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合思政课的三个维度

2021-12-04 05:21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郑海燕
亚太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工匠劳动精神

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郑海燕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我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该意见的出台,对改变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劳动教育总体还不够重视的现状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实践性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性,劳动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劳动既是个人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大力倡导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视域下,思考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十分必要。思政课的实践性特性,强调的是教师要通过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与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而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本文将从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幸福劳动三个维度,对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路径展开论述。

一、尊重劳动是培养劳动观念的出发点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观,首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的出发点。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其观点也重在倡导生活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崇劳动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对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尊重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最起码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对学生精神成长方面和从思想性到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第一目“劳动成就今天”和第二目“实干创造未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第一个活动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同学们分工合作,畅所欲言,对令人感动的劳动者典型事迹进行了交流分享,并从中让大家感受到美好生活都离不开辛勤劳动,我们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广大人民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与实干创造的。而且同学们还明白了不同的劳动岗位只是工作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都应该得到尊重。

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结合八下课本第109页中关于使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精密高端轴承的高铁的例子,设置“我国的精密轴承研制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的议题,让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使大家在讨论与交流中加深对“实干创造未来”的理解。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要尊重劳动,要实现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就需要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二、热爱劳动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点

2021年4月29日,新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中关于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中可看出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性,对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通过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培育他们要具有脚踏实地、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内驱力,这也是落实学生劳动教育观的关键点所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热爱劳动就要用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用自己的双手“丈量”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在让全社会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实践,为新时代建设一支融知识、技能与创新为一体的产业大军。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让思政课“活”起来,滋养他们的“拔节孕穗期”,培根铸魂,做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设置思辨问题,探讨、分析、交流,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其实,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一种执着的奉献精神,而热爱劳动又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热爱,所以肯学肯钻研;因为热爱,更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因为热爱,更能成长成才,更能为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由此,也可体现出热爱劳动是落实学生劳动教育的关键点。

在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多彩的职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该课“拓展空间”栏目中关于“航空手艺人”胡师傅的故事,提出“胡师傅是如何练就一身真本领的?”和“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设问,让同学们展开讨论,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谈论、思维碰撞,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和内涵,理解职业与时代的紧密关系,学习胡师傅作为一名大国工匠所具有的恪尽职守和精益求精的宝贵精神品质,引导他们要珍惜当下青春年华,勤奋学习、开拓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自觉适应新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迫切要求,主动做好将来的职业准备。

三、幸福劳动是践行劳动教育的新高度

劳动创造幸福,幸福生活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对中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培养和落实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追求劳动的最高价值目标,即要充分认识到,个人要真正获得幸福的途径就是要为人类而工作。通过劳动,不仅会实现自身的价值,还会丰盈和充实他们的人生,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在新时代的解读与体现,也是积极践行劳动教育的新高度。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学习的主题是“积极奉献社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靠每个人的努力,奉献社会不仅要有真诚的态度,更要有积极的实际行动,这里讲到的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的一种重要体现。其中在第一框“关爱他人”中就提到“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因为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关爱他人的实践行动,既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又能赢得他人肯定与尊重。同时,在帮助他人的劳动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实践的能力与本领,促进自己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增强自己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从而感受到劳动幸福的深层内涵。

此外,也可以通过开展“我劳动,我幸福”时政小论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劳动与幸福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形成“我要劳动”的意识,并从劳动中获得满满幸福感,从而又更进一步增强劳动的主动性。同时,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拼搏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劳动质量与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加强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不止于课堂教育,它必须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通过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劳动教育形成合力,成为社会共识,以更好地提高其教育成效,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工匠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