轮镇压播种穴1次。

3 苗期管理

3.1 间苗除草

藜麦苗长至10 cm高时,需要结合间苗手工除草1次;藜麦长至50 cm高时,再除草1次。苗高10 cm左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苗1株。第2次除草时间在6月中旬,此时要给藜麦的根部培土,以稳固根系,防止倒伏。

3.2 移栽补苗

苗高15~20 cm时进行定苗。在定苗过程中,如果发现缺苗的空穴较多,要对苗相对较多的穴间苗,并补栽到空穴中,以保证全田苗全。

4 生长期管理

4.1 水分管理

藜麦以旱作为主,全生育期灌水两三次即可,要少浇浅浇。虽然藜麦根系发达、耐旱,但藜麦幼苗期抗旱能力弱。藜麦种子发芽时,如果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无法正常出苗,所以播种前后要保证土壤水分含量适宜。幼苗出土后至藜麦抽穗前对水分的要求不严格,但水分过多会导致藜麦死亡。

4.2 营养管理

藜麦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能力强,生长过程中不需要过于充足的营养。土壤耕作层应保持在10 cm左右,为藜麦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空气、水分和营养。在藜麦施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施肥量,在底肥施足的情况下,一般生长期内不再追肥。如果生长中期发现植株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萎蔫等症状,需要适量追肥灌水,结合灌水可以追施尿素225 kg/hm2,以满足其基本的生长需求。

4.3 病虫害管理

藜麦受病、虫、雀危害严重,需要从种子处理、地下害虫防治和生长期主要病害防治3个方面加强病虫害防治。

4.3.1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测试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观察种子的外观是否一致、大小是否均匀。如果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种子存在发霉变质等情况,则不可用于种植。在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播种前茬可采用药剂包衣的方式进行播种,具体方法是将种子与吡虫啉进行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质量的0.2%~0.3%。

4.3.2 地下害虫处理。地下害虫是藜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虫害,以蛴螬、地老虎、金针虫为主。藜麦幼苗时期根系幼嫩,易遭受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时会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在连作或地下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需要在播种前适量施用土壤杀虫剂进行消毒处理。播种时,667 m2用辛硫磷颗粒剂5 kg与农家肥混合施用。藜麦长出2片真叶时,地下害虫会啃食幼苗的根茎,此时应注意查看虫情发生情况或当地的虫情预报,及时开展预防工作,可用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1 000~1 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4.3.3 生长期主要病害防治。藜麦生长期重点防治2种病害,一是炭疽病,二是霜霉病。炭疽病的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和茎秆上,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导致茎叶萎蔫枯死。藜麦炭疽病防治方法主要有3种:①彻底清理病残落叶,并集中销毁;②播种前用50℃左右的温水浸种15 min,晾干播种或者药剂拌种;③发病时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茎叶上喷雾防治,每隔10 d喷雾1次,连续喷雾3次。霜霉病的病菌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期为小点,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状,病斑由下部向上扩展,干旱时病叶发黄,湿度大时病叶坏死腐烂,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枯死。藜麦霜霉病防治方法如下:①依据田间需水灌溉,降低田间湿度;②发现被侵染的植株及时拔除,减少田间菌源;③6月下旬,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赛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霜尿氰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在茎叶上喷雾防治,用药量225 kg/hm2,每隔10 d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三次。

5 成熟期管理

5.1 成熟标准

从群体来看,成熟的标准是大部分植株叶片变红或者变黄,植株中下部叶片脱落,茎秆开始干枯,籽粒坚硬呈乳白色。河西地区藜麦成熟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5.2 收割方法

目前,河西地区藜麦机械收割方式未普及,主要是人工使用镰刀收割。但人工收割费工费时,而且洒落现象严重,浪费较多。由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团队历时多年研制的藜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机籽粒损失率在3%以下,可实现机械收割一次完成。

5.3 脱粒晾晒

藜麦脱粒首选“四分离”脱粒机脱粒。“四分离”脱粒机可以将籽粒、杂质、谷糠、烂籽等清晰分开,分装效率高,农民易接受。没有条件使用脱离机的农户,可将麦穗晾晒干后在打谷场上用拖拉机带石磙碾压脱粒。脱出的籽粒要及时风选晾晒几天,防止反潮发霉。晾晒要选择远离土、沙、石的地方,避免尘土、沙石、雨水混入。

5.4 清洁储藏

清洁就是去除藜麦籽粒中的杂质、烂籽和藜麦表面皂苷的过程,多采用机器去除。清洁后的籽粒要用编织袋定量包装,包装成袋后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鼠、待售。

猜你喜欢
河西间苗覆膜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民和县玉米春季覆膜工艺试验研究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间苗与掐花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
河西行(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