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沈 鹤 张 华 刘晓静*
全科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专业高职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临床实际应用性较强,如何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基层创新性医学人才,一直是高职医学教育关注的中心。近年来,我系进行了CBL、PBL等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但实践发现高职学生仍无法较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有效地完成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也是一个挑战。为了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本教学团队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应用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大班教学活动。
W2H2思维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How do(怎么办)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分课堂”也称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这种基于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的时间用于教师讲授,一半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将教学过程分成了三部分,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改革,其核心在于预留给学生个人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小班授课中的教学效果已得到诸多认可,而高职医学院校许多学科的教学为大班授课,本教学团队拟在全科医学概论的部分章节的大班理论授课中,开展在“对分课堂”中融入W2H2思维网络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的是培养高职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尽早构建临床诊疗思维框架,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机选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的二个授课大班作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教学组作为对照组,“对分课堂”组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93人,实验组为95人。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两组使用的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专用教材,实际的教学时数均相同。
1.教学前准备环节
包括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各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9—10名同学,分组时尽可能根据性别、性格、爱好、学习成绩等情况,做到每组学生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各小组自行选出组长及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习及分享学习体会。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公告,熟悉即将学习章节的内容及对学习的要求。(2)教师准备工作。教师将课本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模块,以利于开展“对分课堂”。预先收集临床典型病例,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整合,并在参照教学目的和拓展知识的基础上,根据W2H2思维网络模式合理设置课后思考题。建立班级微信学习群和雨课堂班级学习平台,课前推送案例并根据学习内容和案例布置预习任务,分享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
2.教学实施环节
(1)对照组。每个班级每次授课时间为2学时,每学时为45分钟,共计90分钟。对照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全科医学概论的教学大纲要求,将课本知识按照章节进行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活动为中心。
(2)实验组。教师授课将总课时划分为三部分,各30分钟,“对分课堂”采用隔堂对分的方法。教师首先进行知识点讲解30分钟,将教材内容的学习框架、基本概念、章节内的重点和难点传授给学生(What),并通过雨课堂布置相关思考问题。之后学生根据讲授的框架进行独立学习30分钟,包括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利用互联网查阅文献、参考相关资料,将课本相关知识内化、吸收,拓展更多的课本相关知识,并独立思考完成预留的案例分析等思考题(Why)。小组讨论环节30分钟,各小组展开讨论进行交互式学习(How)。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之间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How do),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高层次问题加以总结凝练,在后续环节进行组间讨论和师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解答学生共同的疑问,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进步明显的成员及时给予可视化展示和表扬,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教师讲授到学生查阅讨论,再到课堂教师归纳总结点评的模式,增加同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频率,分组讨论融入医学生个人的临床诊疗思维。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将课程学习综合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章节的阶段性理论测试,并借助雨课堂后台管理检查学生查阅课件和完成预习情况,将课堂考勤、小组讨论情况(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课程结束后发放课题组自行编制的问卷(包括开放性的问题和封闭性的问题)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查。
将调查问卷编号,采用Excel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双人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模式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应用的探索实践,统计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反馈显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全科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改变了以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状态,而是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主动思维、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与之进行交流并积极引导,也提升了个人的专业素养。实验组结合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教学反思,系统学习了W2H2思维网络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自主构建出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的整体实施理念,付诸课堂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医学类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实践也证明,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形成性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适用于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大班教学活动。
尝试在大班理论课程中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自主式学习,更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个人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医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个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诊疗能力。“对分课堂”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点评—指导”的模式也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和相互评价,有助于改变师生关系,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但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习惯等特点都对“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存在影响。由于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不能全部参与课堂讨论,学时有限导致学生课堂讨论不充分,这些问题都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与改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回归引导者的角色,需要以启发者和主导者的新身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握好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地讲授出来,使“对分课堂”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该教学模式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和指导。总之,基于W2H2思维网络的“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心理导向的教学模式,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视野,也是高职院校临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