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社会平等正义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根本使命和工作宗旨。平等的内涵意味着不同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责任等。而作为主体之一的社会工作者具备这些基本专业素质是对职业价值最基本的保护。平等在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中主要表现在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承认服务对象个体的尊严,给予个体参与社会合作的机会,促使其融入社会,以此达到社会平等正义的目标。
1.理论意义。首先,中国几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是开展现代社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它几乎决定着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理论在后期延续的周期与价值,可见其意义非凡。站在伦理道德层面,要想填充原本社会工作理论的真空地带,最有效的方式是增强社会工作理论与本土伦理哲学的融合。其次,寻求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基础。社会工作是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承认社会工作中某些核心伦理价值的普遍性,如以人为本等,是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伦理体系的前提。
2.实践意义。首先,社会工作是极具实践意义的专业工作,其实践意义就在于“与生俱来”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及人文关怀的责任感。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平等价值观的研究,望能让众人清晰认识其工作宗旨与价值追求。其次,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必将形成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状态,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平等价值观的视角来探讨社会工作者的定位和职业要求所具备的专业素养,致力于培养出具有社会关怀感的社会工作者。
“以人为本”是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核心。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哲学家们就提出了众多博爱思想,如“仁爱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中国“四书”之首——《论语·尧曰》中也提到“不教而杀谓之虐”,这也充分说明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帮助问题人群时的主导影响。
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都表示人性普遍平等。庄子的思想虽没有一模一样的事物或者人,但实际上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因此,“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世界是彼此联系的,你和我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平等相处、互助互爱,才能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
无论是西方思想,还是中国观念,我们从中都可以意识到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被动与无助,因此他们就成为社会工作者的重点服务对象,服务于这些弱势群体时,社会工作者们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来帮助其渡过难关,走出困境,这对于构建和谐平稳的社会而言极其重要。
1.个人主义。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个人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及私人空间,承认个人有权不同于他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现代价值观的发展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社会工作倡导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强调每个人都具有生命潜能,都有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社会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条件和机会,促进个人能力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也会产生诸多的弊端,会出现个人主义膨胀的现象。所以,当纷繁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团结时,社会工作便获得了生存与成长的契机,因为社会工作可减弱社会问题带来的冲击,充分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2.正义观。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自由主义、平等观念的发展。当代西方哲学的主流思想以自由主义为主,“正义”也自然成为其政治哲学理论的聚焦点。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倡的“公平正义论”被公认为是现代自由正义理论最经典的作品。他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系统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国家与个人、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试图重建现代西方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同时,《正义论》还表示,自由主义传统仍有足够的理论资源响应时代的挑战,建构一个更为公正理想的社会。
3.权利观念、独立观念和理性观念。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人们无法离群独处,因此必须顾及他人的利益,但自我的独立地位却不会因此丧失。人们在经济上独立决策、政治上民主参与,在以社会分工为联系的社会关系中,建立了平等的契约关系,维持自己的独立。激烈的商业竞争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拥有独立人格会受到社会的尊重。总体而言,西方社会向来注重理性分析,近现代更是强调理性的价值观,推崇“价值中立”的理论。例如专业社会工作所需具备的公正、平等、尊重、关怀、个别化等都能体现平等这一价值理念。不仅如此,受法国启蒙运动中科学与理性精神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者常常将理性作为社会工作秉持的价值思想。
1.尊重、接纳、不批判。对于社会工作所接触的一线服务人员来说,他们的“烦恼”各有不同,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其问题如何,其需求就如何,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时,所运用的专业技巧也就不同。即使对象不同,但也有几种专业技巧是无论面对哪一位服务对象都必须具备的:一是同感。社会工作者在接触与了解服务对象情况后,应将自己置身于服务对象所处的情形,对服务对象给予充分的理解,感受其情绪。二是诚恳和接纳的态度。社会工作者在业关系中要保持真诚的服务态度,尊重接纳服务对象此时的生活状态,使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三是关怀与非批判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要具有人文关怀,向服务对象表达关心,不以个人情感评判服务对象。四是积极主动。社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以最积极、全面、和蔼的态度工作。
2.个别化的独特性。在进行社会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应注重个案工作的运用,在了解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后,需要上门做家访,社会工作者要重视个人的不同处境,要尊重个人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特质的人,对个别家庭情况特殊的服务对象提供个别化的服务,通过个别化的理解和感悟促成双方达成互动。
3.公正平等地分享资源与服务。学术界著名的“电车难题”就关系资源与服务公正平等的共享问题,本质上是关乎道德与价值。社工的价值与内涵是对社会资源再次划分。当提及资源链接的时候,社工内心是有明确序曲和目的的,也明白B拥有的资源刚好能满足A,所以,社工做链接者,把B的资源精准地链接给A。而实际工作中,社工有明确的B(资源拥有者——购买服务方),不太明确的A(如“社区居民”),或者有无数个A,当获得B的资源时,社工会对其再次划分,至于如何划分最能体现价值,还是需要社工来做出决策,此时社工就是“资源再分配者”。此时的矛盾是:如何保证资源再分配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否有具体依据或者原则?又该如何避免没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社工应先做到“公正”,才能实现“平等”。社工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复规划与分配,而这一过程中该如何拿捏手中的“权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